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民間信仰

中國古代民間信仰

《中國古代民間信仰》是201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新。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民間信仰

《中國古代民間信仰(遠古-隋唐五代)》作者注重對古代民間信仰的整體性和貫通性研究,從基本問題做起,篳路藍縷,“且耕且耘,走出一條自己的研究道路”。在民間信仰起源的問題上,作者認為: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民間社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因此民間信仰也是一個動態的、不斷發展變化的精神世界,其主體就是發生於民間社會或主要傳承於民問社會的各種信仰與崇拜。民間信仰來源於原始信仰與崇拜,以及文明社會演進過程中首先發生並流傳於民間社會的信仰與崇拜。作者吸納了遠古社會的最新研究成果,論述了在文明社會誕生過程中,城鄉分野出現,上層社會與民間社會分別形成,在此基礎上才產生了國家,而民間信仰是伴隨著民間社會的形成而形成的。該書還深入考察了中國古代民間信仰從遠古至隋唐五代長達數千年的發展演變歷程,探尋在不同歷史時期民間信仰發展的軌跡與特徵,力圖予民間信仰以整體性和貫通性研究。

圖書目錄

序言

第一章 中國遠古信仰的演化與民間信仰的發軔

一、冰河時代與原始信仰的萌發

1.末次冰期生存環境的巨變與人類的應答

2.遠古人類自我意識的產生與原始信仰的萌發

二、文明起源與原始信仰的生成

1.農耕時代的到來與文明的起源

2.原始自然崇拜的演進

3.祖先崇拜的進展

4.靈魂崇拜的強化

5.創世神話與宇宙觀的形成

三、文明前夜的社會分化與民間信仰的生成

1.社會結構的裂變與社會階層的分化

2.天人之際的壟斷與巫的分化

3.早期民間信仰的生成

第二章 先秦時期民間信仰的形成

一、先秦社會的基本特色

1.神權政治與神祗崇拜下的社會

2.“敬天保民”與禮樂文化的新秩序

3.一統神權的傾覆與信仰的多元化

4.神靈的人格化與世俗化發展趨勢

二、民間信仰對象的完備

1.超自然的至上神——帝、上帝、昊天上帝

2.自然神靈

3.祖先崇拜

三、信仰媒介的發展與巫覡的發達

1.上層巫的衰落

2.民間巫的活躍

3.先秦巫覡的發展特點

四、信仰表現方式的完型

1.預知

2.祭祀

3.巫術

第三章 秦漢時期民間信仰的繁盛

一、大一統政治與多元的社會結構

1.秦漢王朝的大一統政治

2.秦漢社會結構的多元與民間社會的特性

3.秦漢時代社會信仰的多樣性

4.漢代的造神運動以及民間神祗的擴張

二、秦漢時期的神祗信仰與崇拜

1.關乎民生的天上諸神

2.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地上諸神

3.以西王母為主體的神仙崇拜

4.形形色色的鬼與怪

5.地下神鬼世界

三、秦漢時期的巫與巫術

1.兩漢巫祝的興盛

2.兩漢民間巫蠱術的黑巫術核心

3.兩漢民間祝詛術與降神術的黑白兼領

4.兩漢民間以祈禳為核心的白巫術

四、民間禁忌與擇日之術

1.從民間禁忌到擇日之術

2.四諱與漢代禁忌習俗

3.秦漢禁忌習俗的本原

五、秦漢時期民間信仰的基本特點

1.民間信仰的實用性與泛神崇拜

2.民間信仰的地域色彩

3.民間信仰與官方信仰的交叉性

4.民間信仰的組織化傾向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民間信仰的多重發展

一、魏晉南北朝社會的時代特徵

1.長期分裂的政權格局

2.門閥制度的政治特色

3.以開放性與多元化為特點的思想文化

4.各民族的融合及少數民族對漢族信仰的吸納

二、道教的產生、發展與民間信仰的關係

1.漢代民間信仰與原始道教

2.三國晉南北朝時期道教發展對民間信仰的影響

三、佛教傳播與民間信仰的進展

1.佛教與民間信仰的初次互動

2.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興盛對民間信仰的影響

四、魏晉南北朝民間信仰的特點

1.延續傳統的天神、地祗、人鬼祭祀

2.民間信仰的地域性及融合趨勢

3.魏晉南北朝民間信仰功能的世俗性

第五章 隋唐五代時期民間信仰的轉型

一、隋唐五代社會的繁榮與重構

1.政治結構的變遷

2.經濟發展與社會結構的變化

3.思想文化的交融

二、隋唐五代民間神靈崇拜的整合

1.傳統民間神靈的構成

2.新興的民間神靈

3.神靈隊伍的整合

三、民間信仰儀式的整合

1.道教儀式向國家祭祀與民間信仰的滲透

2.佛教儀式的民間套用

3.民間祠祀與巫術

4.民間信仰各種活動儀式的合流

四、唐代民間信仰的組織化與民間秘密宗教的開端

1.民間信仰組織化的發展

2.民間秘密宗教的開端

五、民間信仰對隋唐五代社會生活的影響

1.民間信仰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可以遵循的規則

2.民間信仰為大眾娛樂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3.民間信仰為文學創作提供源泉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