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地質勘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冶金地質部門配合地質礦產部,尋找和勘探冶金工業所需的各種礦產資源,為冶金生產建設提供了大量的地質資料。30年來,除個別礦山因資源枯竭而關閉外,絕大部分礦山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保有儲量。

中國冶金地質勘探

正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冶金地質部門配合地質礦產部,尋找和勘探冶金工業所需的各種礦產資源,為冶金生產建設提供了大量的地質資料。1950年,冶金地質隊伍只有900多人,開動鑽機僅34台,當年完成鑽探任務6884米。到1956年,冶金地質工作已迅速發展起來,職工人數發展到6萬人,開動鑽機最高達559台,當年鑽探59萬米,坑探23萬米。“文化大革命”時期,大量地質技術人員外調,經過多年積累的大量地質勘探資料被破壞,到1977年後才得到恢復和發展。1982年,冶金部有冶金地質勘探公司、研究所等共31個單位,機械岩心鑽機台數為1950年的70倍。在地質填圖、航空和地面攝影測繪、地面物探、航空地質、航空磁法、化驗分析等方面的工作,都能按國家計畫完成任務。在勘探工程上每年可開動鑽機965台,年進尺222萬米。
30年來,除個別礦山因資源枯竭而關閉外,絕大部分礦山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保有儲量。許多礦山如湖南水口山鉛鋅礦、雲南箇舊錫礦,雖經幾十年、上百年的開採,由於新探明的儲量不斷增加,至今仍為大型或特大型的礦山。又如遼寧青城子鉛鋅礦、楊家杖子鉬礦,先後找到並勘探了多處新的礦段,保證了礦山的穩產高產,並有足夠的後備資源。與此同時,還為擴大礦山再生產、改善資源狀況提交了一批礦山基地資料。例如為太原鋼鐵公司提交了尖山、狐姑山兩個大型易采易選的鐵礦資料,為包頭鋼鐵公司提供了一個特大型的白雲鄂博西部的鐵礦資料。地質勘探工作還為冶金工業的長遠發展準備了一批資源基地。如在河北遷安地區,除使水廠鐵礦的保有儲量翻了一番外,還探明了孟家溝、宮店子、蔡園西溝等多處易采易選的大型鐵礦。在湖南零陵東湘橋、寧鄉棠甘山、陝西寧強黎家營等地,勘探提交了幾處大型的錳礦資料。在甘肅西和、成縣一帶探明了一個特大型的鉛鋅礦基地,1982年起正在規劃建設中。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