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薯都

中國薯都

甘肅省定西市是國內最大的馬鈴薯產區,堪稱中國薯都,其種植面積占全國的1/10。 一、著眼於打造中國薯都,努力提升馬鈴薯產業發展水平 二、著眼於打造中國薯都,大力實施馬鈴薯良種工程

甘肅省定西
市是國內最大的馬鈴薯產區,堪稱中國薯都,其種植面積占全國的1/10。
馬鈴薯是適宜定西種植的首選作物之一,同時又是順應天時、發展特色產業的最佳作物之一。定西馬鈴薯產業的發展,大致經歷了自給自足、規模擴張、培育提升和打造“薯都”四個階段。
1995年以前,馬鈴薯作為高產的糧菜飼兼用作物為全市廣大農民解決溫飽問題發揮了重大作用,當時種植面積徘徊在100萬畝左右,總產量在100萬噸左右。
從1996年開始,地委、行署提出並大力實施了“洋芋工程”,使自給自足的傳統生產逐步向商品生產轉變,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到2002年全市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290.62萬畝,總產量達到309萬噸,面積、產量均居全省第一。
從2003年開始,市委、市政府提出從發展脫毒種薯生產入手,著力在良種繁育、加工增值、市場開拓等方面下功夫,使定西馬鈴薯產業發展的質量和層次明顯提高,馬鈴薯種植面積連續五年穩定在300萬畝以上,總產量達530萬噸,已發展成全國馬鈴薯三大集中產區之一、全國最大的脫毒種薯生產基地、全國重要的商品薯生產基地和薯製品加工基地,產業優勢初步形成。
小土豆 大產業 管大用小土豆 大產業 管大用

從2008年開始,市委、市政府立足全國、放眼世界,審時度勢提出了打造“中國薯都”,走“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精深化加工、品牌化行銷”的路子,得到了社會各方面的認可。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打造“中國薯都”起步良好、初見成效。 一是在不斷強化規範種植中產業規模優勢已經形成。通過政府推動、科技驅動、企業帶動,不斷擴大馬鈴薯種植面積,形成了洮、渭、漳河流域河谷川水區優質菜用薯和加工專用薯、南部高寒陰濕區優質菜用薯和脫毒種薯、北部乾旱半乾旱區高澱粉薯和優質菜用薯三個特色鮮明的區域化布局生產基地。今年全市馬鈴薯種植面積316.84萬畝,其中有4個縣種植面積在50萬畝以上,安定區達到了100萬畝。
二是在培育壯大龍頭企業中精深加工能力不斷提升。全市有萬噸以上生產能力的馬鈴薯加工龍頭企業20家,馬鈴薯精澱粉及其製品設計生產能力達35萬噸,年生產馬鈴薯精澱粉及其製品10萬多噸,生產粗澱粉、粉皮、粉條等產品15萬噸,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精澱粉加工基地。致力於發展馬鈴薯精深加工,變性澱粉、全粉、薯條、膨化食品等產品生產份額不斷擴大。組建了甘肅首家馬鈴薯澱粉質量安全檢測中心,以定西為主成立了甘肅省馬鈴薯產業協會。
三是在外銷與貯藏並重中市場流通體系日益完善。全市6個較大規模的馬鈴薯專業批發市場中,臨洮康家崖市場、中國定西馬鈴薯綜合交易中心、隴西文峰市場、渭源會川市場被農業部定點為全國重點馬鈴薯專業批發市場。初步形成了以6大專業市場為主體,中、小型市場和相關農貿市場為補充,以各類行銷組織為依託,以農村收購網點為基礎的馬鈴薯交易批發和購銷服務網路,提高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為了調節市場需求的時空分布,延長鮮薯上市時間,確保馬鈴薯價格穩定和企業加工原料供給充足,加快馬鈴薯貯藏設施建設。全市各類貯藏窖(庫)達到93.33萬眼(座),實際貯藏能力達到300萬噸。
四是在加強科技研發中良種推廣步伐明顯加快。進一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大力實施馬鈴薯良種工程。全市已形成年生產馬鈴薯脫毒原原種1.2億粒的能力,成為國內最大的馬鈴薯脫毒種薯生產基地。今年全市建成馬鈴薯原種繁育基地11390畝,一級種繁育基地15萬畝,二級種繁育基地46.5萬畝。全市脫毒種薯套用率達到50%以上,良種化程度達到90%以上。切實加強產學研的有效對接,依靠技術創新提升產業層次,專用型馬鈴薯莖尖脫毒、組織培養、梯級擴繁以及集成組裝配套技術研發與套用工作深入推進。
五是在唱響叫亮品牌中知名度和影響力正在擴大。對定西來說,馬鈴薯已不單單是調整結構、增加收入的一大特色優勢產業,更濃縮了定西人民發展經濟、脫貧致富的吃苦精神和創新精神。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都對定西馬鈴薯產業的發展十分關注。去年全國“兩會”期間溫總理作出了“小土豆、大產業、管大用”的重要指示,今年又在甘肅代表團審議時,對定西馬鈴薯產業發展寄予殷切期望。特別在連續8年舉辦馬鈴薯產業發展暨經貿洽談會的基礎上,2008’中國·定西馬鈴薯大會的成功舉辦,標誌著定西馬鈴薯大會已發展成為國家級盛會,馬鈴薯產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定西這塊熱土不僅孕育了豐富的“馬鈴薯精神”,而且這種精神正在成為定西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推動力。
今後,全市上下將緊緊圍繞打造“中國薯都”,以“建大基地、興大龍頭、樹大品牌”為突破口,全力打造馬鈴薯產業發展的新優勢,儘快形成布局合理,加工企業和原料基地相互配套的精深加工體系、市場行銷體系和脫毒種薯供應體系,將定西打造成全國最大的馬鈴薯脫毒種薯及優質良種生產供應基地、全國最大的馬鈴薯精深加工基地、全國重要的馬鈴薯科研基地以及現代物流、價格形成和信息發布中心。爭取通過5年的努力,全市形成年生產原原種2億粒的能力,原種擴繁基地達到1萬畝以上,優質良種和脫毒種薯一、二級原種生產基地穩定在100萬畝;組建大型澱粉加工集團,精澱粉實際生產量達到15萬噸以上,其中變性澱粉產品占到50%;將6大市場建成集交易批發、貯藏保鮮、精選包裝、信息發布、企業主導於一體的全國一流、功能齊全的馬鈴薯專業市場,年吞吐量提高到150萬噸以上,各個層次的倉儲能力穩定在300萬噸以上。
第一,實施良種工程,著力夯實產業基礎。緊抓國家對馬鈴薯良種進行補助的政策機遇,擴大脫毒種薯生產規模,健全種薯質量控制體系和檢測機構,確保種薯質量,加快脫毒種薯推廣速度,到2012年基本實現馬鈴薯良種脫毒化、品種專用化。目前要以渭源、安定為全市馬鈴薯脫毒種薯生產和梯級擴繁的重點區域,建立健全以脫毒苗和微型原原種工廠化、集約化生產為核心的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供應體系,分層次、分區域建立馬鈴薯脫毒原種網室擴繁和一、二級原種生產基地。
第二,狠抓精深加工,著力延長產業鏈條。進一步按照“扶優、限中、汰小”的思路,重點扶持萬噸以上有規模、有效益、重環保的企業,重點扶持馬鈴薯變性澱粉和休閒食品加工。對全市現有馬鈴薯精深加工企業採取聯合重組等辦法,以產品、資本、技術為紐帶,大力推進以股份制為主的產權制度改革,探索企業集團化、產業集群化發展的路子。
第三,加強科技套用,著力強化服務保障。以提高單位產量為目標,大力推廣“統一機械深松、統一品種品質、統一刀具消毒、統一種植模式、統一配方施肥、統一田間管理”的“六統一”標準化種植模式。抓住國家增加農機具補貼的有利機遇,積極推廣以機械深松、機械播種、機械中耕、機械收穫為主的馬鈴薯全程機械化作業技術的套用,進一步提高農業勞動生產效率。穩步解決馬鈴薯原種和一級種貯藏問題,建設健全良種貯藏體系。
第四,強化各類服務,著力營造良好環境。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加快推進工業發展的意見》和《加快工業企業發展扶持辦法》等一系列檔案,強化對馬鈴薯科研和加工項目在土地供應、信貸扶持、稅收減免和科技支撐等各方面的支持力度,吸引市內外資金投向馬鈴薯產業開發。繼續強化流通、信息和中介服務,在充分扶持發揮現有馬鈴薯運銷協會作用的同時,著力扶持和發展馬鈴薯產、加、銷協會,培育建立一批馬鈴薯中介人才隊伍。
第五,培育知名品牌,著力弘揚馬鈴薯文化。馬鈴薯產業有其豐富的精神內涵,要把特色產業開發和發展特色文化有機結合起來,以特色文化的傳播推動特色產業快速發展。以各種文學藝術形式,多層面、多角度、多形式反映馬鈴薯產業發展的巨大成就和產業開發給老百姓帶來的實惠,及時總結馬鈴薯產業中湧現出的先進人物和典型事件,全方位打造馬鈴薯文化。
定西市堅持走發揮比較優勢、發展特色經濟的路子,把馬鈴薯產業作為全市第一大主導產業來培育,狠抓良種繁育、規模化種植、貯藏體系建設、精深加工、市場行銷等關鍵環節,經過多年努力,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體系逐步形成,已成為全國三大馬鈴薯集中主產區之一,脫毒種薯生產能力居全國之首,在增加民眾收入,促進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大作用。我們將舉全市之力,經過幾年的努力,把定西真正打造成名副其實的“中國薯都”。
一、著眼於打造中國薯都,努力提升馬鈴薯產業發展水平
二、著眼於打造中國薯都,大力實施馬鈴薯良種工程
三、著眼於打造中國薯都,切實推動馬鈴薯精深加工上規模、上水平
四、著眼於打造中國薯都,全面提高馬鈴薯及其製品市場行銷的質量和效益
定西市就馬鈴薯產業園發展規划進行論證。規劃由蘭州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承辦設計。規劃初稿中提出,產業園範圍涵蓋“一園三區”,即?口精深加工區、西川種薯繁育區和南川現代物流區,三區規劃總面積約13.95平方公里。該規劃對產業園的性質初步確定為中國馬鈴薯產業戰略基地,集種薯研發、精深加工、物流於一體的現代化馬鈴薯產業示範園區。園區的發展目標是:打造“中國薯都”,形成全國馬鈴薯產業信息發布中心。
在全力打造“中國薯都”之際,積極出征中國國際薯博會,無疑將進一步提高定西馬鈴薯的知名度和競爭力,讓世界了解“定西土豆”,也讓“定西土豆”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中國薯都這張名片為優勢,會推動定西市經濟社會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在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康莊大道上邁出堅實的步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