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的學科覆蓋農學、植物保護、園藝、種子科學與工程、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園林六個本科專業,十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十個博士學位授權點。

學院簡介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的前身是始建於清末的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農學門,已經有102年的歷史。1949年由北京大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學農學院、清華大學農學院、華北大學農學院相關院系合併組建為北京農業大學農藝學系、植物病理學系、昆蟲學系和園藝學系,並設定相應的本科專業。1952年,隨著全國性的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將原來的系和專業調整為農學系(設農學專業)、園藝系(設果樹蔬菜、造園2專業)、植物保護系(設植物保護專業)。1958年,學校進行系和專業調整,調整為農學系(設農學專業、農業植物生理及生物化學專業、作物遺傳選種及良種繁育專業),園藝系(設果樹園林專業、蔬菜栽培專業),植物保護與農業微生物學系(設植物病理專業、農業昆蟲專業、農業微生物專業)。

1986年學校進行機構改革和院系調整,設農學系(農學專業、作物遺傳育種專業、農業氣象專業),園藝系(果樹專業、蔬菜專業、觀賞園藝專業),植物保護系(植物病理專業、農業昆蟲專業)。1995年學校將農學系、園藝系、植物保護系合併為植物科技學院,按照農學專業、作物遺傳育種專業、植物病理專業、農業昆蟲專業、果樹專業、蔬菜專業、觀賞園藝專業等專業招生培養。1999年,學校又將原農學系、園藝系、植物保護系分別調整為作物學院、植物保護學院和園藝學院,分別按照農學專業、植物保護專業和園藝專業招生和培養,但具體按照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植物病理學、昆蟲學、植保與植物檢疫、果樹學、蔬菜學等專業方向進行培養。2001年園藝學院新增園林專業、2002年作物學院新增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
2002年,學校大規模進行院系調整,將作物學院、植物保護學院和園藝學院合併為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舉全院力量按照農學專業、植物保護專業、園藝專業、園林專業和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招生與培養(表1)。多年來,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已培養了成千上萬名各層次的農學、植物保護、園藝、園林和種子科學工程等高級人才。近三年,培養博士生200餘名,碩士生300餘名。目前,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普通全日制在讀本科生1520人,碩士生752人,博士生360人,外國留學生16人。

學院現設有農學系、植物遺傳育種學系、植物病理學系、昆蟲學系、植物保護與植物檢疫系、果樹學系、蔬菜學系、種子科學系和觀賞園藝與園林系等9個教學機構。現有國家玉米改良中心,教育部雜種優勢研究與利用重點實驗室、農業部作物基因組學與遺傳改良重點開放實驗室、農業部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重點開放實驗室、農業部分子植物病理學重點開放實驗室、農業部農作物病蟲草害生物防治資源研究與利用重點開放實驗室、北京市果樹逆境生理與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北京市作物遺傳改良重點開放實驗室、教育部玉米育種工程中心等8個部級重點實驗室或研究中心。

學科建設方面,學院擁有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學、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學、果樹學、蔬菜學、植物檢疫與農業生態健康學、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種子科學、作物生理學等10個二級學科,其中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學、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學和果樹學等5個學科為國家級重點學科。在2006年的部分國家一級學科評估中,參評的作物學和植物保護學2個一級學科均被評為第一名。在2007年的國家重點學科評估中,作物育種學、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學等二級學科被評為第一名。通過“十五”期間的重點建設,上述各學科點繼續保持國內的領先地位,在一些領域,如玉米育種、作物節水栽培技術、雜種優勢機理、害蟲生物防治等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或者先進水平。同時,蔬菜與設施園藝學、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學和植物檢疫學等新興學科也得到了很大發展,為校級重點建設學科。

師資隊伍

截至2007年6月,學院共有在崗教師225人;其中專任教師201人,教授77人、副教授88人,講師36人, 35歲以下教師31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占83.7%。其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1人、“973”首席科學家2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1人、跨世紀/新世紀人才14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這批具有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幹脫穎而出,正日漸成長為在國內外同類學科領域內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學者群體。已經形成了一支年齡結構、專業結構、學緣結構合理、學術水平高的師資隊伍。

“十五”期間,學院承擔國家“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國家科技攻關等項目400餘項,科研經費達18224萬元。發表論文2000餘篇,其中SCI等五大檢索系統收錄論文303篇;授權專利19項,育成新品種24個,累計推廣面積超過2億畝;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39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5項,省部級二等獎7項;成果轉讓金額超過1000萬元。目前,學院承擔各類課題200餘項。2006年科研經費達7000萬元,獲得1項國家發明二等獎,發表SCI論文153篇。

教學工作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是由原作物學院、植保學院和園藝學院三個學院合併建立. 學院目前已基本完成學術隊伍的新老交替,形成年齡、專業結構、學歷結構等比較合理的師資學術隊伍,中青年學術隊伍中具有博士學位者達70%以上,具備持續為國家培養高層次人才的能力。
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教授60人,副教授70人,特聘教授1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人才基金獲得者10人,跨世紀人才8人。"九五"期間,累計培養碩士349名,博士209名,博士後25名;並已形成在校生1300左右的本科生培養規模,畢業學員遍布國內外。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博士研究生論文選題以國家重大、重點科研項目為主,論文水平不斷提高,博士生論文能夠全部在國內外重要期刊發表。人才培養質量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畢業研究生受到社會和用人單位的高度評價,不少畢業生已成為業務骨幹。本學科教師去國外學術交流、合作研究、參加國際會議100餘人次,國外學者來本學科進行學術交流、合作研究等70餘人次。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將按照"學科互補、優勢整合、突出重點、資源共享、管理創新"的建設思路,以重點學科建設為核心,兼顧培育新的學科和研究方向,加強學科的條件建設和人才建設兩大基礎,引進和培養更多的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學術帶頭人,進一步完善和最佳化梯隊結構,顯著提高科學研究整體水平和技術創新能力,推動作物、植保和園藝學科群的跨越式發展。

學科建設

一、作物學科
作物專業是我校的傳統專業,同時也是國家級和部級重點學科,隨著農業科技創新速度的不斷加快,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新材料等新技術在農業中心的廣泛套用,作物專業在保持其傳統特色的基礎上,正在煥發出勃勃生機。本專業培養具備作物生產、作物遺傳育種的高級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人才。要求學生了解農作物生長發育和遺傳規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掌握農作物生產、育種、栽培與耕作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本專業有作物學、植物遺傳育種兩個方向。除設有數、理、化、外語、計算機等基礎課和植物生理生化、植物營養與施肥、農業氣象、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學、細胞生物學、細胞遺傳學、分子遺傳學等專業基礎課外,還有作物栽培與耕作學、農業生態學、植物育種學,等專業課。
本專業基礎理論寬厚,理論聯繫實際,適合就業領域和行業廣泛,既可從事機關的農業科研及教育崗位,又能從事企業管理,市場行銷以及行政管理系統。就業方向為全國各農業院校、科研院所、農場、種子公司、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等。

二、園藝學科

由於園藝產業和其他農業產業相比,更具有勞動、技術以及資金密集的特點,無論是從長遠發展來看,還是滿足近期調整最佳化農業結構和適應加入世貿組織的需要,園藝產業都具有誘人的發展前景。本專業培養具備生物學和園藝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農業商貿、園林管理等領域和部門從事與園藝有關的技術與設計、推廣與開發、經營與管理、教學與科研等工作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要求學生掌握園藝作物的生長發育規律和遺傳育種規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掌握園藝作物生產、育種、栽培以及現代化溫室產業的管理知識和技能。
強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主要課程有植物學、植物生理與生物化學、套用機率統計、遺傳學、土壤學、農業生態學、園藝作物育種、園藝作物栽培、園藝作物生物學、園藝作物營養,設施園藝、園藝產品采後技術、園藝作物病蟲害防治等。
畢業生就業方向為各級政府部門、科研教學單位、相關企業等。招聘單位有農業部、各省市農業局、中國農科院,北京市及其他各省市農科院。

三、植物保護學科

植物保護專業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和發展前景,培養具備植物保護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農業及其他相關領域從事教學、科研、生產、推廣、管理、經營等多方面工作的寬口徑通用型人才。本專業分為植物病理學、昆蟲學和農藥植檢三個方向,除專業課、專業基礎課以外,專業主幹課有:普通植物病理學、昆蟲學通論、有害生物綜合防治、植保技術。另外設有 25 門專業選修課。
學生畢業後能從事大專和中等農業院校的教學工作,中央、省、市級植保科研機構的科研和管理工作,各級植保管理部門的管理工作,同時能夠從事病蟲檢測和防治、對外、對內植物檢疫等工作,並可以擔任大中型農場、林場、植物園、科技園區、園林部門及各級植保站的技術、經營和管理工作。招聘單位有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農業部技術推廣中心、北京市農業局、中國科學院動物所、中國農業科學院養蜂所、各省市農業局植保站、國營私營農藥公司、種植業公司、草坪公司、高爾夫球場等。

四、園林專業

隨著環境保護和園林景觀、公園建設、綠化美化的日益重要,本專業發展前景無限本專業培養具備生態學、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等方面的知識,能在城市建設、園林、林業部門和花卉企業從事風景區、森林公園、城鎮各類園林綠地的規劃、設計、施工、園林植物繁育栽培、養護及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強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主要課程有生態學 ( 包括景觀生態、植物生態、城市生態 ) 、觀賞植物學、園林植物遺傳育種、插花藝術、園林史,繪畫、設計 ( 包括形態構成設計與表現技法 ) 、環境藝術學、植物造景設計原理、園林建築設計理論等。
畢業生就業方向為各級政府部門、科研教學單位、各省市園林局及相關企業。本專業自 2001 年起招生,尚無畢業生。

五、種子科學與工程學科

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通過了由多位院士專家參加的論證會,在 2002年3月得到教育部批准,成為教育部本科專業招生中的第一個種子專業, 2002 年開始在全國招生。該 專業 是目前我國唯一的一個為種子產業培養 種子生產與經營管理的高級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 人才的專業,已經有 4 屆種子專業方向本科生走上社會,受到了種子部門用人單位的歡迎。
本專業培養具備種子科學與工程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適應市場經濟要求,能在種子科學與工程技術的相關部門或單位從事教學與科研、技術設計、推廣與開發、經營與管理等工作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要求學生在掌握農業生物科學的基本知識和理論的基礎上,接受種子生產、貯藏加工、種子檢驗和經營管理等技術的訓練。能勝任生產與經營、植物新品種選育與推廣,種子市場行銷與管理等方面的教學、科研和套用開發工作。
主要專業課程有種子經營與管理學、 種子加工與儲藏 、 種子檢驗技術 、 種子生產技術 、 種子病理學 、種子生產與儲藏實踐、專業英語等。
畢業生就業方向為 農業公司 , 種子公司 , 種子管理站 , 農資公司 , 國家農業管理部門等。

相關詞條

中國農業大學 農學 園林專業 北京交通大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