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荷花審美文化研究

《中國荷花審美文化研究》,作者是俞香順,由巴蜀書社於2005年12月1日出版,本書以為,即在反遊戲與消遣基礎上誕生的“五四”文學時代,新文學陣營內部也存在追求輕鬆、強調趣味的努力。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中國荷花審美文化研究

本書著力於描述中國現代趣味主義文學思潮的形成史。本書以為,即在反遊戲與消遣基礎上誕生的“五四”文學時代,新文學陣營內部也存在追求輕鬆、強調趣味的努力。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趣味主義文學思潮的形成的現實基礎出現了。在其內部又存京派趣味主義與海派趣味主義之分,在這二者之間,有林語堂推動的“京”、“海”同堂的輕鬆趣味小品風。全書資料翔實、內容豐富,是現代文學研究的新成果。

作者簡介

俞香順,1974年出生,江蘇溧水人。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文學博士。 研究方向為中國編輯出版史、新聞語言學、中國文學。主持國家社科項目:“新聞傳媒語言規範化研究”,參加江蘇省社科項目,“中國花卉題材文學與花卉審美文化研究”。著有:《傳媒·語言·社會》、《中國荷花審美文化研究》,發表論三十餘篇。

目錄

緒論

序言

緒論

一、花卉題材文學與花卉審美文化研究的意義與現狀

二、荷花題材文學與荷花審美文化研究的意義與現狀

三、《中國荷花審美文化研究》的研究方法與研究內容

上卷

荷花的文學原型——《詩經》、《楚辭》中的荷花

一、《詩經》荷花原型:奠定荷花與女子之間的類比關係

二、《楚辭》荷開原型:奠定荷花與文人之間的類比關係

荷花的宗教原型——荷花的佛教、道教寓意

一、“出淤泥而不染”:荷花的佛教寓意探討

二、“一為道瑞”:荷花的神仙道教意義探討

三、荷花宗教術語分析:佛、道關係的“形而下”探究

中國文學中的採蓮主題研究

一、採蓮民歌的產生:採蓮最早盛行於楚、吳、是勞動與美的完美結合;採蓮民歌產生於採蓮過程中,主要有戀歌、離歌,“南音”三種抒情功能。

二、採蓮歌曲的“蛻變”:南朝時期,文人擬作《採蓮曲》蜂起;採蓮從民間音樂走向文學殿堂,成為當時常見的文學題材、意象;《採蓮曲》最終蛻變為宮體詩,喪失生機。

三、採蓮歌曲的“惰性”:隋唐之際,北方宮廷、苑囿中盛行植蓮;以《採蓮曲》為代表的南朝清樂北傳;唐太宗等人的採蓮文學作品因襲南朝宮廷色彩。

……

中卷

漢魏六朝荷花審美認識的發展

唐代荷花審美認識的發展

宋代荷花審美認識的發展

餘論:明清荷審美認識

下卷

荷與繪畫

荷與園林

荷與園藝

荷文化“雜俎”

徵引書目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