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箸文化陳列館

中國箸文化陳列館

中國箸文化博物館位於大連開發區中華路遼河西三路12號,占地800㎡,建築面積600㎡,由大連森興箸業有限公司投資,並於1993年7月28日開工興建,1995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展廳以質料分類,按紀年陳列,展出包括新石器時代、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遼、金、元、明、清、民國等不同歷史時期的金、銀、銅、鐵、錫、銻、獸骨、象牙、壽山石、水晶石、玉石、翡翠、珊瑚、瓷、景泰藍等質料的古代匕箸和輔助資料600多種1000餘件。

陳列館介紹

中國箸文化陳列館中國箸文化陳列館
中國箸文化博物館位於大連開發區中華路遼河西三路12號,占地800m2,建築面積600m2,由大連森興箸業有限公司投資,並於1993年7月28日開工興建,1995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博物館內設有5個展廳(包括序廳、文化展廳、實物展廳)及遊藝廳、服務部各1處。
序廳陳列堪稱世界第一的“中國巨箸”,箸首頂端呈圓球形,全長214cm ,直徑首部8.4cm,足部5cm,選用優質梨木為胎,首部用珍貴烏木貼面,箸面四壁以小篆書體雕刻有清代美食家袁牧的五絕《箸》。箸筒呈圓柱形,筒座呈圓鼓形,全高112cm(其中箸筒高80cm,厚32cm ),直徑75cm(筒座直徑85cm ),也是由烏木製作。
文化展廳展示的是一巨幅《中國歷代“箸”字書體選錄》,包括先秦至清代兩千多年間,從刻石、箸筒帛書印章、碑文、篆刻到書籍上所見到的篆、隸、楷、草、行書等,不同時代,不同表達方式,不同書體的文字,提示箸字形體演變過程。陳列從秦以來的典籍選錄,古代中國人進食使用筷子的畫像石、畫像磚和壁畫等拓片、照片以及以箸為題材的詩詞等文學作品,大量翔實的資料向觀眾展示了中國箸文化的博大精深。

出土器具

實物展廳以質料分類,按紀年陳列,展出包括新石器時代、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遼、金、元、明、清、民國等不同歷史時期的金、銀、銅、鐵、錫、銻、獸骨象牙、壽山石、水晶石、玉石、翡翠珊瑚、瓷、景泰藍等質料的古代匕箸和輔助資料600多種1000餘件。既有傳世珍品,也有考古品。第一部分:陳列我國最古老、使用歷史最長的進食器——匕(或稱匙)。有骨質、銅質,也有象牙、木質和白銀製作的,形制有常見的條形匕和勺形匕,還有窄柄舌形平勺、樹葉形平勺、半圓球狀等,形態各異,富有自然美。第二部分:金屬類各種古箸。其中展出的銅箸,年代可以早到商代晚期,春秋中晚期以後的遺物居多。白銀箸出現在隋朝,唐代以後流行更加廣泛。第三部分:獸骨、象牙類古箸。所展古箸年代可以早到商代中期,象牙箸則出現在東周時期。第十部分:竹木類古箸。用料考究,大多選用珍貴木材,如紫檀木、烏木、紅木、黃楊木、棗木、梨木、毛竹、湘妃竹等。其中展出的鐵木箸是秦漢時期的。第五部分:其他類古箸。如壽山石、玉石、翡翠、珊瑚、瓷質等,琳琅滿目,美不勝收,很有觀賞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