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於2002年6月成立,是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優勢傳統學科與新興前沿學科相結合的教學、科研集體,有20多項科研成果通過了省部級鑑定,其中10餘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多數科研成果已轉化為生產力,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

【學院概況】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於2002年6月在原化工與環境工程系的基礎上組建成立,設有礦物加工工程系(下設選礦教研室、測控技術教研室)、化學工程系(下設基礎化學教研室、化學工程教研室、套用化學教研室)、環境科學與工程系(下設環境工程教研室、環境科學教研室)、生物工程教研室、煤炭工業地下氣化工程研究中心、國家水煤漿技術中心製漿研究所、世界實驗室、水煤漿技術中心以及選礦實驗室、環境工程實驗室、環境科學實驗室、化學實驗室、化工實驗室、生物工程實驗室和計算機室,形成了儀器精良、設施完善的教學科研基地。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是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優勢傳統學科與新興前沿學科相結合的教學、科研集體,擁有一批高素質、高水平,富於創新和敬業精神的教師隊伍,現有教工74人,其中院士1人,博士生導師21人,教授23人,副教授(含高級工程師)21人。38名教師有博士學位,16人有碩士學位。
學院現有礦物加工工程、環境工程、環境科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套用化學、潔淨能源技術與工程、礦物材料工程7個博士點。擁有礦物加工工程、環境工程、化學工藝、化學工程、材料學、環境科學、套用化學、測試計量技術與儀器、物理化學、生物化工等11個碩士點,礦物加工工程、環境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套用化學、環境科學和生物工程等6個本科專業。其中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為國家級重點學科,是我國“長江學者計畫”第一批設崗學科,也是我校“211工程”建設的重點學科,環境工程專業為北京市重點學科。現每年招收博士、碩士研究生近200名。礦物加工工程可接受博士後。1982年以來,共培養博士200多名,碩士800餘名,博士後8名,此外,我院還在礦業工程領域、環境工程專業招收工程碩士研究生,形成了博士、碩士和本科以及工程碩士多層次的辦學體系,為國家培養各個層次人才。在科研與教學方面與美國、英國、義大利、澳大利亞等國家長期合作,現已與英國諾丁漢大學和利茲大學簽訂了協定,在礦物加工工程、化學工程和環境工程專業方向聯合培養本科生和研究生。
近十年來,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承擔了國家“七五”、“八五”和“九五”攻關項目,國家“863”高技術項目和我校“211”工程重點建設項目,取得了大量達到國際國內領先水平的科研成果。2004科研經費到位580萬元,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的科研項目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1996年元月1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國務院副總理吳邦國視察了我院的水煤漿項目和一噸線中試廠並作了重要指示,同時還給予了很高的評價。1996年4月25日,國家科委副主任鄧楠視察水煤漿和碳化矽晶須項目。江澤民同志曾先後多次接見"煤炭地下氣化技術的研究"的項目主持人餘力教授,並指示國家計委、國家科委和原煤炭工業部大力支持,使這一技術儘早完善和產業化。我院的科研項目"水煤漿"、"粉煤灰多孔輕質建築板"和"公路流量檢測器"等項目先後在中央電視台"科技博覽"和"走向科學"等欄目播出。目前有20多項科研成果通過了省部級鑑定,其中10餘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多數科研成果已轉化為生產力,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

【學科建設】

礦物加工工程國家級重點學科;
礦物加工工程“長江學者計畫”設崗學科、“211工程”建設重點學科;
環境工程北京市重點學科;
礦業工程領域、環境工程專業工程碩士;
7博士點:
礦物加工工程、環境工程、環境科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套用化學、潔淨能源技術與工程、礦物材料工程7個博士點。
11個碩士點:
礦物加工工程、環境工程、化學工藝、化學工程、材料學、環境科學、套用化學、測試計量技術與儀器、物理化學、生物化工11個碩士學位授權點;
3個系:
礦物加工工程系、化學工程系、環境工程與生物工程系
6個本科專業:
礦物加工工程、環境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套用化學、環境科學和生物工程。

【科研機構】

★煤炭工業地下氣化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水煤漿技術中心製漿研究所
★世界實驗室
★水煤漿技術中心以及選礦實驗室
★環境工程實驗室
★環境科學實驗室
★化學實驗室
★化工實驗室
★生物工程實驗室
★礦業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七五"、"八五"和"九五"攻關項目
★國家"863"高技術項目和我校"211"工程重點建設項目
★礦物加工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環境科學與工程博士後流動站

【學院領導】

徐志強:院 長
盧梅:院黨委書記
王永剛:副院長
王啟寶:副院長
何緒文:副院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