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術思想編年

中國學術思想編年

《中國學術思想編年》是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國學術思想編年》統攝融合了“學術史”和“思想史”兩大方面。所謂“學術史”,指的是以中國思想史為主幹的學說史;所謂“思想史”,指的是學說中所蘊涵的思想觀念的歷史,包括史學、哲學、宗教以及政治思想、法律思想、文獻學、目錄學、譜牒學等等的歷史。這種綜合性著述內容的確定,既避免了學術史的主題泛化和思想淡化,又克服了分門別類地從哲學思想、史學思想、政治思想、法學思想、美學思想、倫理思想等某一個視角研究中國思想的狹窄化。從而,使中國歷史上的學術與思想以及思想的各個門類能夠從綜合、整體上予以呈現。

《中國學術思想編年》是一部以整箇中國古代學術思想史全貌為敘述和研究對象的編年體著作,它按照歷史時間的順序,逐年論述了自殷周之際迄清末宣統三年(1911年)約三千年間中國學術思想史上的代表人物、重要活動、重大事件、主要著作和重要思想觀念,同時也對同時期域外學術思想史上的代表人物、重要著作、重大事件、重大影響等擇要予以介紹。歷史線索連貫、明晰,史事標目準確、鮮明,敘寫內容豐富、突出,文字表達簡潔、嚴謹,文獻引證翔實、切當。在縱向的每一歷史時期中,又橫向地論述了哲學史、宗教史、文化史、史學史、文學史等學科內容,特別是突現了儒、釋、道學術思想演變主題,形成了以歷時性為基線的經緯交織結構。它使讀者既能系統地了解中國學術思想發展的基本歷史線索、演進歷程和學術承傳,又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某一時期某一年代的學術思想全貌。

在研究方法上,《中國學術思想編年》創造性地把史事敘述與文獻編纂、資料文本和史實考辨、逐年記述與時代概述結合起來。具體表現在著作形式上就是:每一分卷前有該時代的“學術思想概述”,包括“先秦學術思想史概述”、“秦漢學術思想史概述”、“魏晉南北朝學術思想史概述”、“隋唐五代學術思想史概述”、“宋元學術思想史概述”、“明清學術思想史概述”;每一年分條目之下分“述要”、“文獻”兩部分,相當多的條目中還列有“考辨”。例如,先秦卷中關於孔子與老子的五次會見,既在概述中作了全面論述,又在每一次會見的年代中具體敘述,在具體敘述中首先列舉大量有關的歷史文獻證據,接著在“考辨”中詳細考辨了會見的時間、地點和討論的內容。並對學術界的各種觀點作了評析。

《中國學術思想編年》對中國學術思想史上的諸多問題都提出了著者的獨到見解,主要表現在:1、中國學術思想史的分期及每一時期學術思想的時代特徵、思想主旨的理論探索;2、重要思想家、學者的學術貢獻、學術思想和學術影響的論析;3、代表性的學術著作的內容、觀點的歸納和評價;4、同時代不同學派爭論的問題及其實質的分析;5、重要思想家、重要著作、重大事件的歷史年代的考證、確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