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歷次大閱兵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次大閱兵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來十分重視閱兵。 建國5周年慶典閱兵1954年10月1日上午10時,北京天安門廣場。 是繼1959年國慶後,24年來第一次盛大的國慶閱兵。

基本信息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次大閱兵閱兵,是一項極其隆重的軍事儀式,是體現一個國家的國威,一支軍隊的軍威,一個民族

(圖)中國人民解放軍歷次大閱兵中國人民解放軍歷次大閱兵

的浩然正氣的重要形式。早在公元前,古埃及、波斯和羅馬等國就有閱兵的記載。18世紀的西歐一些國家,閱兵式盛行於軍隊。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莫斯科紅場閱兵震動了全世界。閱兵在中國源遠流長。相傳4000多年前,中國北方的華夏部落首領夏禹,曾在現今河南嵩縣境內的塗山,與南方各部落首領會盟。會上,眾多士兵手持各種用羽毛裝飾的兵器,和著樂曲邊歌邊舞,以示對南方部落首領的隆重歡迎。在中國春秋時期,也有“觀兵以威諸侯”的記載。現代的閱兵通常是在國家重大節日或大型軍事演習中進行,一般分為閱兵式和分列式。閱兵式是指首長或貴賓在閱兵指揮員的陪同下,乘車騎馬或步行,從受閱部隊佇列前通過,進行檢閱;分列式是指受閱部隊從檢閱台前通過,接受首長或貴賓的檢閱。

建國50周年慶典閱兵式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來十分重視閱兵。早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就先後舉行過3次較有影響的閱兵:一次是1934

(圖)中國人民解放軍歷次大閱兵中國人民解放軍歷次大閱兵

年8月1日中國工農紅軍在江西瑞金縣大埔橋紅場舉行的規模較大的“八一”閱兵;一次是1944年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三五九旅奉命北上開赴抗日前線時,在延安機場舉行的閱兵;另一次是1949年3月25日,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同志從河北西柏坡抵達北平時,在西苑機場舉行了隆重的閱兵儀式。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遷往北平。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在西苑機場舉行閱兵式。 圖為毛澤東同志在檢閱部隊。

新中國成立之後,根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決定,把閱兵列為國慶大典的一項重要內容。從1949年開國大典至1959年建國10周年,新中國每年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一次大規模的國慶閱兵,前後共舉行了11次。1960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本著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的方針,決定改革國慶典禮制度,實行“五年一小慶、十年一大慶,逢大慶舉行閱兵。”1964年國防部頒布的軍佇列條令中,首次出現閱兵條款。之後,由於“文化大革命”的緣故及其他方面的原因,中國連續24年沒有舉行國慶閱兵。直到1981年,根據鄧小平的提議,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決定恢複閱兵,並於

(圖)中國人民解放軍歷次大閱兵中國人民解放軍歷次大閱兵

1984年國慶35周年時,舉行了恢複閱兵後第一次大型的國慶閱兵。

 新中國建立以來共舉行過13次國慶閱兵,其中影響較大且最具代表意義的是開國大典、建國5周年、10周年、35周年和50周年的5次大閱兵。

 開國大典閱兵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北京天安門廣場。

這次閱兵活動是中國人民獲得解放後第一次軍事盛典。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已於本日成立了。”並親自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閱兵司令員朱德總司令在閱兵總指揮聶榮臻陪同下,檢閱了受閱部隊,並發布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隨後,聶榮臻率領陸、海、空三軍受閱部隊的分列式由東至西從天安門城樓前通過。首先通過天安門廣場的是年輕的人民海軍,隨後跟進的是步兵、炮兵、摩托化步兵、裝甲步兵、坦克兵和騎兵師。在步兵行進的同時,年輕的人民空軍各型戰機飛臨天安門上空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各界人民代表的檢閱。

此次受閱官兵1.6萬餘人,火炮119門,坦克和裝甲車152輛,汽車222輛,飛機17架,軍馬2344匹。整個閱兵歷時兩

(圖)中國人民解放軍歷次大閱兵中國人民解放軍歷次大閱兵

個半小時。

建國5周年慶典閱兵1954年10月1日上午10時,北京天安門廣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彭德懷在閱兵總指揮楊成武陪同下檢閱各部隊。隨後舉行了分列式檢閱,受閱部隊由東向西通過天安門廣場。受閱各方隊包括軍事院校、公安部隊、水兵、步兵、騎兵、摩托步兵、傘兵、炮兵、坦克、空軍部隊等38個方隊和4個飛行梯隊,受閱部隊共10384人。整個閱兵歷時63分鐘。

與開國大典閱兵相比,此次閱兵軍種齊全,武器裝備機械化程度有較大提高。

建國10周年慶典閱兵

1959年10月1日上午10時,北京天安門廣場。

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林彪在閱兵總指揮楊勇陪同下檢閱各部隊。受閱部隊由15個徒步方隊、14個車輛方隊和6個空中梯隊組成,共11018人。受閱部隊官兵身著新式軍服,佩戴軍銜。第一個通過天安門廣場的是軍事學院方隊,之後依次為水兵方隊、步兵方隊、空降兵方隊和由144門各種口徑火炮組成的7個炮兵方隊、由99輛坦克和自行火炮組成的裝甲兵方隊。同時,由155架噴氣式轟炸機和殲擊機組成的空軍空中梯隊飛過天安門廣場上空。整個閱兵歷時58分鐘。

這次閱兵與5周年國慶閱兵相比,受閱武器裝備基本上是國產的,標誌著中國軍隊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

(圖)中國人民解放軍歷次大閱兵中國人民解放軍歷次大閱兵

鄧小平在建國35周年慶典閱兵式上建國35周年慶典閱兵

1984年10月1日上午10時,北京天安門廣場。

此次國慶閱兵,是中國人民經過“文化大革命”的內亂之後,全面改革和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形勢下舉行的。是繼1959年國慶後,24年來第一次盛大的國慶閱兵。

總參謀長楊得志任閱兵領導小組組長,北京軍區司令員秦基偉任副組長,並擔任閱兵總指揮。

上午10時,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在國慶閱兵總指揮秦基偉陪同下,乘敞篷車檢閱了部隊,並在天安門城樓發表講話。之後,閱兵分列式開始。受閱部隊共42個方隊。由陸、海、空三軍指戰員組成的儀仗隊,護衛著八一軍旗,率先進入天安門廣場。軍事院校的6個方隊,5個步兵方隊,水兵隊、空降兵隊、女衛生兵方隊、武警部隊方隊和男女民兵方隊全副武裝,依次通過天安門廣場。隨後是綿延24公里的機械化部隊方隊,分四路進入天安門廣場。這24個方隊由陸海空三軍的428輛戰車組成,其中有反坦克飛彈、火箭炮、火箭布雷車、大口徑榴彈炮和加農炮、裝甲輸送車、坦克、自行火炮、地對空飛彈、戰略飛彈等。受閱空軍駕駛著94架由噴氣式轟炸機、強擊機和殲擊機組成的四個空中梯隊,掠過天安門上空。整個閱兵歷時1個小時。

江澤民在建國50周年慶典閱兵式上

1999年10月1日上午10時,北京天安門廣場。

這是共和國本世紀最後一次國慶盛大閱兵。

江澤民主席在閱兵總指揮、北京軍區司令員李新良的陪同下,乘敞篷車檢閱了部隊,並在天安門城樓發表講話。檢閱了由42個威武雄壯、軍容嚴整、裝備精良、精神抖擻的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和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民兵預備役部隊組成的地面方隊。這是黨的第三代領導核心第一次在天安門廣場檢閱三軍部隊。

10時36分,閱兵分列式開始。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大隊組成的儀仗方隊護衛著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走在最前面。隨後,來自陸軍、海軍、空軍、武裝警察部隊、民兵預備役的1萬多名官兵和400多台戰車、火炮、各種飛彈等,分別組成16個徒步方隊和25個車輛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11時5分,以空軍航空兵為主體,陸軍、海軍航空兵

(圖)中國人民解放軍歷次大閱兵中國人民解放軍歷次大閱兵

聯合組成的10個空中梯隊,駕駛著殲擊機、擊殲轟炸機、強擊機、轟炸機、直升機等9個機種、15個機型132架飛機低空飛過天安門廣場,拉出一道道彩煙。

建國50周年慶典閱兵式

建國50周年慶典閱兵式

11時13分,歷時1個多小時的閱兵結束。

此次閱兵與15年前的國慶閱兵相比,國防科技含量增大,高科技武器裝備已開始成為主戰武器。而這些武器裝備絕大部分為中國自己製造。改革開放新時期誕生的陸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武警特警、預備役等部隊第一次出現在受閱部隊中。

50周年慶典上閱兵之最:

(圖)中國人民解放軍歷次大閱兵中國人民解放軍歷次大閱兵

──新中國13次國慶閱兵中兵種最多的一次。

──閱兵方隊橫排面為25人,創造了世界之最。
──裝甲陣容由坦克方隊、步戰車方隊、裝甲車方隊共100多輛戰車組成。是新中國曆次閱兵中最大的裝甲陣容。──戰略飛彈部隊的常規地地飛彈、中程地地核飛彈、遠程地地核飛彈等組成的4個飛彈方隊,是新中國曆次國慶閱兵中第二炮兵飛彈亮相最多的一次。──25個車輛方隊由陸軍海軍、空軍、第二炮兵四大軍種的400多台車輛組成,方隊數量和車輛數量都創造了新中國曆次國慶閱兵之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