中國陸軍86式步兵戰車

中國陸軍86式步兵戰車

中國陸軍86式步兵戰車是前蘇聯BMP-1步兵戰車是冷戰期間華約陣容中的主力兵器之一,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前蘇聯和美國等相繼推出BMP和M2等步兵戰車。

基本信息

中國陸軍86式步兵戰車

釋義

前蘇聯BMP-1步兵戰車是冷戰期間華約陣容中的主力兵器之一

簡介

步兵被譽為“戰爭皇后”,在古戰場和近代戰爭中,它以冷兵器和輕火器為主戰兵器、以徒步戰鬥方式、採取近距離格鬥的戰法,長期主宰著陸戰場。進入20世紀後,在機械化戰爭時代的軍事變革中逐步實現了機械化的步兵,以嶄新風姿出現在陸戰場——乘裝甲戰鬥車輛機動和戰鬥,單兵輕武器與車載重武器打擊相結合,既可乘車戰鬥,也可在坦克和步兵戰車等的火力支援下徒步戰鬥。進入21世紀後,在信息化時代的新軍事變革中以數位化步兵戰車和數位化單兵裝備武裝起來的數位化步兵更是所向披靡。因此,步兵戰車可以說就是“戰爭皇后”的“新裝”。
20世紀60年代以來,我軍機械化部隊得到了較快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對發展火力強、機動好的步兵戰車的需求日益迫切。為此,20世紀70年代初,解放軍總部機關會同我國兵工戰線的科技人員展開了一場研製我國第一代履帶式步兵戰車的大會戰。

在摸索中前進、在借鑑中起步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前蘇聯和美國等相繼推出BMP和M2等步兵戰車。這些步兵戰車運用了大量的高新技術,如車載反坦克飛彈技術、中小口徑火炮技術等,代表著步兵戰鬥車輛發展的最新水平。由於長期以來我國偏重於主戰坦克的發展,因而當時國內步兵戰車研發的技術儲備嚴重不足,獨立研發難度很大。為縮短研製周期,少走彎路,我國決定借鑑國外技術開發我國的新一代履帶式步兵戰車。為此,根據解放軍總部機關的建議,經總參和國防工辦批准,於1971年2月我國通過某種渠道從國外引進了一輛己使用過的某型履帶式步兵戰車供研製時參考。車輛引進後,由於各方面的原因,一時難以直接獲取該車的技術資料和相應使用檔案,如該型步兵戰車的原始設計圖表、火炮射表、各種使用教範等。為摸清其結構和性能,同年3月至8月,由某裝甲車輛研究所負責,軍方某研究所和某裝甲車輛製造廠參加,在北京地區對該車進行了摸底試驗,考察該型步兵戰車的總體性能,特別是火力、機動和防護性能等主要性能。經過摸底試驗後軍地雙方認為,該車車型低矮,火炮威力較大,反坦克飛彈射程遠,機動性能好,總體戰技水平較先進,具有較高的借鑑價值。
1979年4月5日,裝甲兵正式向總部和國防工辦呈交了建議儘快仿製該型步兵戰車的報告。1979年7月16日,總部和國防工辦批准按該型步兵戰車進行測繪仿製,並進行必要的改進,產品代號為WZ501。
1979年8月,當時的五機部確定由某裝甲車輛製造廠為總設計師單位,承擔該車的仿製任務。同年9月至11月,總師廠在南方某地區對該車又進行了補充試驗,隨後進行了全車分解測繪工作,繪製正式圖紙、編制工藝檔案、設計了專用製造工具和設備等,並於1980年底試製出兩輛初樣車。
1981年1月至1982年6月,初樣車先後在華中地區、東北地區、華北地區和華東地區等進行了冬、夏季試車。試驗表明,該車大部分性能指標己達到或接近國外原型步兵戰車的水平。
1982年底,工廠在試驗基礎上,經進一步改進後試製出兩輛正樣車,交軍方進行定型試驗。1982年12月至1985年底,裝甲兵某研究所的試驗人員,駕駛正樣車在各種地形和氣候條件下進行了6 000千米設計定型試驗和4 000千米使用試驗,每輛車累計行駛里程達11 000千米、350個摩托小時,取得了滿意的試驗結果。
正樣車試驗取得滿意的效果給工廠以極大的鼓舞,他們乘勝擴大戰果,及時把目光瞄準大量裝備該型步兵戰車的第三世界國家,意欲開拓該車零部件出口的國際市場。為此,工廠研製了一輛外貿表演型步兵戰車,並於1986年4月在國外進行了連續行駛4 100千米的適應性和可靠性試驗和表演,還進行了高溫沙漠地區190千米長途行駛和浮渡等項目試驗和演示,獲得外方的好評,爭取到了該型步兵戰車零部件的外貿出口。
1987年4月3日,國務院、中央軍委正式批准WZ501步兵戰車設計定型,並命名為“1986年式履帶式步兵戰車”,簡稱86式履帶式步兵戰車(以下簡稱“86步”)。至此,我國自己生產的第一代履帶式步兵戰車誕生了。
該車定型後,除裝備我軍裝甲機械化部隊外,我國兵工戰線繼續擴大該車的軍品外貿。1988年6月,工廠生產的一輛86步在國外參加適應性表演試驗,經受了高溫(+40~+56攝氏度)、沙丘、山區、岩石地等惡劣環境條件下的嚴格考核,試驗和表演取得圓滿成功,獲得外方的好評。現在,86步己大量裝備我軍裝甲機械化部隊,成為目前機械化部(分)隊裝備中戰技性能最先進的步兵戰鬥車輛,使我軍裝甲機械化部隊的戰鬥力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1999年10月1日,某部官兵駕駛著86式步兵戰車,以整齊的陣容、威武的雄姿通過了天安門廣場,一展我軍機械化部隊的風采。
86式步兵戰車側後視角一瞥
 敏捷、飄逸的身影,彰顯出現代戰車的美
從外形上看,86步是國產裝甲車輛中特徵最明顯的,真有點鶴立雞群的味道:車體呈流線型,外形十分低矮,車首像一把利刃直刺前方,整車顯示出很好的防彈外形。86步的另一最大特點,就是小巧的炮塔上安裝1門中口徑火炮(而國外步兵戰車的火炮一般為小口徑的機關炮),身管不長但顯得十分粗壯,火炮身管上方有一具大家很熟悉的HJ-73反坦克飛彈。依筆者看,86步稱得上是國產裝甲戰鬥車輛的“美男子”。賓士的86步好似一艘流動的戰艦,其飄逸和優美的英姿,一下吸引住了藝術家的眼球——其身影不斷閃現在報刊和電視中,直到現在“出鏡率”仍高居不下。

閱兵訓練中的86式步兵戰車

1.一個車裝一個班
86步從總體布置上看,與國產其他裝甲輸送車的布置大體相同,即由前向後分別為駕駛室、戰鬥室(車載武器站)、載員室等。不同的是,它結構更加複雜一些,因而分得也更細。它將全車分為駕駛室、車長(班長)室、動力傳動室、戰鬥室、左步兵室、右步兵室(見圖)。駕駛室和車長(班長)室在車首的左側,動力傳動室在車首的右側;兩室之間用複合隔板嚴密地隔開,隔板具有良好的隔音、隔熱和密封性能,可有效防止發動機的熱浪、噪音等影響乘員和載員乘車戰鬥。
演習中的86式步兵戰車
86式步兵戰車的武器站
86步乘載能力為一個建制裝甲步兵班,標準編制為10人,其中乘員3人,分別是駕駛員、班長兼車長、炮長(炮手);載員7人,分別是班用機槍手2人、火箭筒手1人、衝鋒鎗手4人(含副班長)。連長車和排長車增加單兵防空飛彈射手1人,攜帶HY-5(HY-6)單兵防空飛彈1具。戰鬥中,乘員和載員的分工是這樣的:班長兼車長通常在車上負責指揮全班(全車)的戰鬥行動;駕駛員負責駕駛車輛;炮長(炮手)負責火炮和HJ-73反坦克飛彈射擊;載員乘車戰鬥時負責使用輕武器從兩側射孔向外射擊,殲滅近距離之敵,也可打開載員艙四個頂門,使用輕武器向車體兩側或前方射擊,殲滅近距離目標。需要說明一點,其載員的輕武器系統是隨著作戰需要和形勢的發展而變化的。如數位化裝甲步兵班的輕武器可能包括重型反坦克火箭、單兵溫壓彈等;單兵的裝具也會增加微光夜視儀、防彈背心、GPS定位導航儀等。
2.步兵乘車射擊很方便
86步的載員艙十分獨特。國產大多數裝甲車的載員艙是一個大艙,步兵面對面而坐,而86步則分成左、右兩個載員室,8名載員(連、排長車)背靠背而坐,座椅之間安放著中組柴油箱(為主燃油箱)、蓄電池架等。筆者認為,這種設計的最大的好處就是便於步兵乘車射擊。86步全車共9個輕武器射孔,這些射孔與車載火炮、飛彈配合就構成了環形火力。其射孔的分布是:載員艙每側有4個射孔(第一射孔較大,供機槍使用;後三個射孔為衝鋒鎗射孔),左後門有1個射孔。步兵射擊時直接將槍伸出射孔即可射擊,基本不需要改變姿勢。而國產其他裝甲車的步兵射擊時,必須轉過身來,採取單腿跪座椅的姿勢向外射擊。另外,86步還專門設計了輕武器射擊排煙裝置,射擊時產生的硝煙通過排氣道和排氣扇排出。當然,載員背靠背而坐的方式也有它的不足,這就是載員艙空間的可利用率較低。國產63式裝甲輸送車的載員面對面而坐後,載員艙中間還留有較大的空間,可以放置輕武器彈藥、爆破器材等,這對步兵來說是十分有利的。如果裝甲車專門用於輸送彈藥或器材物資,只要把兩側座椅折起來即可獲得很大的空間。當然,86步屬於專用的步兵戰鬥車輛,因此,突出步兵乘車射擊功能也在情理之中。關於步兵戰車開射擊孔的問題,各國在設計理念上有很大不同,英國的“武士”步兵戰車就沒有輕武器射擊孔。英國人認為一是沒有必要,二是開射擊孔降低了車輛的密封性能,不利於在核生化條件下作戰。我國則一直堅持留有步兵射擊孔。依筆者看,留射擊孔起碼在對付逼近的步兵方面是“利好”的。
3.下車戰鬥有講究
當步兵需要下車戰鬥時,駕駛員根據班長口令,選擇土坎等隱蔽地形停車,左、右載員艙的靠車門乘坐的步兵首先打開左、右車門,其他載員分別從左、右兩門躍出,向戰車兩側隱蔽前出,開門的兩名戰士最後關門並隨左、右兩個戰鬥小組一起在車下戰鬥。下車戰鬥時,班長繼續留在車上,指揮炮手射擊、支援下車戰鬥的步兵;指揮駕駛員選擇機動路線並跟隨下車步兵機動,並隨時準備選擇隱蔽地點讓步兵上車戰鬥。從裝備86步的裝步班的車上和下車戰術動作來看,要比坦克兵的戰術動作複雜得多。坦克兵是車上戰鬥兵種,只有在戰車被擊傷,坦克完全喪失戰鬥力的情況下,才迫不得己從安全門下車戰鬥。一位資深的裝甲兵高級將領指出,就技術和戰術相結合而言,裝備步兵戰車的裝步班是最複雜的:對射擊、通信、駕駛三大基本功的要求一點也不亞於坦克兵;它還有坦克兵沒有的載員下車戰鬥動作、車上輕武器射擊動作、戰車與下車步兵的協同等一系列複雜的動作。所以,坦克兵戰術是“人車一體戰術”,而裝甲步兵則是“人車結合戰術”。筆者認為,從戰術運用上也可看出裝甲步兵更加多姿多彩:坦克主要用於地面突擊,而裝甲步兵則可遂行多種任務,如突擊、搜尋和清剿等,它的適應性更強;從藝術的角度看,讀懂坦克兵生活的關鍵是要了解它的技術,而要讀懂裝甲步兵的生活則不僅要了解它的技術,更要了解它的運用和戰術。在國內影視作品中描寫坦克兵戰鬥生活的不少,但反映裝甲步兵戰鬥生活的藝術作品卻幾乎沒有。如果把他們的生活搬上銀屏,一定會更精彩、更生動。

86式步兵戰車發射反坦克飛彈

攻無不克
4.小巧玲瓏的炮塔很特別
86步的炮塔和武器系統也是很獨特的。它的炮塔為全密封內置式單人炮塔。炮塔頂左前部,裝有一具晝夜合一的炮長微光瞄準鏡和4具潛望鏡;炮塔頂右前部有1個白光炮塔大燈,用於普通照明;其後面裝有浮標,用於在水上航行時一旦車輛沉沒,浮標就浮上來顯示沉沒位置。這是一個很有新意的設計,便於對沉水車輛的打撈。炮塔頂前部開設有飛彈裝填口,並有一扇向後開啟的口蓋。炮塔頂左邊是炮長視窗,供炮長從炮塔上出入。炮塔內吊籃總成與炮塔體組成一體,炮長座椅位於吊籃左側,該座椅的前部下面裝有飛彈控制盒(帶控制手柄),用於控制飛彈。
86步的主炮是1門73毫米低壓滑膛炮,配備20發火箭增程破甲彈、20發尾翼穩定式鋼珠榴彈。火炮使用破甲彈時的直射距離近800米(目標高不低於2米),破甲威力達100毫米/65度,穿透率達90%,主要用於打擊輕型裝甲目標;使用榴彈時的最大射程為2 900米,主要用於殺傷敵步兵等。火炮使用自動裝彈機自動裝彈,也可人工裝填。自動裝彈機為機電型轉盤式,轉盤上垂直放置40發炮彈。其自動裝彈的基本原理是這樣的:當炮手射擊時按下相應按鈕,裝彈機自動轉盤轉到所需彈種的位置,抓彈機構提起炮彈,推彈機構將彈推入炮膛,火炮即可射擊。在使用自動裝彈機射擊的條件下,火炮的戰鬥射速達8發/分鐘。但該炮的自動裝彈系統也有一個弱點,就是每次射擊完畢後,火炮必須回到固定的裝彈角(相當於火炮成3度30分的射角)上。儘管火炮裝彈角是由角度控制器自動對準的,但對發揚火力還是有一定影響。

86式步兵戰車高速越野中

86步還可使用車載的4枚HJ-73反坦克飛彈打擊重型裝甲目標。這是它的“撒手鐧”武器,不僅威力大,而且射程遠,最大射程可達3 000米,破甲威力達150毫米/65度,穿透率達90%。使用飛彈射擊時,炮長要將火炮抬高到接近最大射角的位置,飛彈發射後用火炮瞄準鏡瞄準目標,使用飛彈控制盒控制飛彈,修正彈道,直到命中目標。連、排長車車載的HY-5(HY-6)單兵防空飛彈,由飛彈射手打開載員艙後側的頂門,在位於車尾的位置採取站立姿勢將飛彈置於車外發射;也可在車下發射。
5.高水準的綜合防護
86步的防護系統,除了車體使用鋼裝甲並呈很好的防彈外形外,還在乘員室和載員室的門、蓋內表面裝有10毫米厚的由聚異丁烯橡膠複合物製成內襯,主要用於防止核輻射對乘、載員的傷害,並可對乘員和載員的頭部實施有效保護,是一物二用。另外,它還採取了集體超壓“三防”裝置(本刊將在介紹79式中型坦克時再專門介紹,請讀者不要著急)、自動和人工滅火系統、熱煙幕系統、三色偽裝迷彩塗料等特殊防護手段和技術。在國產裝甲車輛中,採用如此之多的防護技術實屬罕見,說明其綜合防護水平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其通信設備車採用帶3060T型保密機的CWT-167B型坦克電台;與眾不同的天線位於車體左后角頂部(國產其他裝甲車輛的天線座一般位於車首前左部或前右部車長的位置附近),並隨著飛駛的戰車搖曳,劃出一道道美麗的弧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