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方國際航運中心

中國北方國際航運中心

作為天津建設北方國際航運中心的載體,天津濱海新區東疆保稅港區占地10平方公里,由天津港開發建設。 作為天津建設北方國際航運中心的載體,天津濱海新區東疆保稅港區占地10平方公里,由天津港開發建設。 以東疆保稅港區為核心載體,推進北方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建設,創新國際船舶登記制度,開展航運金融業務和租賃業務試點。

百科名片

2011年5月,《天津北方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建設方案》正式獲得國務院批覆。根據2010年4月公布的《天津濱海新區關於加快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若干意見(試行)》,2015年濱海新區將初步建成服務中國北方、東北亞、中西亞的北方國際航運中心,航運及相關產業增加值超過2000億元,自由貿易港區初步建成。

背景介紹

2010年4月公布的《天津濱海新區關於加快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若干意見(試行)》提出,到2015年,天津港將初步建成中國北方國際航運中心。
這份檔案提出,到2015年,天津港要初步建成以自由貿易港區為核心功能區的航運資源高度集聚、航運服務功能健全、航運市場交易活躍、國際物流服務高效,具有國際航運物流資源最佳化配置能力的北方國際航運中心。
根據意見,屆時,天津港航道等級要達到30萬噸級,貨物吞吐量超過5.5億噸,貨櫃吞吐量超過1700萬標準箱;東疆保稅港區經濟規模、增長速度、服務功能等均位於全國保稅港區的前列,自由貿易港區初步建成;航運及相關產業增加值超過2000億元。

天津新港天津新港
為加快北方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進程,濱海新區政府提出了未來5年內的6方面重點工作:加快建設北方國際航運中心的核心功能區,到2012年10平方公里保稅港區全面建成;進一步加快港口建設;加快建設和完善國際物流網絡;加快發展航運產業和綜合服務體系;大力促進郵輪產業發展;不斷完善政策法律環境。
天津濱海新區是中國繼深圳特區、上海浦東新區之後重點開發開放的地區,旨在帶動環渤海乃至整個北方經濟的發展。

前景展望

作為天津建設北方國際航運中心的載體,天津濱海新區東疆保稅港區占地10平方公里,由天津港開發建設。作為中國面積最大的保稅港區,經過3年多建設,相關資本要素逐漸聚集。至2011年5月區內累計註冊企業已達500餘家,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高達182.3%。
這對於中國航運金融和金融租賃業發展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遇。這份方案明確了以天津東疆保稅港區為核心載體,開展國際船舶登記制度、國際航運稅收、航運金融和租賃業務四方面的創新政策試點。
如今放寬對註冊船隻股權比例、船齡的限制,推進船級社之間互認,鼓勵境外大型郵輪公司掛靠東疆,而且對國際航運業給予了“三免營業稅”的優惠,一系列政策無疑對中國船舶業降低整體運營成本,提高對外競爭力,同時吸引在外登記船舶回歸產生極大的促進。
在四方面創新政策中,準許東疆先行“試水”金融租賃業最具亮點。
航運金融和金融租賃業之前受政策限制發展較為緩慢。這一領域實際是技術與資本高度密集,企業只要找準切入點,就能做大做強。
目前東疆保稅港區依託飛機與船舶租賃,金融租賃業越做越大。已註冊單機、單船租賃公司90多家,先後完成租賃飛機29架、離岸租賃船舶20餘艘。截至今年3月末,天津市融資租賃契約餘額超過1700億元,約占全國的四分之一。
在中國賦予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先行先試諸多權利後,濱海新區在改革、發展方面做得比較多,但在開放方面,除中新生態城外,一直缺少一個強有力的支撐點。東疆保稅港區今後將挑起濱海新區開放和國際化的重擔。中國的金融資本將在東疆與國外企業形成有效的合作與競爭,從而真正提高自身競爭力。
國際航運中心城市一般都採取自由港的運作模式,為旅客、貨物、船舶的進出和資金融通,提供最大的方便,如新加坡和香港整個地區都實行低稅的自由港政策。從長遠的角度,建設自由港是勢在必行。
從國際經驗看,國際航運中心首先應當是區域金融中心,而核心功能就是自由貿易港區。對於發展時間不長的東疆保稅港區來說,短期內實現這一功能有一定難度。但東疆依託政策,在加快建設北方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基礎上,推進國際化市場體系建設,條件成熟時可進行建立自由貿易港區的改革探索。

主要任務和配套措施

天津北方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建設方案》提出,加快北方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建設的主要任務和配套措施為:
(一)加快天津東疆保稅港區國際船舶登記制度試點
積極支持東疆保稅港區推進船舶登記制度創新試點,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有選擇地放寬船公司股權結構比例、船齡限制、船級社等準入條件。允許境外郵輪公司在東疆保稅港區註冊設立經營性機構,開展經批准的國際航線郵輪服務業務。鼓勵境外大型郵輪公司掛靠東疆港區,逐步將東疆港區發展成為郵輪母港。經國家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批准後,外國郵輪可以從事國內港口多點掛靠業務,遊客在國內港口下船觀光後返船繼續旅行。
(二)推動天津東疆保稅港區國際航運稅收政策試點
加快發展現代航運物流業,不斷完善國際中轉和國際貿易等功能。對註冊在東疆保稅港區內的航運企業從事海上國際航運業務取得的收入,免徵營業稅;對註冊在東疆保稅港區內的倉儲、物流等服務企業從事貨物運輸、倉儲、裝卸搬運業務取得的收入,免徵營業稅;對註冊在天津的保險企業從事國際航運保險業務取得的收入,免徵營業稅。上述三項政策實施參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營業稅政策的通知》執行。對東疆保稅港區的汽車轉口貿易,適用進區保稅的政策。在完善相關監管制度和有效防止騙退稅措施前提下,對東疆保稅港區實施啟運港退稅政策,促進中轉業務的發展。
(三)推進天津東疆保稅港區航運金融試點
在嚴格控制風險、遵守相關監管要求的前提下,允許已經開展離岸銀行業務的商業銀行在東疆保稅港區設立機構,積極開展離岸銀行業務,為在區內註冊的企業提供服務,但其業務範圍不得超出其總行已經開展的業務。允許在東疆保稅港區註冊、有離岸業務需求的企業開設離岸賬戶,簡化離岸賬戶審批流程,進一步推進外匯管理便利化措施試點。為促進國際經貿合作,支持商業銀行對具有真實貿易背景的融資籌資需求,在商業原則基礎上提供人民幣融資便利。在控制風險和穩健推進的前提下,推進人民幣市場的發展和對外開放,拓寬人民幣流入和流出渠道。
(四)探索天津東疆保稅港區租賃業務創新試點
鼓勵天津東疆港區推進租賃業務先行先試。準予金融租賃公司在東疆保稅港區設立項目子公司(如單機公司、單船公司等), 按照風險可控、促進發展的原則,繼續完善項目子公司的管控模式。鼓勵租賃企業在東疆保稅港區開展飛機租賃業務創新,根據飛機租賃業務發展需要,統籌安排飛機引進指標,按規定納入國家批量採購計畫,優先安排利用外債指標規模。對國內租賃公司或租賃公司設立的項目子公司,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從境外購買空載重量在25噸以上並租賃給國內航空公司使用的飛機,減按 4%徵收進口環節增值稅,該政策在天津東疆保稅港區先行試點。對在天津東疆港區註冊的融資租賃企業,或金融租賃公司在東疆保稅港區設立的項目子公司滿足條件的融資租賃出口貨物,實行出口退稅政策。上述融資租賃出口貨物包括通過天津境內口岸報關出口的融資租賃貨物,以及融資租賃的海洋工程結構物等視同出口貨物。鑒於租賃業務創新的複雜性和綜合性,在總結試點經驗後,要適時加快推廣實施。

區位優勢

作為天津建設北方國際航運中心的載體,天津濱海新區東疆保稅港區占地10平方公里,由天津港開發建設。作為中國面積最大的保稅港區,經過3年多建設,相關資本要素逐漸聚集。截至2011年5月,區內累計註冊企業已達500餘家,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高達182.3%。
建設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天津有三大突出優勢:從國際上的航運中心來看,都具有幾個必要的條件,首先是天然條件,必須具有深水港口,其次是區位優勢,需要有廣闊的經濟腹地,第三是完善的航運服務體系和管理制度,最後則是在整個國際航運體系中的準確而具特色的定位。濱海新區在打造國際航運中心方面,具有三大突出優勢:
1、就環渤海地區來看, 濱海新區依託京、津兩個都市,優勢得天獨厚。包括天津在內,天津周邊的遼寧、河北、內蒙古等地都是重化工基地,這決定了存在鋼鐵、煤炭、裝備等大宗物資的航運需求。而濱海新區又有國家賦予的多項優惠政策,具有明顯優勢。濱海新區應該在準確把握港口自身條件,如處於環渤海灣中心位置等情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尋找與日本、韓國的港口,以及我國寧波港、大連港、青島港等的差異,準確定位,錯位競爭。
2、就國內整體來看,天津與上海由於腹地範圍天然不同,因此並未形成直接競爭。而是與青島、大連等競爭激烈,國務院批覆了《天津北方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建設方案》,東疆保稅港區獲得了國際船舶登記制度、國際航運稅收、航運金融業務和租賃業務四大方面的創新試點支持政策,支持力度相當大。
3、就國際競爭來看,由於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形成了相當的市場需求,還具有成本方面的競爭優勢,因此短期內不會造成較大競爭壓力。
東疆保稅港區作為天津港口的一個核心功能區,處於環渤海灣的中心位置,有一定的區位優勢。包括東疆保稅港區在內的整個天津港口雖較國際一些著名的港口,其中也包括中國的上海港距國際主航道距離相對較遠,但與中國內地距離較近,可通過發展亞歐大陸橋區域經濟聯繫,發揮天津的優勢。特別是國家通過實施西部大開發等區域經濟發展戰略,近些年亞歐大陸橋區域經濟已較快地發展了起來。
總的來看新亞歐大陸橋貫穿我國東、中、西部10個省(區),橫貫10條南北交通大動脈,輻射面積約360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的37%,人口約4億,占全國的30%,是我國市場通達面最廣的地帶,經濟互補性強、區域經濟發展與合作有著廣闊的前景和巨大的潛力。
在大力發展東部的天津港口經濟,促進亞歐大陸橋區域經濟合作的過程中,不僅可依託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之國家發展戰略,而且可依託前些年國家實施的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戰略,使兩者能夠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多贏和區域經濟協調快速發展,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天津港至新疆阿拉山口3969公里,是我國沿海各港口至阿拉山口運距最短的一條線路,天津至內蒙古二連浩特僅993公里,更是獨具優勢。大力發展東部的天津港口經濟,可藉助這些有利條件,促進亞歐大陸橋區域經濟合作和快速發展。
蓬勃發展的亞歐大陸橋經濟,不僅能將我國廣闊的中西部內陸地區經濟發展聯繫起來,而且能與一些亞歐國家經濟廣泛地聯繫起來,最終通過東疆保稅港區之自由貿易港區經濟發展帶動,逐步使整個天津港口經濟都成為自由貿易港區經濟,到那時天津的優勢就能更充分地發揮出來。

國務院批覆選摘

據天津濱海新區發布,《天津北方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建設方案》提出:天津東疆保稅港區是北方國際航運中心的核心功能區,具有區港一體化的政策優勢和功能優勢,是綜合配套改革的創新平台。要以建設東疆保稅港區為重點,加快建設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推進國際化市場體系建設,條件成熟時進行建立自由貿易港區的改革探索。以東疆保稅港區為核心載體,推進北方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建設,創新國際船舶登記制度,開展航運金融業務和租賃業務試點。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先行先試,探索新時期開發開放的新模式。堅持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加強與周邊區域優勢互補和戰略合作,增強輻射帶動作用。 天津北方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的發展目標是,用 5 至 10 年的時間,基本完善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採購、國際貿易、航運融資、航運交易、航運租賃、離岸金融服務等功能,把天津東疆保稅港區建設成為各類航運要素聚集、服務輻射效應顯著、參與全球資源配置的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核心功能區,綜合功能完善的國際航運融資中心。
《天津北方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建設方案》在國際船舶登記、國際航運稅收、航運金融以及飛機、船舶和大型設備租賃等發展國際航運業的關鍵環節,給予天津東疆保稅港區以政策支持,是中國目前在支持國際航運業和租賃業發展中,支持力度最大、政策覆蓋面最廣、系統性最強的方案。《天津北方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建設方案》對天津市進一步落實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國家戰略,推進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特別是對加速建成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物流中心,加快東疆保稅港區向自由貿易港區轉型,探索新時期、新階段開發開放新模式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天津北方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建設方案》的獲批,將不斷提高濱海新區服務和帶動能力,進一步推進京津冀和環渤海地區的經濟振興,有利於促進東中西部地區互動和全國區域協調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