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新思考》

《中國經濟新思考》

《中國經濟新思考》,是前國家統計局局長邱曉華最新力作,揭示2007-2008的中國經濟形勢。

基本信息

國家統計局局長邱曉華新著《中國經濟新思考》已出版面市。有網友評價:“以邱經歷學識,此書值得一讀。” 本書中的180多篇短文,大部分是作者在特殊的日子裡,記錄下的對國家改革與發展的所思所想,關注的是祖國的強大與人民生活美好的未來,以其開闊的視野,敏銳地捕捉到很多引人注目的焦點和熱點問題,提出了“‘菜籃子’為何變沉了”、“房價為何居高不下”、“警惕股市的大波動”、“中國的‘三農’問題”、“應打破人民幣升值魔幻”、“匯率改革應符合最廣大中國人的利益”、“加息政策要通盤考慮”、“全球性金融恐慌正在蔓延”、“2008年經濟風險來自何處”、“再談中國經濟向何處去”等問題。這些問題與我國的國計民生、改革開放、科學發展與和諧社會建設息息相關,作者對此進行了深刻的分析與理性的思考。文章語言生動、通俗易懂、深入淺出、耐人尋味。

出版信息

《中國經濟新思考》《中國經濟新思考》
 作 者: 邱曉華 著
出 版 社: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10-1
字 數: 468000
版 次: 1
頁 數: 442
開 本: 16開
印 次: 1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09509043
包 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經濟 >> 中國經濟 >> 中國經濟概況
定價:¥45.00

作者簡介

《中國經濟新思考》邱曉華

邱曉華,男,生於1958年,福建寧化人,高級統計師。

1976年6月到1978年2月在福建省寧化縣水茜公社插隊務農;1978年3月就讀於廈門大學,獲經濟學學士;1999年7月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獲經濟學博士。1982年2月分配到中國國家統計局工作,先後擔任國家統計局綜合司副處長、處長、副司長,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兼新聞發言人、副局長、局長;1998年8月到1999年9月在安徽省人民政府任省長助理:2007年2月到2008年2月在秦城監獄服刑;2008年6月開始在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工作,任高級研究員。

曾任全國青聯、國家機關青聯和北京市青聯副主席,並在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廈門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多家院校任兼職教授、特約研究員。先後在全國性刊物上發表400多篇有關中國經濟和統計的文章,著有《中國經濟熱點追蹤》《中國的道路》等專著。

目錄

第一篇 中國發展問題
1 冷靜觀察中國經濟
2 淺議控制物價上漲
3 如何看待外匯儲備的大幅度增加
4 如何看當前的經濟形勢
5 “菜籃子”為何又變沉了
6 樹立正確的結構調整觀
7 管住巨觀放活微觀
8 節能減排要循序漸進
9 淺議房地產形勢
10 忽聞CPI上漲5.6%
11 走統籌城鄉發展新路
12 又聞銀行加息聲
13 如何實現經濟由大向強的跨越
14 巨觀調控應避免的誤區
15 中國的股市有時看不懂
16 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17 服務業為什麼發展緩慢
18 農業產業化的遐想
19 計畫與市場:孰優孰劣
20 應當用好納稅人的錢
21 中國的城鎮化道路如何走
22 警惕新的通貨膨脹捲土重來
23 加息政策要通盤考慮
24 消費升溫背後的隱憂
25 經濟發展新要求的思考
26 應當在鼓勵消費上做更多的工作
27 調控固定資產投資應把握的重點
28 發展生物燃料應當慎重
29 房價為何居高不下
30 警惕股市的大波動
31 財政政策要更多地在結構調整上有大的作為
32 貨幣政策應更多地著眼於總量調控
33 要充分發揮價格槓桿在結構調整中的作用
34 切勿輕言通脹高峰已過
35 應對高油價挑戰的關鍵環節
36 中國經濟將向何處去
37 再談中國經濟將向何處去
38 調控經濟應更多研究心理預期
39 央行為何連續動用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手段
40 消費物價漲幅又上去了
41 應對經濟“兩個失衡”的困擾
42 從一則警訊所想到
43 巨觀政策的著眼點應放哪裡
44 中國的發展問題引起的思考
45 中國的發展正在告別粗放經營時代
46 中國正在進入較高發展成本的時代
47 防止經濟出現較大波動
48 穩中求進與變中求好
49 中國的發展問題——快速的動力源
50 中國的發展問題——成長的路徑
51 中國的發展問題——成本與代價
52 中國的發展問題——趨勢與前景
53 中國的發展問題——構想與對策
54 遲來的貨幣從緊政策
55 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56 政府財政:輸血,還是造血
57 銀行加息終於如期所至
58 2008年經濟風險來自何處
59 中國的消費問題
60 中國的“三農”問題
61 再談中國發展戰略的轉變
62 城市發展要更多地依賴市場的力量
63 世界留給中國的機會會溜走嗎
64 機遇稍縱即逝,不會再有
65 市場管效率,政府管公平
66 發展是均衡好,還是梯度好
67 中國的股市問題
68 中國的國有企業問題(1)
69 中國的國有企業問題(2)
70 穩住自己才能挽救世界
71 中國農村勞動力告別剩餘時代嗎
72 夯實基礎為上策
73 內外兼治維護好勢頭
74 應當防止過熱和過冷兩種風險
75 正確看待物價問題
第二篇 中國改革問題
76 淺議改革開放
77 改革現行資源配置機制
78 應當繼續完善稅制改蕈
79 深化改革的關鍵環節
80 匯率改革應符合最廣大中國人的利益
81 中國的改革之緣由
82 中國改革之進程
83 中國改革之特點
84 中國改革之效果
85 中國改革之不足
86 中國改革之未來
87 改革貨幣政策運作機制十分必要
88 對教育改革的一點看法
89 對醫療改革的一點看法
90 改革是一個永恆的主題
91 改革是全球性話題
第三篇 中國開放問題
92 應打破人民幣升值魔幻
93 應當抓緊建立海上安全通道
94 警惕美元持續走軟帶來的衝擊
95 如何再創對外開放新優勢
96 注意全球經濟新變化
97 應對國際經濟新變化的幾點想法
98 對美元持續貶值應有所防範
99 應當抓緊制定全球性資源戰略
100 再談全球性戰略思維
101 要增強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話語權
102 “走出去”的官與民辨析
103 中國的對外開放進程
104 中國對外開放的特點
105 中國對外開放的得與失
106 中國對外開放的未來
107 樹立正確的開放觀
108 世界經濟是否出現了“拐點”
109 全球性金融恐慌正在蔓延
110 中國經濟能否與世界經濟脫鉤
第四篇 中國穩定問題
111 努力消除民眾的後顧之憂
112 應當增強每個人的責任意識
113 雪中送炭與錦上添花
114 必須抓住發展穩定和諧的主要方面
115 民主與自由的啟示
116 注意化解基層政權的財政困難
117 糧食安全問題十分重要
118 重視水的安全問題
119 糧食安全之策若干構想
120 中國的穩定問題——面臨的挑戰
……
第五篇 中國社會問題
第六篇 統計與其他問題
附錄 個人主要經濟觀點綜述
後記

書摘

第一篇 中國發展問題
1 冷靜觀察中國經濟
今日中國經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熱議紛紛。
究竟如何來看中國經濟?
應當說,中國經濟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進入新世紀後的近5年來,持續以10%甚至更高的速度前行。到2007年,預計經濟總量將超過24萬億元,很有可能接近德國
中國的進步也是毋庸置疑的。近30年的改革開放,貧困人口由1978年的25000萬人減少到2007年的2300萬人左右,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明顯改善,吃、穿、住、行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家庭儲蓄由200餘億元增加到17萬多億元。人們所享有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是歷史上未曾有過的,個人經濟上的自由度也是空前的。
可以說,只要不帶任何偏見看中國,人們都可以得到一個客觀結論,這就是中國變得更強大了,中國人變得更富裕了。
然而,冷靜地看當代中國經濟,存在的問題也是毋庸置疑的。
突出的問題是中國經濟繁榮的基礎並不牢固,中國的發展所付出的成本遠比世界其他國家大,尤其是經濟活動的交易成本更大,經濟的效率還不高。
一是資源的安全,特別是能源的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從20世紀90年代前期,尤其是從1993年開始,中國由石油淨出口國轉為淨進口國,到2006年年進口石油超過1.5億噸,已占到石油消費的40%強。目前已探明可開採的石油儲量僅有25億噸左右,未來石油進口量仍將持續居高不下。而進口成本已由前幾年的10美元一桶上升到現在的100美元左右。人們預測,石油價格還要繼續上行,達到一個更高的價位,並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此外,鐵礦石、銅等重要礦產資源也嚴重不足,對外依存度趨向危險水平。水資源、耕地資源同樣短缺,人均水平均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二是糧食安全問題依然突出。誰來養活中國並不是危言聳聽。目前全國耕地面積已經降到18.2億畝,國家制定的18億畝的紅線被突破並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農業生產條件不高,靠天吃飯的局面依然如舊,旱澇災害年年危害著中國的糧食安全。
三是金融安全問題依然突出。人民幣的不完全流動和可自由兌換,曾經幫助中國躲過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而今,人民幣正變得更自由流動,資本項目的開放逐步擴大,外來熱錢豪賭中國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日增。已經進入的熱錢,有人估計有數百億美元,有人估計超千億美元。從2005年7月21日新的匯率制度改革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已經升值了15%以上,賭徒們撈到了一大筆好處。而另一方面,國有金融機構內在的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治,外國銀行進入國門的競爭壓力更大,不良貸款超過1萬億元的問題亟待解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