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史

《中國證券史》是2009年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慶泉,吳清。

基本信息

簡介

這是20世紀90年代在深圳,人們瘋狂搶購股票的情景。這次事件使當時的深圳市發生動盪,並引發新中國以來的第一次股災。

中國證券史可追溯至初,在一些收益高的高風險行業,採用了“招商集資、合股經營”的經營方式,與參與者之間簽訂的契約,成為中國最早的股票雛形。1840年代外國在華企業發行外資證券1872年,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企業和中國人自己發行的第一張股票誕生。證券的出現促進了證券交易的發展。最早的證券交易也只是外商之間進行,後來才出現華商證券交易。1869年中國第一家從事股票買賣的證券公司成立。1882年9月上海平準股票公司成立,制定了相關章程,使證券交易無序發展變得更加規範。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證券交易市場被當作“資本主義的產物”被政府勒令關閉停止。直到改革開放以後,股票才作為國有企業改革的一種手段,得以被政府承認其合法地位。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這兩所交易所的成立標誌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市場的形成。1992年中國開始向境外發行股票,2月,第一支B股(上海真空電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B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1996年12月,股票交易實行漲跌停製度(即指漲跌幅不得超過前一交易日的10%)。

股權分置改革

2005年夏天開始,中國大陸股市開始進行股權分置改革,簡稱"股改"。其目標是消除各類股權分置的結構,從而解決中國股市的頑疾。股權分置問題主要表現為公司大股東在上市前低價獲取股票,造成大股東散戶之間的持有成本相差太大. 股改的大致方式為該公司大股東送股,發放紅利,宣布資產注入,發放權證等等,已經完成股改的股票被添加“G”標記。股改的過程同時導致了2001年以來的熊市結束及21世紀的大陸股票市場的第一次大行情.

2006年10月9日起,原股改完成的股票的G標記取消,未股改股票加上S標記.這標誌著大陸A股的股改工作基本完成.

然而,相當數量的經濟學家認為,中國股市的弊病並不在於股權分置的問題,而在於中國股市缺乏誠信,以及監管不得力造成上市公司質地過差且投資人無法獲得合理的投資回報,甚至投資因公司的欺騙行為受到損失。同時,由於此次股權分置改革以“速度”為目標,忽略了改革方案的合理性,從而引發了巨大的爭論。實際上,後來產生的很多權證根本不可能行權,反而成為類似賭博的投機工具,即是這樣產生的後果.同時,股改實質上等於一次性發放大量紅利,使前期進入的QFII(合資格境外投資者)大量獲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