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1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1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1集團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中歷史悠久的部隊之一,現在的建制於1985年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1軍編成,原代號為53010部隊,現代號為解放軍75100部隊,隸屬廣州軍區,軍部駐地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其中的一部組建成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

基本信息

由來簡介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1軍的前身是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該縱隊是由抗日戰爭初期中國共產黨在膠東地區創建的幾支地方武裝發展起來的。
1937年12月,中共膠東特委書記理琪等以堅持崑嵛山鬥爭的紅軍游擊隊為骨幹,在山東文登縣天福山發動抗日武裝起義,成立了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3軍。1938年9月,第3軍與掖縣抗日游擊第5支隊,高錦純任司令員,宋澄任政治委員,吳克華任副司令員,下轄6個團,共7000餘人(12月,歸山東縱隊建制)。1940年9月,第5支隊改稱第5旅,吳克華任旅長,高錦純任政治主任。
1945年9~10月,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向東北發展,並爭取控制東北的戰略部署,八路軍山東軍區第6師、第5師2個團及另4個獨立團共1萬餘人,分批進入遼寧省安東(今丹東)、莊河、營口地區,編為東北人民自治軍第2、第3縱隊,擔負剿匪、擴軍和開闢解放區等任務。1946年2月,第2、第3縱隊合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4縱隊。吳克華任司令員(後胡奇才),彭嘉慶任政治委員(後莫文驊),胡奇才任副司令員(後韓先楚),歐陽文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蔡正國任參謀長(後寧賢文、李福澤)。第2縱隊第1、第2支隊及第3縱隊依次改編為第10、第11、第12旅,共2.3萬餘人。
1948年11月,根據中共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的命令,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1軍,仍屬東北野戰軍領導。吳克華任軍長,莫文驊任政治委員(後歐陽文),胡奇才任副軍長(後溫玉成),歐陽文任副政治委員(後孔石泉)兼政治部主任(後李丙令),李福澤任參謀長。所轄第10、第11、第12師及新調入的獨立第2師依次改稱第121、第122、第123、第154師,全軍共6.4萬餘人。

參加戰役

1945年9~10月,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向東北發展,並爭取控制東北的戰略部署,八路軍山東軍區第6師、第5師2個團及另4個獨立團共1萬餘人,分批進入遼寧省安東(今丹東)、莊河、營口地區,編為東北人民自治軍第2、第3縱隊,擔負剿匪、擴軍和開闢解放區等任務。1946年2月,第2、第3縱隊合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4縱隊。吳克華任司令員(後胡奇才),彭嘉慶任政治委員(後莫文驊),胡奇才任副司令員(後韓先楚),歐陽文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蔡正國任參謀長(後寧賢文、李福澤)。第2縱隊第1、第2支隊及第3縱隊依次改編為第10、第11、第12旅,共2.3萬餘人。7月各旅改稱師。縱隊成立後,參加本溪保衛戰和鞍海戰役,促使國民黨軍第60軍第184師起義。10~11月進行新開嶺戰役,全殲國民黨軍精銳第52軍第25師8900餘人,開創了東北民主聯軍1個縱隊在一次戰役中殲滅國民黨軍1個整師的先例。12月~1947年4月,參加四保臨江作戰,第4縱隊主要擔負外線出擊任務,同第3縱隊一起保衛了南滿解放區。隨後參加東北1947年夏、秋、冬季攻勢作戰。1948年1月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第4縱隊,歸東北野戰軍建制。3~8月進行新式整軍和練兵。9~11月參加遼瀋戰役,與第11縱隊等部扼守塔山、白台山,阻擊國民黨軍“東進兵團”由錦西(今葫蘆島市)向錦州增援,苦戰六晝夜,打退了有海、空軍支援的國民黨軍9個師的輪番進攻,保證了野戰軍主力攻錦作戰的勝利。第4縱隊第12師第34團、第10師第28團、第12師第36團、縱隊炮兵團分別榮獲“塔山英雄團”、“守備英雄團”、“白台山英雄團”、“威震敵膽炮團”稱號。
1948年11月,根據中共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的命令,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1軍,仍屬東北野戰軍領導。吳克華任軍長,莫文驊任政治委員(後歐陽文),胡奇才任副軍長(後溫玉成),歐陽文任副政治委員(後孔石泉)兼政治部主任(後李丙令),李福澤任參謀長。所轄第10、第11、第12師及新調入的獨立第2師依次改稱第121、第122、第123、第154師,全軍共6.4萬餘人。改編後,在東北野戰軍先遣兵團編成內進入山海關,參加平津戰役。12月,會同華北軍區部隊先後解放康莊、懷來、張家口等地,切斷華北國民黨軍傅作義集團西退綏遠(今屬內蒙古)的道路。1949年1月,北平(今北京)和平解放後,擔負北平市的警備及對國民黨軍第104軍第209師的改編任務。3月25日,4個團參加受閱部隊,在北平西苑機場接受毛澤東、朱德等中共中央領導人的檢閱。4月,第41軍由北平南下。5月編入第四野戰軍第14兵團建制,於河南省新鄉市收編接受和平改編的國民黨軍第40軍1.7萬餘人。8月第14兵團部準備改建空軍領導機構,第41軍改歸第四野戰軍直接指揮。9~10月配屬第12兵團,編入進軍華南的中路軍,在衡寶戰役中擔負正面突擊任務,與兄弟部隊共同殲滅國民黨軍第7軍軍部及4個精銳師。11~12月,歸第四野戰軍直接指揮參加廣西戰役。1950年2月,第41軍改歸第15兵團建制,進至廣東省惠陽、黃崗、淡水、高要等地執行剿匪作戰任務,肅清了匪患,並先後解放南澳島、南鵬島。1951年1月,進駐潮汕地區擔負海防任務。

榮譽

輝煌戰績

1946年5月,發起鞍海戰役,攻克鞍山、海城,殲國民黨軍第60軍第184師大部,並迫使其師長潘朔端率師部及第552團起義。10月,進行新開嶺戰役,全殲國民黨軍嫡系、美式機械化裝備的第52軍第25師8900餘人,首創東北民主聯軍在一次戰役中殲敵1個整師的最佳戰果,獲毛主席、中共中央、中央軍委電令嘉獎。
1948年9月,參加遼瀋戰役,殲敵6000餘人,保證了錦州戰役的勝利。戰後,有20多名指戰員榮獲“毛澤東獎章”。
1949年9月,第41軍參加衡寶戰役,擔負正面突擊任務,殲國民黨軍5000餘人,俘第7軍少將副軍長凌雲上。11月,參加廣西戰役,先後攻克全州、興安、桂林、靈川、荔浦、蒙山等縣市,殲國民黨軍8600餘人,俘第3兵團副司令官兼第7軍軍長李本一。
1950年2月,第41軍奉命由廣西容縣地區開赴廣東省淡水、高要、惠陽、黃崗等地執行剿匪作戰任務,並先後解放了南澳島、南鵬島。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1軍在全國解放戰爭中,經歷主要戰役、戰鬥440餘次,解放縣以上城市30餘座,湧現出“塔山英雄團”等英雄部隊和鮑仁川、程遠茂等一批英模人物。

光榮稱號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1集團軍曾被授予榮譽稱號的單位有:
塔山守備英雄團:第121師第361團(原東北野戰軍4縱10師28團)
塔山英雄團:第123師第367團(原東北野戰軍4縱12師34團)
白台山英雄團:第123師第369團(原東北野戰軍4縱12師35團)
英勇善戰模範團:第121師第364團
穿插英雄連:第121師第361團第4連
愛民模範連:第121師第361團第4連
李向群班:第121師第361團第9連
英雄坦克營:裝甲旅坦克3營
英雄坦克連:裝甲旅坦克5連

主官

歷任軍長

吳克華(1949.03-1950.12)
田維揚(1950.12-1952.04)
劉轉連(1953.03-1954.09)
王東保(1954.10-1957.10)
江燮元(1957.10-1965.08)
郝盛旺(1966.05-1968.07,代理)
王道全(1967.08-1968.11)
張序登(1968.11-1979.04)
張登芳(1979.04-1980.02)
毛余(1980.03-1983.05)
郭慶(1983.05-1986.08)
趙德芳(1986.08-1990.06)
龔谷成(1990.06-1993.12)
歐金谷(1993.12-1998.08)
李作成(1998.08-2002.11)
賈曉煒(2002.11-2010.04)
劉小午(2010.04-2013.06)
李橋銘(2013.06-

歷任政委

莫文驊(1948.11-1949.04)
歐陽文(1949.04-1952.05)
李丙令(1952.05-1958.01)
謝明(1958.01-1960.05)
孫正(1960.08-?,未到職)
江民風(1961-1965)
白相國(1965.01-1968.11)
陽震(1968.11-1969.11)
董樂民(1969.11-1973.12)
劉占榮(1976.01-1980.02)
張登芳(1980.02-1983.05)
王靜波(1983.05-1988.04)
劉遠節(1988.04-1994.03)
鍾渭賢(1994.03-2001.03)
張汝成(2001.03-2005.07.26)
鄭衛平(2005.07-2007.09)
陳平華(2007.09-2014.02)
劉嘉(2014.0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