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空間天氣聯合研究中心

中俄空間天氣聯合研究中心是中國科學院、俄羅斯科學院為開展空間科學合作而建立的聯合研究機構。 2002年秋,中國、俄羅斯兩國科學院有關領導出席中俄空間天氣聯合研究中心掛牌儀式。 中俄空間天氣聯合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

基本信息

中俄空間天氣聯合研究中心是中國科學院俄羅斯科學院為開展空間科學合作而建立的聯合研究機構。
1999年10月,中國科學院與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在北京簽訂科技合作協定。
2000年6月,空間中心主任吳季率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代表團訪問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空間中心與俄西伯利亞分院日地物理研究所簽訂了合作紀要。
經中國科學院領導和有關部門批准,2001年中俄空間天氣聯合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旨在協調和加強中國和俄羅斯空間天氣研究人員在空間天氣研究和預報領域的科技合作。
2002年秋,中國、俄羅斯兩國科學院有關領導出席中俄空間天氣聯合研究中心掛牌儀式。
2012年4月26日,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日地物理所所長Alaxandr Potekhin與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吳季簽署了第三期“中俄空間天氣研究聯合中心”合作協定與合作大綱。Alaxandr Potekhin和吳季將繼續擔任該聯合中心的共同主任。

組織機構

中方牽頭單位: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套用研究中心
俄方牽頭單位: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伊爾庫茨克日地物理研究所;
中方成員單位: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
俄方成員單位:亞庫茨克宇宙線高空大氣研究所、莫斯科空間科學研究所、莫斯科地磁、電離層和電波傳播研究所等。

研究方向

中俄空間天氣聯合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
1、太陽物理;
2、太陽風傳播對行星際空間影響;
3、不同尺度和時空太陽風擾動對近地空間環境的影響;
4、太陽活動對電離層和地球大氣的影響;
5、空間天氣變化的診斷和預報。

學術研討會

為了加強相互之間的了解,並展示各自研究和合作研究的成果,雙方協商同意,中俄空間天氣聯合研究中心每年召開一次空間天氣學術研討會。從2000年至今已連續召開10餘屆,宣讀學術報告500餘篇。每年都有一定數量的科學家在中俄空間天氣聯合研究中心開展研究工作。10年來我方共向俄中空間天氣聯合研究中心派出50多人次,接待俄科學家60多人次。
以中俄空間天氣聯合研究中心搭建的合作平台為基礎,通過中俄雙方科學家的不斷努力,充分利用雙方空間天氣觀測的地域優勢(從低緯延伸到高緯)和雙方各自的經驗,已共同組織國際空間天氣子午圈等一批重大國際合作項目,促進了兩國空間天氣事業的發展,也為世界空間天氣研究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