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木棉

世紀木棉

“世紀木棉”學術系列講座是華南理工大學極富影響力的一大校園文化品牌活動。這裡是盡顯科技與人文魅力的學術殿堂,是與名人面對面共敘成功路的交流空間,是前瞻最新學術成果、助推課外科技活動的傳播舞台,是傳統理念與創新思維自由碰撞與融合的思想盛宴,讓莘莘學子“博學以凝古今之涵養,格物以致天地之菁華,求索英雄路,追隨木棉魂”。

簡介

“世紀木棉”學術系列講座從2003年9月開辦以來,堅持高起點、高定位,已邀請了一百多位國內外著名學者企業家藝術家及其他知名人士走上講台,至今已成功舉辦165場。
它依靠始終如一的品質、獨具匠心的創新思維、前瞻性的學術視野,營造了濃郁的學術氛圍,成為華南理工大學課外科技活動的催化劑助推器,得到廣泛好評,已有近五萬人次現場聆聽講座,以網路方式聆聽的更是不計其數,影響及整個廣州地區多所高校。
"世紀木棉"學術系列講座於2007年被評為“廣東省十大校園文化品牌活動”。

名稱寓意

木棉,廣州的市樹,樹形高大,雄壯魁梧,枝幹舒展,花紅如血,盛開似火,歷來被人們視作英雄的象徵。世紀木棉取意木棉,寓意每位木棉的主講人都是人們心中的英雄。他們幾十年如一日地在一個專業領域潛心探求與思索,真愛不減,淡定堅持,勤奮執著,百折不撓,終能撐起一片天地,推動人類歷史進步的車輪。
走過八年的風雨歷程,世紀木棉已然深深地紮根在華南理工大學的土壤,歷經百場之後,成長為了一種文化。她散發著清新的學術芳香,沁透著每一位華工人的靈魂,營造著一種溫熱的氛圍,激勵著每一位華工人踏實地前行。

主講嘉賓

世紀木棉-安意如世紀木棉-安意如
為了給學生提供與學術大師、成功人士在科技人文等領域的碰撞、交流和學習的舞台,“世紀木棉”從開辦以來,邀請了院士16名,教授101名,企業名人23名,文學大師16名,將軍2名以及國外學者等其他知名人士共一百多位,使同學們更加了解科技前沿信息,營造良好的校園學術氛圍,培養學生勇攀科學高峰的精神,推動科技創新活動的發展。
“世紀木棉”學術系列講座主講嘉賓統計表
類別 院士 教授 將軍 企業名人 文學大師 其他 總計
人數 16 101 2 23 16 9 167

講座板塊

作為華南理工大學級別最高的學術講座,“世紀木棉”在兼顧傳統優勢版塊的同時不斷多元化拓展,主要分為自然科學類、人文社科類、管理科學類三個版塊。內容涉及數學物理化學信息電力、食品、歷史地理、人文、法律藝術語言音樂教育管理行銷成功學等等。

自然科學類

以科技前沿領域的突出發展為依託,主講的專家學者,在其各自領域中有頗高造詣。講座將最新的科技動態與學術論題相聯繫,專業性與實用性相結合,介紹當今世界的學術潮流,為學生指明努力的方向。並以此讓更多的同學深入了解科技工作者的工作,在互動環節中甚至可以為正在進行中的科研項目提出自己的想法,提早感受科研的魅力。

人文社科類
世紀木棉-溫瑞安世紀木棉-溫瑞安
把人文現象、社會熱點與科學相融合,講座內容更為貼近同學們的生活,淡化專業界限,進一步促進學術氛圍的形成,展示華南理工大學多年積聚的文化底蘊和學術氛圍,管理科學類
世紀木棉-李開復世紀木棉-李開復
通過介紹不同的企業家的創業經歷及不同企業的文化管理特色,給予廣大同學更多接觸企業管理的機會,對大學生擇業技能的培養教育做出引導,全面豐富學生的知識,為將來進入社會參與建設做好充分的準備。

場次列表

次序 時間 主題 主講
1 03-9-4 技術集成與工業信息技術 劉煥彬 院士
2 03-9-10 成功之路(面向新生) 黃錦波 博士
3 03-9-18 行銷悖論與中國特色行銷創新 雷 鳴 教授
4 03-9-25 汽車技術與文化漫談 黃向東 教授
5 03-10-9 經濟現象的文化分析 侯 力 教授
6 03-10-16 漫談自動化技術的發展與套用 朱學峰 教授
7 03-10-17 面向21世紀的材料加工技術 李元元 校長
8 03-10-22 環繞聲的原理和發展 謝菠蓀 教授
9 03-10-23 化學與社會 鍾振聲 教授
10 03-10-30 走進資訊時代的電力電子技術 張 波 教授
11 03-10-31 高分子啟示錄 童 真 教授
12 03-10-31 網路教育發展的態勢簡析 駱雪超 教授
13 03-11-6 當代大學生的人生路 劉志雄 先生
14 03-11-13 創新生態環境 沉澱歷史文化 肖大威 教授
15 03-11-20 國內外學位制度及食品領域的高層次人才培養 李 琳 院長
16 03-11-27 化工過程模擬及相關高新技術 陸恩錫 教授
17 04-2-26 風險投資與創業企業財務戰略 崔 毅 教授
18 04-3-4 虛擬現實 王知衍 教授
19 04-3-8 WTO與稅法完善 劉劍文 教授
20 04-3-10 公關關係與形象設計 潭昆智 教授
21 04-3-11 橡膠塑膠成型加工 張 海 教授
22 04-3-18 中國電力體制改革、“西電東送”和南方電網 任 震 教授
23 04-3-25 The Unsuccessful English Learner 秦秀白 教授
24 04-4-1 中國近期的數學發展概況與數學的實際套用 沈堯天 教授
25 04-4-8 企業經營與人材創造 杉山定久 先生
26 04-4-8 21世紀全球電子商務發展動態與趨勢 祈 明 教授
27 04-4-13 成功從微笑開始 譚建光 教授
28 04-4-15 綠色化學 紀紅兵 副教授
29 04-4-18 積體電路(IC)設計現狀及前景展望 連志斌 教授
30 04-4-22 機器人套用 謝存禧 教授
31 04-4-29 燃料電池――21世紀的新能源? 廖世軍 教授
32 04-5-8 當前形勢的熱點問題信息化與信息邊疆 季卜枚 教授
33 04-5-12 當前西方三大思潮與中國法治 王 濤 副教授
34 04-5-13 廣州交通現狀及問題思考 靳文舟 教授
35 04-5-20 音樂語言的形成與發展 張小平 教授
36 04-5-25 環境保護的反思 胡勇有 教授
37 04-5-27 數理金融與證券市場分析 何春雄 教授
38 04-6-3 21世紀微電子關鍵技術的發展趨勢 鄭學仁 教授
39 04-6-10 自動控制技術與人類科技文明 李澤湘 教授
40 04-6-17 解釋世界與改變世界――閱讀喬姆斯基 吳 剛 博士
41 04-9-27 大學春秋 塗 建 老師
42 04-10-18 環境污染與食品安全 蔡明招 教授
43 04-10-26 英語名師face to face 吳建業 老師
44 04-10-28 人文素質之培養 周 可 老師
45 04-11-7 圖像處理中的數學問題 郭柏林 院士
46 04-11-11 現代智慧型機器人及其在太空中的套用 蘇春翌 教授
47 04-11-18 材料技術的現狀與發展 周南橋 教授
48 04-11-25 可再生能源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俞紅鷹 先生
49 04-11-26 挑戰巔峰,成就夢想 何春盛 先生
50 04-12-15 武俠小說的新派、超新派和溫派 溫瑞安 先生
51 04-12-16 現代科學技術革命與科技工作者的社會責任 陳建新 教授
52 05-3-10 數學建模的思想和方法 郝志峰 教授
53 05-3-24 日本對外國文化的選擇與排斥 李遠喜 教授
54 05-3-31 “人”→“數字人” 鍾世鎮 院士
55 05-4-7 公民社會組織及個人支援農村教育理念和行動 梁曉燕 教授
56 05-4-19 化學的美 朱冬生 教授
57 05-4-21 中國電力企業的改革 蔡睿賢 院士
58 05-5-12 美術與科技之交融 陳天泉 教授
59 05-5-13 資訊時代的生物醫學工程:現狀,機遇和挑戰 孟慶虎 教授
60 05-5-18 二十一世紀的化學――天人合一的科學 江煥峰 教授
61 05-5-24 中國汽車文化中的日本文化 胡習之 副教授
62 05-6-2 資訊時代科學研究的藝術――兼談如何撰寫科技論文 王天及 教授
63 05-6-3 食品安全性的現狀和對策 楊曉泉 教授
64 05-6-7 國際國內時事探討 曾惠典 老師
郭鐵� 教授
亢 升 老師
65 05-9-22 談談手性――拓撲學與化學結緣 姜伯駒 院士
66 05-9-29 就業形勢分析與大學職業生涯規劃 陳 艷 副處長
67 05-10-11 中國發展之命運――社會轉型時期的文化改造問題 侯 力 教授
68 05-10-13 超級女生:體驗創造財富! 陳 明 教授
69 05-10-20 創業融資與贏利模式設計 崔 毅 教授
70 05-10-28 創業與風險 臧根林 先生
71 05-11-8 第三產業崛起與發展商機 李江帆 教授
72 05-11-17 如何應對大學英語四六級 劉 巍 老師
嚴 明 老師
73 05-11-24 自主系統與飛行機器人 裴海龍 教授
74 05-12-1 打造超強職業競爭力 孟慶彪 先生
75 05-12-8 科學技術和社會研究 張華夏 教授
張志林 教授
76 05-12-8 電信行業的發展與對人才的需求 徐向民 教授
77 05-12-27 '啟動願景-開創個人前途之藍海策略' 何春盛 先生
78 06-3-16 走出象牙塔的困惑 黃建榕 副教授
79 06-4-6 研究生教育現狀與研究生招生形勢分析 李 忠 教授
80 06-4-13 自主創新與經濟發展 霍福廣 教授
81 06-4-27 軟體:從程式到知識 奚建清 教授
82 06-5-11 從碳納米管的研究認識納米科學和納米技術 張偉德 教授
83 06-5-18 汽車自主開發的創新思維 蘭鳳崇 教授
84 06-5-19 比較“大學學”――比較介紹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童 真 教授
85 06-5-25 華工校友報告會 霍東齡 總裁
梁 偉 總經理
張躍軍 副總裁
86 06-6-02 從愛好到職業 張 雷 副教授
87 06-6-15 解讀考研“勝”經 ――廣州新東方考研系列講座 朱 寧 老師
88 06-09-15 成功的關鍵――IQ和EQ的高度結合 鄭偉民 總經理
89 06-09-20 文學、生活、愛情 鄧 剛 先生
90 06-09-21 1、當代作家的文學遺存和文學營養;
2、台海與東海:中美戰略利益板塊的碰撞
喬 良 先生
91 06-09-27 我國能源的嚴峻形勢及對策 金慶煥 院士
92 06-10-20 中國能源現狀、挑戰和對策 陸繼東 教授
93 06-10-24 中國學子 ―締造數字創意產業新時代 高群耀 博士
94 06-11-01 外資企業的用人之道 周良文 先生
95 06-11-02 新一代顯示技術:有機電致發光 王 堅 教授
96 06-11-16 食品工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趙謀明 教授
97 06-11-23 商業發展的研究與實踐 沙振權 教授
98 06-11-30 在“連續”中觀望人生,在“間斷”中尋找飛躍 洪潮興 教授
99 06-12-19 對存在的發現和傳媒時代的文學 楊 克 先生
100 07-5-17 李東生校友報告會 李東生 校友
101 07-6-6 美國名校MIT介紹及納米能源節能新技術 朱冬生 教授
102 07-9-28 控制技術的發展現狀和前景 蘇為洲 教授
103 07-10-25 手繪藝術在設計中的奇解 陳紅衛 先生
104 07-10-26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研究現狀及其套用前景 劉 江 教授
105 07-11-1 講奉獻 勤學習 做實事 創業績 劉煥彬 院士
106 07-11-14 天文攝影與欣賞 林啟生 先生
107 07-11-15 現代國家安全形勢及對策 李漢超 上校
108 07-11-16 食品安全與你我 曾慶孝 教授
109 07-12-6 挑戰巔峰 實現夢想-成功創業的印跡 伍傑輝 總裁
110 07-12-10 套用在潔淨環境的新穎納米材料 余寶樂 教授
111 07-12-13 認識微分動力系統 文 蘭 院士
112 07-12-17 三十年來的中國 朱學勤 教授
113 08-01-13 把知識奉獻給祖國和人民 閔乃本 院士
114 08-3-20 解讀“艷照門”事件 何 龍 先生
115 08-4-9 解放思想寫新歌 蔣開儒 先生
116 08-4-18 複雜網路上的協調控制 陳關榮 教授
117 08-4-23 文學閱讀的理解與層次 金 岱 教授
118 08-5-7 漫談數學的學習方法 景乃桓 教授
119 08-5-8 磁製冷材料與室溫磁製冷技術研究進展 曾德長 教授
120 08-5-22 解放思想,自主創新 冼 燃 先生
121 08-5-23 當代大學生的成才之道與歷史責任 鄭 強 教授
122 08-5-30 “八零年代”--當代中國歷史中的特殊文化符號 莊禮偉 教授
123 08-9-20 開放的人生 王輝耀 先生
124 08-9-25 偉大的領導力―一個觸動心弦的啟發 曾宇傑 先生
125 08-10-10 離散頻譜校正技術及其在發動機扭振測試分析中的套用 丁 康 教授
126 08-10-20 “神七”專題報告會 吳川生 先生
127 08-11-1 輕工與食品創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養 陳克復 院士
128 08-11-3 緊急救援―與無國界醫生支援人員面對面 潘 淵 先生
129 08-11-19 度量與微積分 尹景學 教授
130 08-11-20 透過鏡頭看世界 塗 健 老師
131 08-11-27 漫談美國大學教授終身制及研究生入學制度 李開暢 教授
132 08-12-5 大跨度橋樑的發展 蘇 成 教授
133 08-12-6 航天和近空間控制的若干問題 吳宏鑫 院士
134 08-12-11 工程科技與工程教育 李立� 院士
135 09-4-16 中國文字怎么了 荊 鴻 先生
136 09-4-17 文學與生命 徐肖楠 教授
137 09-4-23 可再生能源的研究、開發與套用 陳 礪 教授
138 09-5-14 古意今讀 傳奇人生 安意如 作家
139 09-5-15 納米能源與節能新技術 朱冬生 教授
140 09-5-18 分享閱歷 共贏未來 莫道明 先生
謝昌晶 先生
陳桂仙 女士
141 09-6-2 人生積分――我看擇業與成功 彭星國 先生
142 09-09-28 新中國電力發展六十年 李立� 院士
143 09-10-15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 覃彪喜 先生
144 09-10-20 成長中的十個啟發 李開復 先生
145 09-11-5 大學生講話能力訓練之“耳、定、舞、訣” 殷亞敏 教授
146 09-11-20 關注科技前沿,食出營養健康 吳 暉 教授
147 09-11-26 廣州珠江新城西塔結構設計簡介 方小丹 教授
148 10-04-22 認識橋樑 欣賞橋樑 張健峰 教授
149 10-05-20 弘揚人文精神,塑造完美人格 李旭輝 副教授
150 10-06-20 共享世博 共敘人生 何鏡堂 院士
151 10-09-19 黌門自立與學習 塗 健 老師
152 10-09-28 文藝青年的生活指南 周 可 老師
153 10-10-22 健康營養,科技導航 趙謀明 教授
154 10-11-1 高素質研究型人才的自我養成 金 涌 院士
155 10-12-7 回望歐拉,學習歐拉 李大潛 院士
156 10-12-11 中國航空之父錢學森的成功之路、科學貢獻及其啟示 魏宏森 教授
157 11-03-14 從現在出發,大學生的七項修煉 陳春花 教授
158 11-05-5 愛的能力與藝術 宋廣文 教授
159 11-05-25 結構與生活 王 湛 教授
160 11-09-22 矛盾法則與生活智慧�談談追求幸福的方法論 霍福廣 教授
161 11-09-29 軍旅生活與人生 屈紹剛 大校
162 11-10-29 選擇――一個企業家的成長故事 俞永福 先生
163 11-11-11 走向人生成功之路 師昌緒 院士
164 11-11-12 網路環境下大學品牌建設與傳播 段淳林 教授
165 11-12-11 旅遊文學與人生 余光中 先生
陳若曦 女士
陳丹燕 女士
尤 金 女士
166 12-3-27 一種新的自學習控制方法――自適應動態規劃 劉德榮 教授
167 12-4-26 魯迅為何棄絕教授 朱崇科 教授
168 12-5-18 大科學 大數據 大產業―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學術報告會 汪 建 院長

發展大事記

李東生校友報告會李東生校友報告會
2003年的第一場,華南理工大學前校長、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劉煥彬教授向廣大華工學子做了題為“技術集成與工業信息技術”的講座。理工類講座的優越之處開始顯現出來,科學的熱情得到極大的鼓舞。
世紀木棉第七場請來了現任華南理工大學校長、博士生導師李元元教授。李校長針對珠江三角洲高新技術帶專題規劃問題做了詳細地分析報導,聯繫華工實際,指出要加強與國內外著名高校合作辦學,辦研究院,培養造就大批人才隊伍。“校長”和“學者”雙重身份使這一次的講座更具有深遠的意義,也為木棉的開花結果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世紀木棉第50場展示了溫瑞安奇妙的武俠世界,到場的觀眾除了華南理工大學對武俠文化的愛好者,還有來自其它高校的甚至全國的愛好者,世紀木棉多姿多彩的學術內容及極大的包容性極大地促進了自身的進一步發展和影響。
何鏡堂院士何鏡堂院士
2007年5月21日,“世紀木棉”的第100場,TCL集團董事長兼CEO,華南理工大學78級無線電技術系學生李東生進行了精彩的演講,無數匯集的學生有力的證明了這次講座的成功,成為了世紀木棉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2010年6月20日,“世紀木棉”迎來了第150場,“中國館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教授。何老師與同學們共享世博,共敘人生。150場,代表著世紀木棉走進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活動影響

現場座無虛席現場座無虛席
“世紀木棉”學術系列講座在華南理工大學乃至整個廣州地區高校引起的反響無疑是巨大的,平均每場講座的現場觀眾人數不少於三百人,同時通過網路的方式聆聽講座的人數更是不計其數。不僅為廣大同學提供了在思想、語言和文化領域衝撞、交流、融合的大舞台,並以較高的起點和定位在活躍校園學術文化氛圍中起到積極的作用。其中一些場次的講座更是堪稱經典,在學校內外都贏得了極好的口碑。

未來發展

“世紀木棉”發展到今天,已經形成了一個校園文化品牌,這既是無形資產,也是一種壓力和動力,更帶來了責任感。正是其巨大的學術影響,“世紀木棉”學術系列講座擁有了其存在與發展的意義。同時,“世紀木棉”的不斷改革與創新,也會讓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她,不斷幫助更多人更好地成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