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憲政商榷會

中國憲政商榷會又稱商榷系。是民國初期國會內的一個政治派別。

簡介

又稱商榷系。民國初年的政治團體。1916年6月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總統,恢復了國會。原國民黨議員張繼、吳景濂、居正、王政廷等將幾個分散的小派系合併組成,在制憲問題上力主以《臨時約法》為憲法基礎,採用兩院制,將“省憲大綱”寫入其中,保持西南各省勢力,與投靠北洋軍閥段祺瑞的憲法研究會相對抗,成為當時國會內的一大政治力量。在1917年的“府院之爭”中,其成員在擁黎、擁段等問題上發生分歧,漸趨瓦解,分化為益友社、政學會、民友社、政余俱樂部等4個小團體。

歷史

憲政商榷會,民國初期國會內的一個政治派別,1916年6月6日袁世凱死,黎元洪繼任大總統,宣布恢復《臨時約法》和國會。8月1日國會重開。原國民黨議員形成了兩派勢力,張繼、王正廷、彭允彝的“客廬系”,和林森、居正、田桐的“丙辰俱樂部”。9月9日,張繼、林森合併組成“憲政商榷會”,11月又拉進原進步黨議員丁世嶧、孫洪伊的“韜園系”入會,形成了一個360多人的議會派別,是為“商榷系”,與梁啓超的“研究系”、段祺瑞的“中和俱樂部”相抗衡。後商榷系分成三支,激進派的“民友社”,溫和派的“益友社”和“政學會”。 1916年9月15日國會開會,審議憲法草案,關於省制問題,商榷系主張規定省制大綱,省長民選;研究系議員反對,主張省長由總統委任。12月8日國會開會,再討論省制問題時,商榷系議員和研究系議員發生鬥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