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土木工程網

中國土木工程網由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建設並維護,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是依法成立的全國土木工程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學術性民眾團體,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成部分,成立於1912年。

本網由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建設並維護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七屆第六次常務理事會議紀要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七屆第六次常務理事會議於2001年6月29至7月1日在天津市召開。出席會議的有:姚兵務副理事長,陳肇元副理事長,唐美樹秘書長,羅祥麟、鳳懋潤、劉西拉副秘書長,以及常務理事葉耀先、王榮、龐俊達、軒轅嘯雯、江見鯨、范立礎、孫連溪、宋抗常、白崇智、李承剛、藍天、張朝貴、年福禮、鄭民綱、張玉信等。因故請假的蔡慶華副理事長、楊警聲、張在明、陳妙法、曲際水、王麟書、謝世富等常務理事也派人參加了會議。

會議由常務副理事長姚兵同志主持。

會上,常務理事、副秘書長鳳懋潤同志詳細傳達了中國科協“六大”會議盛況,以及江澤民同志講話和周光召同志報告精神,使與會常務理事深受鼓舞,一致表示要奮發圖強、銳意進取,繼續推進學會工作的改革與發展,完成黨和國家賦予我們科技工作者的光榮的歷史使命。

會議按議程審定和議決了以下事項:

(一)會議原則同意關於2002年我會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及建會90年慶祝大會的內容、開法和籌備工作的意見,由秘書處制定具體籌備計畫。

(二)會議對我會第十屆年會的主題進行了討論,原則同意以“九五”期間高科技在土木工程中的套用與創新為主要內容。具體主題名稱和徵文議題,請秘書處與學術工作委員會酌定。

(三)會議聽取了橋樑與結構分會理事長范立礎同志關於在中國召開2004年國際橋協年會的匯報,商定待國際橋協正式批准後,總會與分會專門召開一次會議研究有關籌備事宜。並委託項海帆副理事長和分會范立礎理事長代表總會與國際橋協保持聯繫。

(四)會議同意在出版工作委員會基礎上新建立的“出版與標準工作委員會”提出的近期開展的工作任務和活動計畫。認為學會探索制定標準是具有方向性的工作,應認真摸索經驗,並注意與政府主管標準部門的協調和對“標準法”的研究。

(五)會議充分肯定一年來我會加強會員管理與登記工作的進展與成績,要持之以恆的做下去,要維護會員權益,制定不同政策,以區別會員與非會員在參加學術活動中的不同待遇。

會議同意今年在常務理事中發展第一批資深會員的意見,並著手辦理申請與接納手續。

(六)會議聽取了關於學會獎勵工作的匯報;同意把獎勵工作規範化;將工程大獎、論文獎、學生獎統一納入“詹天佑木工程科學技術獎”系列。冠以“詹天佑××獎”。

會議要求認真做好第二屆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的評選工作,加強宣傳力度;同意對原“獎勵暫行條列”的幾點修改意見。

會議原則同意秘書處關於明年建會九十年開展幾項表彰獎勵活動的方案,並須制定具體實施細則

(七)會議充分強調加強學會外事工作的重大意義,各專業分會要切實保持與相應國際組織的聯繫,克服困難主動出擊。

會議聽取了我會與香港工程師學會聯合召開國際會議(2002年)的匯報,要求切實做好這次會議的籌備工作。

(八)會議同意關於擴大學報分冊的意見,強調要在《土木工程學報》統一的編輯方針、版面和管理制度下,發揮各方面的編輯力量,把學報辦成適應不同層次需求的,具有國際影響的刊物。同意陳肇元主編任期屆滿後,由江見鯨教授擔任主編。

(九)會議對最近由科普工作委員會組織編輯出版的《國計民生的基礎設施》(21世紀學科發展叢書土木工程卷)表示滿意,希望進一步貫徹中央關於加強科普工作的精神,把學會科普工作開。展好。切實把今年在香港舉行的內地青年與學生夏令營活動辦好。

(十)為加強學會對“工程管理科學”的研討和學會信息技術網路建立,建議在適當的條件下,籌建“工程管理技術分會”和“學會信息技術與網路”專業組織,也可與現有專業組織調整合併。

會議還就學會改革問題進行了研討,與會常務理事根據科協“六大”精神,暢所欲言,針對學會的宗旨與優勢,發展中的困難與憂患,市場條件下如何辦好學會,如何搞好“三主一家”,經濟來源與創收,學會與協會的關係、合作與競爭,擴大職能,加強管理等問題,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見和建議。我會秘書處將不定期的組織部分常務理事進行更深入的研討,促進學會改革,更好地搞好學會的各項工作。

常務理事們對承辦本次會議的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院所作的大量工作表示感謝。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簡介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是依法成立的全國土木工程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學術性民眾團體,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成部分。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成立於1912年,其前身是由我國近代傑出的工程師詹天佑先生創建的中國工程師學會。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李國豪教授歷任本會理事長。學會擁有一大批從事土木工程建設的著名專家、教授、研究員和科技人員,為發展我國土木工程事業和不斷提高科技水平而努力開展各種活動。
主要任務:
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編輯出版科技書刊、對國家科技政策和經濟建設中的重大問題發揮諮詢作用、接受委託、開展技術服務;開展對會員的繼續教育,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傳播先進技術;反映會員的意見和要求;舉辦為會員服務的事業和活動。

會 員:
會員應具有或相當於大學畢業水平,並有三年以上的實際工作經驗的土木工程科技工作者。全國共有會員九萬人。尚有通訊會員,以及團體會員一百個。

組織機構:
本會下屬十三個分會、和五十多個專業委員會。

地方組織:
在三十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均設有地方學會組織。上海市、天津市、山東省、河南省的地方組織稱為土木工程學會,其餘的稱為土木建築學會。

學術刊物:
學會的正式刊物為《土木工程學報》(雙月刊),該刊為綜合性學術刊物。此外,還與其他學會聯合出版《岩土工程學報》等刊物。下屬分科學會還不定期出版專業的學術刊物和論文集。

國際合作:
本會加人了五個國際學術組織,為其國家會員;還與八個國家或地區的學術團體建立有雙邊合作協定,與世界上數十個學術機構和單位有友好往來。

技術實體:
創辦有北京中土建設技術開發公司”,組織承接土建設計、技術開發、技術諮詢任務。

發展基金:
本會設詹天佑土木工程科技發展基金”,得到海內外各界的捐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