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少數民族文字報紙

中國少數民族文字報紙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全國55個少數民族中,只有21個民族有自己的文字 (包括通用漢文的回、滿、畲3個民族),用少數民族文字出版的報紙極少。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隨著各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機關的建立和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少數民族文字報紙逐漸增多,到60年代前期已有較大發展。

正文

“文化大革命”中,少數民族文字報紙大多停刊,如內蒙古自治區的10多種蒙文報紙,只剩下《內蒙古日報》 1種。未停刊的少數報紙,也只翻譯漢文報紙上發表的文章,失去了特點。1978 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後, 停刊的少數民族文字報紙大多恢復出版,還新創刊了一批報紙,全國共有蒙古、藏、維吾爾、哈薩克、朝鮮、景頗、彝、載佤、柯爾克孜、錫伯、納西、壯、 德傣 (德宏傣族)、西傣(西雙版納傣族),以及新、老傈僳等16種少數民族文字報紙,共84家。這些報紙半數以上集中在內蒙古和新疆兩個自治區,其餘的分布在西藏、四川、雲南、青海、甘肅、遼寧、 吉林、 黑龍江等省、區,大多數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區中國共產黨各地方黨委的機關報。省、自治區級的少數民族文字報紙不到10家,其中以《內蒙古日報》、《西藏日報》、《新疆日報》影響較大。地區和州級的少數民族文字報紙數量較多,新疆和內蒙古兩自治區,幾乎每個地區,州都有。縣級的少數民族文字報紙數量較少。錫伯文的《查布查爾報》、納西文的《麗江報》,是縣級報紙,也是國內唯一的這兩種民族文字的報紙。少數民族文字報紙大多是4開1張的小型報,只有少數是對開的大型日報。報紙刊期長短不一。
各少數民族文字報紙在宣傳報導中,都重視把社會主義內容和民族形式結合起來,聯繫本地區的實際,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宣傳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 宣傳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在民族問題上的方針、政策。在堅持社會主義辦報原則下, 走自采自編的道路,運用少數民族人民喜聞樂見的形式,以顯著地位和較大篇幅,報導本地區的人和事,以增強報紙的本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