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連續面

不連續面

不連續面是指氣象要素(如氣壓、溫度、風和濕度等)或其梯度的空間分布發生激烈變化的曲面。

定義

在不連續面上,該要素或其梯度(或某階導教)遠大於鄰近地區。它被認為是不同屬性的氣流
..
(團)相互靠近而交綏的結果。例如在鋒面上,就有很大的溫度梯度和風的不連續,切變線兩側,常有很強的風向式風速的差異;露點鋒上大氣的水汽含量有極大的變化等,這些都是不連續面。在不連續面附近,常常產生中尺度的重力波系統或大風、降水等天氣過程。

名次釋義

地震波在地球內部的傳播速度一般隨深度增加,但又不是勻速

不連續面不連續面
增加,在某些深度處發生突然變化。地震波在此突然加速或減速(縱波減速時,橫波甚至會消失),這種波速發生突然變化的面叫作不連續面。

1950年代晚期到1960年代早期之間,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執行委員會(ExecutiveCommittee)曾採納一項提案,計畫在海洋的海床上鑽孔以到達此處。這個計畫稱為ProjectMohole。然而,該計畫從來沒有得到足夠的支持,該提案也在1967年時被美國國會取消。2007年9月,全球最大的日本海洋探測船“地球號”開始在南海海槽相對較薄的海層勘探,目標將是莫氏不連續面。整項計畫預計到2012年完成。

主要功能

不連續面的存在,標誌著地內物質在此層上下面有明顯區別,

不連續面不連續面
因此成為地內圈層構造的界面。

區分

在所有不連續面中有兩個變化最顯著的稱為一級不連續面:

不連續面不連續面

1、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簡稱莫霍面或莫氏面)。深度平均17km,陸地33km。地震波加速,表明其下物質密度、硬度增加。

2、古登堡不連續面,深度約2900km。地震波減速,橫波消失,表明其下物質很可能是液態。
二者構成了地殼與地幔、地幔與地核的界面。此外還有5個次級不連續面,可以把地殼、地幔與地核進一步劃分出次一級的圈層構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