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管理思想史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史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史》是1997年10月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雲柏。

作品目錄

目 錄
前言
序言:繼承古代管理文化
建設現代管理文明
第一卷
第一編 緒論
第一章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史
研究中的若干問題
第一節 研究的基本指導
思想
第二節 關於學科體系的研
究方法
第二章中華民族管理及其意
識之起源與發展(一)
第一節 中國最初管理思想的載體一一神話中的有
關傳說
第二節 中國舊石器時代之管理文化遺蹟之圖騰和
氏族管理意識
第三節 木器時代之管理文化和意識
第四節 新石器中原管理文化遺蹟之三宗管理集團
意識的接觸
第三章 中華民族管理及其意識之起源與發展(二)
第一節 青銅器管理文化和主體管理意識的進一步
發展
第二節 鐵器管理文化及管理主體思想的萌芽
第三節 中國境內諸民族管理群體的融合以及其
意識的發展
第四節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起源和發展的若干特徵
第四章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起源之最初的典籍
第一節《周易》
第二節《管子》
第三節《洪範》
第二編 中國儒家管理思想
第一章 中國儒家管理思想的一般綜述
第一節 中國儒家管理思想的起源和發展
第二節 競爭是儒家管理思想取得中國管理運行
主導地位的槓桿
第三節 儒家管理思想滿足了農業社會的管理需要
第二章 夏、商、周的原始儒家管理思想(一)
第一節 上古華夏文化的淵源
第二節 西周“以德配天”的君權神授說
第三節 以“親親”“尊尊”為基本原則的“禮治”
第四節 周公姬旦的“明德慎罰”管理思想
第三章 孔子儒家管理思想
第一節 孔子儒家管理思想的形成和演變
第二節“仁”的管理哲學理論
第三節 中庸之道
第四節“畏天命”和“敬鬼神而遠之”
第五節“生而知之”和“學而知之”
第六節 孔子儒家管理思想的歷史價值和本質特徵
第四章 孟子儒家管理思想
第一節 孟子生平及其管理思想的形成
第二節 仁政管理學說
第三節 管理行為理論的“性善論”
第四節“天人合一”的管理哲學
第五節 孟子儒家管理思想的歷史價值
第五章 荀子儒家管理思想
第一節 荀子生平及其治學方法與過程
第二節“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
第三節“明於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天道
管理哲學觀
第四節“知有所合”的管理認識論
第五節“名定而實辨,道行而志通”的管理規範論
第六節 性惡論
第七節 荀子儒家管理思想的學術地位
第六章 董仲舒儒家管理思想
第一節 董仲舒生平及學術發展概況
第二節“元者為萬物之本,而人之元在焉 安在乎?”
的管理世界觀
第三節“生之自然之資,謂之性”的管理行為思想
第四節“是故仁義制度之數,盡取之天”的管理
倫理思想
第五節“名號之正,取之天地”的管理認識論
第六節“天不變,道亦不變”管理理論發展觀
第七節 董仲舒儒家管理思想在漢初的意義
第七章 宋明理學管理思想
第一節 周敦頤的《太極圖說》和《通書》管理說
第二節 程顥、程頤的“天理”儒家管理思想
第三節 朱熹的“理本氣具”管理思想體系
第四節 陸九淵的“心即理”的管理思想
第五節 張載“太虛無形、氣之本體”的管理思想
第六節 王守仁“知行合一”管理思想
第七節 理學管理思想的終結和地位
第八章 新儒學管理思想
第一節 梁漱溟與《東西文化及其哲學》
第二節 熊十力與《新唯識論》
第三節 唐君毅、牟宗三的新儒家管理觀
第四節 新儒家管理思想的學術地位
第三編 中國道家管理思想
第一章 中國道家管理思想的一般綜述
第一節 上古社會中原始道家管理意識
第二節 中國道家管理思想的歷史地位和套用價值
第三節 中國道家管理思想的主要學術特徵和發展
分期
第二章 老莊道家管理思想
第一節 老子與《道德經》
第二節 莊子和《莊子》
第三章 黃老道家管理思想
第一節 黃老道家管理學派與《黃老帛書》
第二節《黃老帛書》論“道”的管理的二重說
第三節“規僥畢掙”和“敵者早生爭”的管理辯證法
第四節 黃老學派的積極“無為論”
第五節 黃老道家學派的積極意義和影響
第四章 太平經道家管理思想
第一節 太平經道家學派與《太平經》
第二節“夫物,始於元氣”的道、一管理思想・
第三節“失氣則死,有氣則生”的管理形神觀
第四節“人安得生為君子哉?皆由學之耳”
的管理認識論
第五節“相持而不分別”的管理辯證法思想
第六節“各通達於一面”的知人善任思想
第七節《太平經》的有關“民本”的管理思想
第八節 太平經道家學派的學術特徵與價值
第五章 葛洪道家管理思想
第一節 葛洪的生平及其著作
第二節“玄、道、一”管理本源說
第三節“佐時治國”的管理行為觀
第四節“今勝昔”的管理進化理論
第五節“以舉才為首務”的人事管理思想
第六節 葛洪道家管理學派之評價
第六章 重玄道家管理思想
第一節 成玄英“重玄之道”的道家管理思想
第二節 王玄覽的道體論管理思想
第三節 司馬承禎及其主靜去欲的管理思想
第七章 淨明道家管理思想
第一節 陳摶的道家淨明管理說及其歷史地位
第二節 陳景元的淨明管理觀和治身治國的理論
第三節 劉玉新淨明道家管理思想
第四編 中國法家管理思想
第一章 中國法家管理思想的一般綜述
第二章 中國法家管理思想的最初發展
第一節 殷商西周社會的法家管理意識和行為
第二節 種族統治管理的動搖和反天神觀的出現
第三節 上古原始法家管理思想之發展及終結
第三章 李悝、吳起法家管理思想
第一節 李悝“著書定律”的法管理觀
第二節 吳起“明法審令”的國家管理方法論
第四章 商鞅、慎到、申不害法家管理思想
第一節 商鞅的“法治”理論
第二節 慎到的“勢”的法家管理理論
第三節 申不害的由“任法”而重“術”的法家管理觀
第五章 韓非法家管理思想
第一節“人情者有好惡”的管理行為理論及
管理矛盾觀
第二節“道盡稽萬物之理”的管理天道觀
第三節“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
的封建集權管理思想
第四節“恃人不如自恃”的法家國民經濟管理觀
第五節“法治、賞罰、盡人之智”等具體管理行為理論
第六節“不相容之事不兩立”的管理思想方法論
第七節 韓非法家管理思想的歷史地位
第六章 晁錯、桑弘羊、曹操法家管理思想
第一節 晁錯“重農、屯墾、倡儲”法家安邦定國的方針
第二節 桑弘羊“專賣、軍墾、幣制、平準”的法家
經濟管理思想
第三節 曹操“重農、重法、唯才”的法家決策理
第七章 陸贄、韓愈、柳宗元、白居易法家管理思想
第一節 陸贄的法家經濟管理觀
第二節 韓愈的國家決策思想
第三節 白居易富國安民的法家管理意識
第四節 劉禹錫“永貞革新”法家決策觀
第八章 王安石、張居正、李贄法家管理思想
第一節 王安石的人才與市場管理觀
第二節 張居正的法家治國方略
第三節 李贄“異端”法家管理說
第五編 中國佛家管理思想
第一章 中國佛家管理思想的一般綜述
第一節 中國佛家管理思想的界說
第二節 中國佛家管理思想形成的途徑
第三節 中國佛家管理思想形成的根源
第二章 古印度原始佛教思想及其管理意識
第一節 原始佛教的歷史背景
第二節 釋迦牟尼的創教活動
第三節 原始佛教的管理意識及其精神現象
第三章 中國佛家管理思想及其主要代表人物(一)
第一節 道安“本無”管理價值觀
第二節 慧遠的“法性”管理神本論
第三節 僧肇的管理“般若”觀
第四節 竺道生的涅�管理學說
第四章 中國佛家管理思想及其主要代表人物(二)
第一節 慧琳“均聖”管理原理說
第二節 僧�的“萬法性空”管理精神觀
第三節 慧思的“心境廓然”的管理心理理論
第五章 中國佛家管理思想及其主要代表人物(三)
第一節 天台宗智�的“止觀論”和湛然的“無情有性”
管理認識論
第二節 法相唯識宗玄奘、窺基的管理主體世界觀
第三節 華嚴宗法藏、宗密的管理辯證法
第六章 中國佛家管理思想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四)
第一節 慧能的管理理性認識的自悟說和管理思維
藝術
第二節 �宏的管理精神價值及其認識方法論
第七章 中國佛家管理思想終結和暮色的復興
第一節 中國佛家管理思想的歷史終結
第二節 中國佛家管理思想暮色的復興
第二卷
第六編 中國兵家管理思想
第一章 中國兵家管理思想的一般綜述
第一節 中國兵家管理思想與傳統管理文化及主體
素質的關係
第二節 中國兵家管理思想的研究價值和意義
第二章 中國兵家管理思想的起源及最初發展時的
主要特徵
第一節 商夏鳴條之戰的兵家管理意識研究
第二節 周商牧野之戰的兵家管理意識研究
第三節 鳴條與牧野二次大戰對於中國兵家管理思想
起源或最初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和意義
第三章 孫子兵家管理思想
第一節 戰爭決策力求科學和慎重
第二節 戰略管理與先勝思想
第三節 孫子的兵家操作技巧觀
第四節 主體素質及倫理特徵
第四章 司馬穰苴兵家管理思想
第一節《司馬法》中所追述的古老兵家管理法規
第二節 司馬穰苴在《司馬法》中對兵家管理思想的
發展
第三節 司馬穰苴和《司馬法》在中國兵家管理思想
發展中的地位和價值
第五章 孫臏兵家管理思想
第一節 孫臏其人與《孫臏兵法》
第二節 孫臏兵家管理思想提要
第三節《孫膜兵法》在中國兵家管理思想中的歷史
地位
第六章 吳子兵家管理思想
第一節 吳子及《吳子兵法》的成書
第二節《吳子兵法》概述
第三節 吳起及《吳子兵法》對中國兵家管理思想的
繼承和發展
第七章 尉繚子兵家管理思想
第一節《尉繚子》的作者和成書
第二節《尉繚子》梗要及兵家管理理論價值
第三節《尉繚子》在戰國後期兵家管理思想發展中的
地位及價值
第八章《唐李問對》兵家管理思想
第一節《唐李問對》之考證
第二節《唐李問對》主要內容和特徵
第三節《唐李問對》在中國兵家管理思想中的歷史
地位
第九章 三十六計綜觀
第一節《三十六計》內容與學術特徵
第二節《三十六計》與中國兵家管理思想
第十章 劉基兵家管理思想
第一節《百戰奇略》基本概況
第二節《百戰奇略》對於朱元璋軍事決策意識與行為
的影響
第三節 劉基及《百戰奇略》在中國兵家管理思想中的
學術地位
第七編 中國墨家管理思想
第一章 中國墨家管理思想的一般綜述
第一節 上古社會原始墨家管理意識
第二節 墨家影響中國古代科技發生的若干因素
第三節 墨家是非儒家管理思想系統的代表學派
第二章 墨子的管理思想
第一節“兼相愛交相利”的國家管理理論・・
第二節“取實予名”的管理認識論和三表法
第三節 強力疾作與節用管理思想
第四節 嚴密的“天志”管理世界觀
第三章 中國後期墨家管理思想的發展趨勢以及學術
特徵
第一節“故”“理”“類”墨家管理邏輯三範疇
第二節“名實耦”的管理反映論
第三節“功,利民也”的管理價值觀
第四章 墨家管理思想解體後,以另一種形式所體現的
墨家管理精神的若干典例
第一節 張衡的《渾天儀注》
第二節 祖沖之的《大明曆》
第三節 沈括的《夢溪筆談》
第四節 宋應星的《天工開物》
第八編 中國農家管理思想
第一章 中國農家管理思想的一般綜述
第一節 中國農家管理思想的學術概況
第二節 中國農家管理思想的學術形態
第二章 �勝之與《�勝之書》
第一節 古代農業系統論管理思維的雛形
第二節 重視經濟效益及生產成本概念的萌芽
第三節 實證經驗的管理思想方法
第三章 賈思勰與《齊民要術》
第一節 農業生產發展的戰略思考
第二節 農業生產中的經營管理問題
第三節《齊民要術》的管理認識論
第四章 陳�與《陳�農書》
第一節 形成合理的農業生產管理體制
第二節 農業經濟發展的管理機構
第五章 王禎及其《農書》
第一節“農,天下之大本也”管理目的理論
第二節 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管理方法論
第六章 張履祥和《補農書》
第一節 講究農業經營管理效益
第二節“治生唯稼穡”的管理價值觀
第九編 中國陰陽家管理思想
第一章 中國陰陽家管理思想的一般綜述
第一節 中國陰陽家管理思想的起源以及其最先的
形態
第二節 中國陰陽家管理思想的歷史地位及其學術
價值
第二章 鄒衍的陰陽家管理思想
第一節 陰陽五行管理髮展說
第二節“大九州”的管理客體圖式
第三節“必先驗小物,推之而大,至於無限”的管理
方法論
第三章 陰陽家管理學派解體後以另一種理論形態所
表現的主要代表人物
第一節《白虎通》陰陽五行管理說
第二節 李筌“太白陰經”與“本乎陰陽”的主體管理
意識
第三節 邵雍的“陽以陰為基,陰以陽為唱”的管理
辯證思維方式
第四節 戴震的“陰陽五行,道之實體”的管理實體論
第十編 中國雜家管理思想
第一章 中國雜家管理思想的一般綜述
第一節 中國雜家管理思想的邏輯結構及學術發展
軌跡
第二節 中國雜家管理思想的歷史地位及其學術
價值
第二章 呂不韋雜家管理思想
第一節“集腋成裘”的管理綜合法
第二節“天地有始”的管理動因論
第三節“感而後知”的管理認識論
第四節“大一統”的國家管理哲學
第三章 劉安雜家管理思想
第一節“夫無形者,物之大祖也”管理宇宙觀
第二節“苟利於民,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舊”
的管理歷史觀
第三節“精誠”、“無私”的法管理思想
第四節“天地之道,極則反,盈則損”管理辯證邏輯
思維
第四章 雜家演化過程主要代表人物的管理思想
第一節 高誘的“兼儒墨、合名法”的管理理論發展
思想
第二節 許慎《說文解字》的管理語言觀
第三卷
第十一編 中國名家管理思想
第一章 中國名家管理思想的一般綜述
第一節 中國名家管理思想在古代管理邏輯理論
發展中的地位
第二節 關於中國名家管理思想發展軌跡的確定與
研究
第三節 關於中國名家管理思想的學術體系
第四節 關於名家管理典籍真偽的鑑別與考訂問題
第五節 中國名家管理思想的起源
第二章 鄧析名家管理思想
第一節 管理“類”概念的分析
第二節 管理的對立命題轉換和“兩可”推論
第三章 惠施名家管理思想
第一節“大一”的管理邏輯分類理論
第二節 管理概念名與實的辯證關係
第三節“連環可解也”的綜合管理判斷法
第四章 公孫龍名家管理思想
第一節“白馬非馬”管理邏輯命題的剖析
第二節“正名實”的管理邏輯哲學
第三節“離堅白”的非管理邏輯化傾向
第四節“物莫非指”的管理名實觀
第五章 名家演化過程中的主要代表人物的管理思想
第一節 �說、田巴管理邏輯思考方法
第二節 桓譚“辯惑”管理邏輯觀
第三節 王弼“忘言忘象得意”的邏輯思想
第四節 歐陽建的“言盡意論”邏輯關係說
第十二編 中國基督教管理思想
第一章 中國基督教管理思想的一般綜述
第一節 原始基督教的一般管理意識
第二節 耶穌及西方基督教管理思想的發展
第三節 中國基督教管理思想的產生及學術嬗變
軌跡
第四節 中國基督教管理思想對中國古代社會的
解體、衍生近代管理文明的影響
第二章 景教、也里可溫基督教管理思想
第一節 景教基督教管理思想
第二節 也里可溫基督教管理思想
第三章 天主教、新教基督教管理思想
第一節 天主教基督教管理思想
第二節 新教基督教管理思想
第四章 中國基督教管理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第一節 利瑪竇的“西儒”管理價值觀
第二節 徐光啟“新經濟”管理說
第三節 馬禮遜的新教管理論
第四節 梁發的“神天上帝”管理圖式錄
第十三編 中國伊斯蘭教管理思想
第一章 中國伊斯蘭教管理思想的一般綜述
第一節 伊斯蘭教管理思想的定義與概況
第二節 伊斯蘭教管理思想在中國的傳播路線
第三節 中國伊斯蘭教管理思想的學術特徵和歷史
地位
第二章 原始伊斯蘭教管理思想
第一節 阿拉伯人的最初管理意識
第二節 穆罕默德與伊斯蘭教管理思想的興起
第三節《古蘭經》
第三章 中國伊斯蘭教管理思想在各主要歷史時期的
學術發展概況
第一節 中國伊斯蘭教管理思想學術發展主要歷史
時期的劃分
第二節 中國伊斯蘭教管理思想各歷史時期學術發展
之比較與分析
第四章 中國伊斯蘭教管理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第一節 王岱輿的“學行並重,知必行,行益知”管理
認識觀
第二節 馬注“革爛得之屬”等“左道異端”的管理
革新論
第三節 劉智“會通百家,而成一家之言”的管理
學術論
第四節 馬德新“真主化育萬世,化生萬物”的管理
世界生成說
第十四編 中國少數民族古代管理思想(一)
第一章 中國少數民族古代管理思想及其歷史地位
第一節 中國少數民族古代管理史概述
第二節 中國少數民族古代原始管理意識
第三節 中國少數民族古代管理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第四節 中國少數民族古代管理思想的學術淵源
第五節 中國少數民族古代管理思想的特點及其
歷史地位
第二章 哈尼、傈僳、佤、拉祜、阿昌、德昂等少數民族
古代管理思想
第一節 哈尼族古代管理思想
第二節 傈僳族古代管理思想
第三節 佤族古代管理思想
第四節 拉祜族古代管理思想
第五節 阿昌族古代管理思想
第六節 德昂族古代管理思想
第三章 鄂倫春、鄂溫克、達斡爾、瑤、布依、侗、水等少
數民族古代管理思想
第一節 鄂倫春族古代管理思想
第二節 鄂溫克族古代管理思想
第三節 達斡爾族古代管理思想
第四節 瑤族古代管理思想
第五節 布依族古代管理思想
第六節 侗族古代管理思想
第七節 水族古代管理思想
第十五編 中國少數民族古代管理思想(二)
第四章 納西、傣、苗、彝、壯等少數民族古代管理思想
第一節 納西族古代管理思想
第二節 傣族古代管理思想
第三節 苗族古代管理思想
第四節 彝族古代管理思想
第五節 壯族古代管理思想
第五章 白、滿、蒙古、藏、維吾爾等少數民族古代管理
思想
第一節 白族古代管理思想
第二節 滿族古代管理思想
第三節 蒙古族古代管理思想
第四節 藏族古代管理思想
第五節 維吾爾族古代管理思想
第十六編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史的比較研究
第一章 從中國原始社會到封建制確定時期管理思想
的萌芽、產生和發展
第一節 原始社會經濟文化和管理思想的最初狀況
第二節 奴隸制社會(夏、商、西周)時期管理思想
的發展
第三節 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及其管理思想
的交融
第二章 封建社會鞏固和發展時期(秦―唐)管理
思想
第一節 秦―唐時期封建經濟管理形態的主要
特點和社會生產的發展概況
第二節 秦―唐時期管理思想的發展線索和表現
形態
第三節 秦―唐時期儒、佛、道管理思想的激盪與
嬗變
第三章 封建社會加強和統一時期(宋、元、明)管理
思想
第一節 宋、元、明時期管理形態的強化、轉折,以及
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概況
第二節 宋、元、明時期管理思想的融合、擴大和演化
第三節 宋、元、明時期管理思想與中國封建社會進入
晚期的關係
第四章 封建社會沒落時期(清)的管理思想
第一節 清管理形態的沒落,以及社會經濟文化發展
概況
第二節 清時期管理思想的衰落及其各學派之間的
鬥爭
第三節 清時期外來管理思想輸入的歷史途徑和價值
第四節 清時期管理思想對中國近代管理形態及主體
管理精神的影響
第五章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
第一節 政治機制和國家職能的一般管理傾向
第二節 民俗管理意識與主體管理心理的基本特徵
和發展
第三節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與歷史發展凝緩的動因
第六章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與西方科學管理思想的比較
第一節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與西方科學管理思想的
比較與評估
第二節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與西方管理思想比較的
矛盾特徵
第三節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在世界管理思想多元化
整體中的改造和發展
第四節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與中國管理的現代化和
世界化
附錄 關於中國古代縱橫家、醫家等管理思想的補述

主要參考書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