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沂蒙文化研究會

中國沂蒙文化研究會

中國共產黨走向勝利的五大精神: 沂蒙精神 井岡山精神 延安精神 長征精神 西柏坡精神 沂蒙精神同其它精神一樣,都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是與黨的光輝思想一脈相承;是當前深化改革開放思想的力量源泉;是從勝利走向勝利,從成功步入輝煌的精神法寶;是實現中國夢的偉大精神支柱。 沂蒙精神具體內容就是"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 愛黨愛軍:是沂蒙精神的靈魂,展示了沂蒙人民所具有的立場堅定、方向明確、追求執著的崇高政治信仰。愛黨愛軍已成為一代又一代沂蒙人民堅定不移的思想規範和自覺行動,是沂蒙人民政治本色的根本體現。 開拓奮進:概括了沂蒙人民追求進步、改革創新、敢為人先的先進思想意識,是沂蒙精神的永恆主題。臨沂的不斷發展正是沂蒙人民開拓奮進的結果。 艱苦創業:是沂蒙人民的特殊品格,它體現了沂蒙人民不管在什麼困難條件下,都能自力更生、堅韌不拔、艱苦奮鬥的精神風貌。 無私奉獻:概括了沂蒙人民顧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犧牲、勇於奉獻的價值取向,這是沂蒙精神的核心。沂蒙精神是對歷史的總結,也是對未來的展望,更是老一代向讓走向未來的一代人傳遞的精神火把,是一個民族永生的精神財富!

簡介

中國沂蒙文化研究會 中國沂蒙文化研究會

沂蒙山是一個人文地理概念,主要指的是以蒙山、沂水為地域標誌的革命老區——沂蒙山區,這裡是著名的紅色旅遊勝地。歷史上的沂蒙,今天大致包括現在的山東省臨沂市的三區九縣(蘭山區、羅莊區、河東區、沂南縣、沂水縣、郯城縣、費縣、平邑縣、蒼山縣、莒南縣、蒙陰縣、臨沭縣)和淄博市沂源縣、日照市莒縣、濰坊地區的臨朐縣、濟寧市的泗水縣,棗莊市中區、嶧城區、台兒莊區、山亭區部分,江蘇省連雲港市、邳州、新沂、贛榆、東海等縣市的一部分地區等。

沂蒙,一片神聖的土地,一片紅色的沃土。這裡是舉世聞名的革命根據地之一,在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沂蒙人民用自己的雙手曾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人民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勳,沂蒙是一片血染的土地,一片紅色的沃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沂蒙百姓在中國革命史上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坐落在沂蒙山區腹地的臨沂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區,也是沂蒙山區的政治文化中心。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這裡都是著名的革命根據地之一,被譽為兩戰聖地、紅色沂蒙。在沂蒙這塊神奇的土地上,也誕生了無數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兒女:如沂蒙六姐妹、沂蒙母親、沂蒙紅嫂,他們的大無畏精神後來被概括為沂蒙精神,沂蒙精神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都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至今,仍激勵著廣大沂蒙人民在新的領域昂首闊步前進。前國家主席江澤民來臨沂視察時曾為其題字“事在人為,後來居上”。 我們一提起“沂蒙精神”,很自然地就會聯想到解放戰爭年代沂蒙人民推著獨輪小車,帶著煎餅、大蔥支援前線的情景。沂蒙人民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犧牲和貢獻。八百里沂蒙鍾靈毓秀,戰爭年代“百萬人民擁軍支前,10萬英烈血灑疆場”載入史冊。陳毅元帥曾深情慨嘆:“我就是躺在棺材裡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們用小米供養了革命,用小車把革命推過了長江!”。

“最後一塊布,做軍裝;最後一口飯,做軍糧;最後一個兒子,送戰場”。沂蒙人民為抗擊外來侵略和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車輪滾滾的支前隊伍、送子送郎參軍的動人場面、紅嫂的感人故事、名垂青史的孟良崮戰役記下了這一段光榮的革命業績。

在這裡,有用乳汁救活傷員的“沂蒙紅嫂”—明德英;

在這裡,有為了中國革命奉獻了無私無畏之愛的“沂蒙母親”—王換於、祖秀蓮

在這裡,有擁軍支前模範“沂蒙六姐妹”(張玉梅、伊廷珍、楊桂英、伊淑英、冀貞蘭、公方蓮)

在這裡,有與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的“中國抗日第一村”淵子崖村;

在這裡,有被毛澤東稱作“愚公移山,改造中國”的典型厲家寨;

在這裡,有宛轉悠揚、風靡大江南北的一曲民歌《沂蒙山小調》;

在這裡,有共和國主席劉少奇、開國元勛陳毅、徐向前、羅榮桓、開國第一將粟裕、谷牧、羅炳輝等,留在這一片片充滿神奇和靜謐的土地上。

在這片土地上,發生的那一幕幕動人的革命故事,至今讓人肅然起敬。

功能定位

中國沂蒙文化研究會 中國沂蒙文化研究會

中國沂蒙文化研究會的目的是保護和發掘沂蒙文化,以挖掘、整理、研究、弘揚沂蒙文化為主要職責,在沂蒙傳統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和現代文化的建設發展基礎上,全面探索以沂蒙區域為主的一切地域文化內容和形態,主要包括社會歷史、風土人情、文明政治、地域經濟、科教文化、地理環境等方面。團結和企業文化界、企業界及一切有志於沂蒙文化研究和建設的機關、團體和人士,共同促進沂蒙文化研究的開展,搭建一個互相交流、溝通的平台,推動沂蒙文化建設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為構建和諧社會、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升地域形象、擴大社會知名度做出貢獻。中國沂蒙文化研究會的任務是傳播沂蒙文化、弘揚沂蒙精神,開展沂蒙學術文化交流,組織沂蒙文化系統的課題研究和學術考察;開展國際沂蒙學術文化交流活動,加強同國內外沂蒙文化工作者的友好交往;舉辦專業展覽,編輯出版學術專著、刊物和科普讀物,推廣先進的沂蒙文化理論。

理念宗旨

中國沂蒙文化研究會 中國沂蒙文化研究會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黨的民眾路線學習活動,對弘揚沂蒙精神的指示要求,進一步深入宣傳和弘揚沂蒙精神,擴大沂蒙精神的影響,更好地發揮沂蒙精神在推動深化改革發展中的重大作用。特確定宗旨為:

弘揚、推廣、傳承沂蒙文化。

弘揚沂蒙精神,傳承紅色文化

(一)、開展沂蒙學術文化交流,宣傳、介紹沂蒙優秀文化傳統,總結、交流沂蒙文化建設經驗,組織沂蒙文化系統的課題研究和學術考察;推動開展沂蒙文化建設活動;

(二)、對沂蒙傳統文化進行收集整理和挖掘研究,開展對沂蒙文化的綜合性或專題性的調查和研究活動;

(三)、提供相關諮詢和服務;

(四)、開展會員內部的聯誼和學術交流活動;

(五)、舉辦專業展覽,辦好本會網站或會刊,編輯出版相關資料和學術成果,進行成果推介;

(六)、承擔符合宗旨的社會公益活動;

(七)、為地方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提供沂蒙文化的相關知識和普及活動,承擔有關文化建設的委託研究和相關人員的培訓。

業務範圍

開展沂蒙學術文化交流,宣傳、介紹沂蒙優秀文化傳統,總結、交流沂蒙文化建設經驗,

組織沂蒙文化系統的課題研究和學術考察;推動開展沂蒙文化建設活動;

對沂蒙傳統文化進行收集整理和挖掘研究,開展對沂蒙文化的綜合性或專題性的調

查和研究活動;

提供相關諮詢和服務;

開展會員內部的聯誼和學術交流活動;

舉辦專業展覽,辦好本會網站或會刊,編輯出版相關資料和學術成果,進行成果推介;

承擔符合宗旨的社會公益活動;

為地方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提供沂蒙文化的相關知識和普及活動,承擔有關文化

建設的委託研究和相關人員的培訓。


入會程式

【向研究會提交入會申請書】 → 【由理事會討論通過】→ 【由理事會授權的秘書處發給會員證】

本研究會所有會員均享有下列權利

有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

對本會工作有批評權、建議和監督權;

參加本會組織的各項活動的權利;

優先取得本會的有關資料;

優先在本會有關會議和刊物上發表研究成果的權利;

優先取得本會提供的各種培訓、諮詢服務和資料的權利;

入會自願,退會自由,但需要按規定履行相關手續。

核心功能

開展沂蒙學術文化交流,宣傳、介紹沂蒙優秀文化傳統,總結、交流沂蒙文化建設經驗

組織沂蒙文化系統的課題研究和學術考察;推動開展沂蒙文化建設活動;

對沂蒙傳統文化進行收集整理和挖掘研究,開展對沂蒙文化的綜合性或專題性的調查

和研究活動;

提供相關諮詢和服務;

開展會員內部的聯誼和學術交流活動;

舉辦專業展覽,辦好本會網站或會刊,編輯出版相關資料和學術成果,進行成果推介;

承擔符合宗旨的社會公益活動;

為地方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提供沂蒙文化的相關知識和普及活動,承擔有關文化建

設的委託研究和相關人員的培訓。

榮譽會長

宋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組部原部長

遲浩田:中央軍事委員會原副主席

孫慶聚:中央黨校副校長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

秦山:中國沂蒙文化研究會秘書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