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封建經濟論稿

中國封建經濟論稿

《中國封建經濟論稿》,作者商務印書館 ,由商務印書館 於2004-04-01 出版。描述的是中國封建社會經濟史中的“地主經濟”“農民經濟”以及“商品經濟”進行了專題性研究。

基本信息

本書簡介

書名:中國封建經濟論稿
圖書編號:824113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定價:19.0
ISBN:710003887
作者:方行
出版日期:2004-04-01
版次:1
開本:

本書內容

本書以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為指導,並吸收了現代西方經濟學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實證分析和數量分析為工具,對中國封建社會經濟史中的“地主經濟”“農民經濟”以及“商品經濟”進行了專題性研究。本書通過挖掘史料,尋求內在聯繫,進行案例分析,將中國封建社會經濟的巨觀結構和微觀行為結合在一起,得出許多不落俗套的結論,是該研究領域的一部上乘之作。
新中國成立後,我一直在國家經濟機關工作。1978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才開始研究中國古代經濟史。當時著名經濟學家許滌新、吳承明正在主編《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史》,我參加了該書第一卷《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的編寫,主要對農產品加工、採礦、運輸等若干行業中生產關係的發展變化,資本主義萌芽發展遲緩等問題進行研究,先後歷時5年。
從1984年起,我與經君健教授、魏金玉教授共同主編《清代經濟史》,並參加了此書的編寫。著重研究了農民經濟運行和發展的一些問題,諸如農民的經營獨立性、農民的生產模式及其再生產、農產品和家庭手工業品的商品生產與流通以及農民的消費等問題。這部著作是全國哲學社會科學“七五”規劃重點科研課題《中國古代經濟史斷代研究》的組成部分,後來以《中國經濟通史.清代經濟卷》的書名,作為國家“九五”重點圖書出版。從“七五”延至“九五”,時間或許長了一點。但中國封建社會發展到清代,社會經濟關係日益紛繁,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也日益錯綜複雜,而文獻資料更是浩如煙海。要在充分收集資料、認真做專題研究的基礎上,撰寫一部近二百萬字的歷史著作,沒有一定的時間就難以保證有一定的質量,急就章往往是不成功的。
中國封建經濟的發展是一個完整連續的自然歷史過程。斷代研究雖然有利於深入發掘史料,探明史實,但終究使人有人為割裂之感。因此在1998年《清代經濟史》定稿之後,便遵照太史公司馬遷“通古今之變”的主張,做一點理清中國封建經濟發展脈絡的工作。1998年,我發表《中國封建社會農民的經營獨立性》的文章,實際是開始做這方面的嘗試。以後又對中國封建經濟的發展階段、地主制經濟、封建租賦與商品經濟的關係、封建土地市場等問題,做了一些研究。如有餘勇可賈,這仍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這部《中國封建經濟論稿》就是這些年的研究成果。但主要收錄了上世紀90年代以後的作品。我所在的工作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經濟史研究室,是中國著名的經濟史研究中心。在嚴中平、吳承明、汪敬虞等大師的主持下,經過多年努力,在研究工作上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他們要求:要重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理論指導,也要重視吸收西方現代經濟學的有益成分作為經濟分析的工具,要重視實證分析,重視數量分析,重視專題研究,更要重視創新。這些都集中體現在嚴中平先生的一句名言之中:治學要有新材料、新問題、新觀點、新方法,切忌“炒剩飯”。我半路出家,難副所求,但從這些論文中,也可以看到我在這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所能達到的研究水平。
從上世紀50年代起,我就在吳承明先生領導下工作,經常有經濟理論的學習與探討,耳濡目染,獲益良多,我的一些論文也吸取了他點鐵成金的意見。

本書目錄

前言
地主經濟篇
中國封建經濟發展階段述略
略論中國地主制經濟
中國封建地租率
封建社會地主的自給經濟
農民經濟篇
中國封建社會農民的經營獨立性
清代前期的小農經濟
清代江南農村經濟發展釋例
清代佃農的中農化
正確評價清代的農業經濟
商品經濟篇
封建社會的自然經濟和商品經濟
中國封建賦稅與商品經濟
中國封建地租與商品經濟
中國封建社會的土地市場
價值規律在封建社會農民生產中的作用
中國封建經濟結構與資本主義萌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