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陝西省委黨校

中共陝西省委黨校

陝西省委黨校創建於1934年,中共陝西省委黨校創建於1934年,是我黨創辦最早的地方黨校,1935年、1942年曾兩度併入中央黨校,1955年、1959年兩度改為中共中央西北局黨校和中共中央第二中級黨校,至今已有76年的歷史。劉志丹、習仲勛、馬文瑞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先後擔任過校長。校園坐落在西安南郊文化區,占地232畝,建築面積17萬平方米。

學校簡介

中共陝西省委黨校中共陝西省委黨校
黨校坐落於西安市南郊文化區,占地面積223畝,總建築面積10萬多平方米。門牌號:小寨西路119號;郵政編碼:710061。1983年,省委批准我校為高等院校體制。學校現有教職工440人(截止2005年3月底統計),其中幹部362人,工人85人;專職教師119人,管理和行政幹部175人,其他專業技術幹部68人。另外還有離退休教職工269人,臨時工55人。學校編制31個處級部門,其中教研教輔導部門14個: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中共黨史、黨的建設、國民經濟管理、行政管理與政治學、自然辯證法與現代科技、文史、法學等10個教研部和陝西經濟研究所、校刊室(《理論導刊》、《陝西黨校報》編輯部)、信息中心、圖書館

基礎建設

中共陝西省委黨校中共陝西省委黨校
中共陝西省委黨校基本建立了比較完備的教學科研及辦公生活設施,特別是近年來加大工作力度,裝修改造了校大禮堂學術報告廳,改造了供電、供水、供暖、供氣設施和線路,開通了中央黨校遠程教學網路A級接收站,建成了校園信息網,圖書館資料信息處理系統正在加緊建設當中;投資4200萬元修建了建築面積為8700平方米的領導幹部讀書樓,擴建了學員食堂;兩棟18層288套職工高層住宅樓也正在建設當中。實施綠化、美化工程,使校園 環境改善,面貌大為改觀。

歷史沿革

延安時期,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中央主要領導同志都先後多次到黨校講課、作報告。劉志丹、習仲勛、馬文瑞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先後擔任過校長。建校71年來,共培訓輪訓幹部24餘萬名,其中18萬多名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培訓輪訓的。據不完全統計,現有3萬多名畢業學員已成為我省各級黨政機關、各個部門的領導骨幹,有的還擔任省級領導職務。我校以陝西幹部培訓國際交流中心的第二名稱,與美國喬治亞大學建立了公務員培訓關係;與越南胡志明國家政治學院峴港分院建立了學術交流關係。

機構設定

中共陝西省委黨校中共陝西省委黨校
中共陝西省委黨校設行政管理部門12個:辦公室教務處、科研處、組織人事處、機關黨委(含團委、工會)、黨校工作處、行政管理處、基建處、財務處、老幹部工作處、保衛處;學員部4個:進修部、培訓部、研究生部、第二培訓部;內設中央黨校函授學院陝西分院、管理學院、三產辦、監管辦、培訓服務中心、出版分社。
1978年黨校恢復以後,特別是1995年以來,我校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結合實際學習貫徹中央關於黨校工作的《暫行條例》、《決定》和省委《實施意見》以及全國、全省黨校工作會議精神,提出了“政治立校、質量興校、人才強校、從嚴治校、勤儉辦校”的治校方略。2003年5月,新的校委班子組建以來,遵循胡錦濤總書記總結的黨校辦學“九條基本經驗”和曾慶紅同志提出的“十六個字、四個方面”的辦學新要求,堅持“講團結、謀發展、創一流、多貢獻”的工作方針,確立了“一主多翼”和超常規、跨越式、可持續發展相結合的辦學思路,圍繞“三年上台階、五年大變樣”發展目標,用“校園規劃帶動改革發展步伐、教學質量帶動幹部培訓輪訓工作、精品成果帶動理論研究工作、人才強校帶動職工素質全面提高、建設項目帶動後勤保障工作、從嚴治校帶動校風學風建設”,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抓住教學科研不放鬆,經過艱苦努力,推動了整體工作上水平。

教學理念

中共陝西省委黨校緊緊圍繞學習鄧小平理論這箇中心,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貫穿在教學的各個方面,努力建設好“理論基礎”、“世界眼光”、“戰略思維”、“黨性修養”和“陝西省情與發展”五個方面內容的課程。一是加強理論武裝,使學員能夠全面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二是學習和掌握我國現代化建設所必需的知識,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三是加強對重大戰略問題的研討,提高學員的戰略思維能力;四是學習科學發展觀、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構建和諧社會、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理論,不斷提高執政水平;五是結合學習黨建等課程,加強黨性黨風黨紀教育;六是了解和研究陝西的情況,為陝西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我校制定了學科建設方案,確定了18個重點學科,選拔了21名重點學科帶頭人;修訂了116部教材,新編教材《當代共產黨員黨性鍛鍊和修養》、《西部大開發戰略與陝西經濟社會發展》已投入使用。我們還制定了《教學質量評估辦法》以及教風、學風建設等制度。

科研努力

堅持“向上攀登、向下深入”的工作思路,著眼於“研究抓創新、成功抓轉化”,重點抓了國家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的申報工作。1996年以來,共承擔國家社科規劃基金課題24項,其中3項研究成果被全國哲學社科規劃辦編輯《成果要報》報送中央政治局常委參閱;獲得省部級研究課題50項;出版專著60部(本), 其中常務副校長薛引娥教授主持完成的國家課題《西部大開發中預防腐敗機制問題研究》一書,獲全國黨校系統第五屆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專著《“三個代表”—新世紀黨的建設的科學指南》一書獲第九屆全國優秀黨建讀物獎;副校長李向國教授主持和獨自撰寫的《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發展觀》、《論鄧小平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觀》兩篇論文,2003年、2004年作為陝西唯一入選論文,分別參加了全國“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鄧小平生平與思想”研討會;副校長鄭專飈教授主持完成的國家課題《延安精神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一書,被評為全國第六屆“五個一工程”優秀圖書獎;王誠安教授撰寫的《執政興國的保證,重大長期的任務—社會穩定論》一文獲全國黨校系統第五屆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查培軒副教授承擔的國家課題《西部大開發與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一書,獲第十四屆中國圖書獎。截止目前,我校共有48項科研成果獲全國性各種組織獎勵。我校主持召開的全省黨校系統理論研討會,自1984年以來已連續召開到第18次,每年都有新的主題,論文提交數量由最初的34篇增加到了現在的800多篇,而且質量有了明顯提高,需經過專家評審才能赴會。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五大學會中,哲學、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中共黨史等學會設在我校,負責人大都由我校校領導或教授擔任。 我校主辦的《理論導刊》,連續四次榮獲國內中文核心期刊,2001年被編入國家期刊方陣;《陝西黨校報》在全國範圍公開發行;後又成立了中央黨校出版社陝西分社。

學校成績

中共陝西省委黨校中共陝西省委黨校
黨校1993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是全國8所擁有碩士點的省級黨校之一,也是西北地區唯一擁有碩士點的黨校。現共有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主義運動、馬克思主義哲學、國民經濟學、中共黨史(含黨的學說與黨的建設)、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思想政治工作等6個專業碩士授權資格。目前,已畢業的68名碩士生中,有24人考取了中央黨校、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高校院所的博士生,現還有61人在校攻讀碩士學位

特色教育

中共陝西省委黨校堅持把提高教師和幹部隊伍素質作為黨校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的基礎性工程和最緊迫的任務之一,努力創造條件,大力提高現有教師的素質,制定了《改善教師隊伍知識結構,改進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目前,在208名教研人員中,享有高級職稱92名、中初級職稱116名。有14位同志被評為享有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省有突出貢獻專家及中青年專家、“三五人才”第二層次人選;有38人次先後獲得全國和全省勞動模範、優秀教師、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針對管理幹部隊伍建設狀況,出台實施了《競爭上崗暫行辦法》,推行了任前公示和任期制,破除論資排輩等陳舊觀念,加快了幹部隊伍年輕化的步伐。針對後勤服務人員,實行了年度雙向選擇、聘任上崗制度。
堅持“黨校姓黨,從嚴治校”的方針,認真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改進黨員學習制度,切實加強了對黨員的教育和管理,黨支部組織生活正常化。我們堅持把思想政治工作滲透到教學科研等工作之中,努力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加強校園精神文明建設,活躍教職工業餘文化生活,1997年被評為市級“文明單位”,1999年被評為省級“文明機關”,2004年再次通過了省級“文明機關”驗收。

業務指導

通過舉辦市縣黨校教師培訓班、新任黨校校長研討班,召開黨校系統理論研討會、教學備課會,有力的推動了全省市縣黨校工作的開展。全省黨校系統學歷班招生實行統一考試和錄取,教師職稱評審由我校統一組織實施。經向省政府多方爭取,省上累計投資2020萬元資助市縣黨校、企業黨校加強硬體建設。另外,我校通過與美國喬治亞大學越南胡志明國家政治學院峴港分院等院校建立友好交往關係,多次組團出訪學習,加強了校際合作與學術交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