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腿綜合徵

不安腿綜合徵

不安腿綜合徵(restlessleg’ssyndrome)又稱“不安肢綜合徵”,由Ekiom首先報告病歷。主要症狀特點為:1、入睡前發作。2、雙(或單側)下肢不自主抖動、酸、麻、脹、痛、蟻行感,燒灼感,3嚴重影響睡眠。患者患病時常以敲打下肢、散步,按摩等方法緩解病痛,熟睡後症狀即行消失,白天沒有與之相關的症狀。

基本信息

概述

不安腿綜合徵不安腿綜合徵

不安腿發生部位多在下肢,屬小腿部位的遠傷病,以腓腸肌最常見,通常為對稱性。目前對大腿或下肢其他部位出現不安症狀都稱為不安腿。

不安腿綜合徵,在美國還成立了不寧腿綜合徵基金會,幫助患者進行治療和籌集資金進行臨床科學研究。
目前醫學上對不安腿綜合徵病因不明,認為病因比較複雜,常以為下列因素可能與發病有關。
遺傳因素
Ekbom(1960)認為RLS的發病與遺傳因素有關,在其報導的患者中43%親屬中有類似疾病,且有幾個家係為顯性遺傳。可見此部位發生遠傷病者較為普遍。
局部缺血學說
RLS多在安靜休息時發生,長期在寒冷環境中工作也會發病,經活動、按壓、捶打局部肌肉或套用血管擴張劑後常可緩解症狀。部分患者肢體血流圖檢查也顯示血流量減低。根據上述事實,不少學者認為本病是由於局部組織血液循環障礙,導致組織缺氧及代謝產物蓄積所致。
內分泌因素
RLS在妊娠婦女中也很常見。有人對486例新近分娩婦女做回顧性診斷,發現有11.3%患本病。Jolivet(1953)報導27%妊娠婦女有RLS表現。
代謝與營養障礙
重症RLS大多並發於糖尿病、尿毒症、乙醇中毒、癌腫、高膽固醇血症及血卟啉病等,因此有人認為可能為代謝障礙引起的代謝性末梢神經病。還認為與貧血和缺鐵有關。在Ekbom(1966)報導的77例本病患者中,1/4血清鐵低於正常值;Aspenstrom(1964)報導健康檢查發現的80例缺鐵患者中,42%有RLS;Behrman(1955)證實本病患者口服或注射鐵劑後不適感覺有明顯好轉。
其他病因
下肢部分靜脈血栓形成和曲張、部分胃切除、服用吩噻嗪類和巴比妥類藥物、有焦慮或抑鬱等精神因素等,據報導均與本病存在一些關係。
從以上的可能病因分析可以了解如下幾點,小腿腓腸肌部位發生遠傷病者較為普遍,甚至一家多人,所以認為“遺傳”。但與家庭對活動防範和重視以及職業有一定的關係。其他的情況可以看出,遠傷病與身體體質下降,生理和病理改變相關,往往與其他疾病同時出現。
目前對待不安腿的狀況,我們摘錄一篇報導中的部分句子可看出端倪:
不寧腿綜合徵是西方國家人中影響睡眠的常見疾病之一,發病率在5.5%-13.5%。“雖然中國目前沒有相關的調查數據,但估計發病率也在2%-10%。
它是一種神經系統感覺運動性疾病。
有些患者就去骨科、風濕科就診,往往得不到解決。美國一項研究顯示,不寧腿綜合徵的誤診比例高達94%,而國內患者由於對此病認識很少,沒有意識去進行治療,醫生對此疾病的認識有限,因此我國的漏診和誤診率更高。
不寧腿綜合徵患者下肢的不適感往往來源於肌肉和骨骼深部,
不寧腿綜合徵的發病原因可能跟多巴胺系統異常或鐵離子代謝異常有關。
可以看出,不安腿並沒有得到認識,誤診是必然的。且將它定位在“神經系統感覺運動性疾病”,更是叫人難明,病位也以為在“肌肉和骨骼深部”,至於發病原因也許並不是通過實驗測定,否則不應該為“可能”。這就把不安腿搞得十分複雜了。
從遠傷病的治療可以看出,人們確實容易把病位病因弄錯。
此病無遺傳性,無年齡限制,10的小孩即有發生的。

病因

不寧腿是因為腿部的遠傷紅細胞變化後刺激上的豐富感受器而出現的一系列症狀。但目前醫治並不了解遠傷病。所以有如下一些非正確的認識。

不安腿綜合徵不安腿綜合徵
RLS的確切病因尚未完全明了,據推測與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引起的組織代謝產物蓄積有關。有人提出與維生素葉酸缺乏、慢性肝病、某些感染性疾病、糖尿病、精神因素、神經系統疾病及某些藥物反應 ( 如異丙嗪苯海拉明、三環類抗抑鬱藥和酚塞嗪衍生物等)有關。

有報導認為中樞神經系統黑質紋狀體通路多巴胺功能低下,是重要病因 ( 石福銘,1999 );周圍神經受損是另一重要病因,本病常發生於腰骶神經根及其他周圍神經病。某些交感神經功能異常或全身性疾病如尿毒症癌症風濕性關節炎甲狀腺功能低下等也可並發本病。

發病機制

一般的遠傷病發生症狀多與體質下降有關,也有人認為:

RLS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有人報導1/3病人有家族史,故考慮發病與遺傳有一定關係。孕期高發病率常與靜脈閉塞的程度有關;貧血時發病率高可能與深部組織局部貧血有關。

不安腿綜合徵不安腿綜合徵
國內石福銘認為,中樞神經系統黑質紋狀體通路多巴胺功能低下,是重要致病因素。腦脊液(CSF)中鐵蛋白及轉鐵蛋白均降低,顱腦MRI示黑質、殼核中鐵含量下降(Allen ,2001),且RLS常繼發於缺鐵性貧血、妊娠葉酸和維生素B12缺乏認為鐵缺乏,所致多巴胺合成減少及D2受體功能低下與RLS有一定關係。

已證實部分患者感覺及運動傳導速度有異常、神經活檢有輕度軸突萎縮,表明周圍神經受損是另一重要病因,本病常發生於腰骶神經根及其他周圍神經病。

另外,某些交感神經功能異常或全身性疾病如尿毒症糖尿病癌症風濕性關節炎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可並發本病,推測與繼發性血管病變致局部代謝產物堆積,引起缺血缺氧有關,腿部活動使血循環改善,故症狀緩解。

症狀

臨床表現

不安腿綜合徵不安腿綜合徵
主要表現為發作性關節間的小腿深部難以忍受的、非疼痛性不適感;可呈蟲爬樣、針刺樣、或瘙癢或燒灼樣感受,不適感多數難以描述,常為雙側對稱性,少數累及大腿部或上肢。

安靜休息或臥床時誘發,發作時症狀可因更換體位或活動、拍打、針刺、揉捏而得到暫時緩解。輕者持續數秒至數分鐘,嚴重者徹夜難眠、不停行走方能緩解。強迫性安靜休息使症狀更加嚴重,常伴入睡困難,易驚醒,醒後下肢便難以保持同一位置,患者煩躁不安,走動後常述下肢沉重無力感。

本病病程進展緩慢,症狀時好時壞,可持續數十年,神經系統查體多無陽性體徵,繼發性者出現與基礎疾病相一致的陽性改變。

併發症

因患者久治不愈,往往伴有情緒低落、抑鬱、精神緊張、恐懼、焦慮、厭煩,造成患者入睡困難、失眠、睡眠不足等睡眠障礙,乃至出現自殺念頭。但遠傷病之後,這些不復存在。

診斷

在未發現遠傷病之前,診斷困難或誤診,認識遠傷病以後,診斷明確而可靠,除了以下的診斷,進一步診斷可在患處揉摩觀察到遠傷。

本病診斷主要依靠病史,1995年國際不安腿綜合徵研究委員會( IRLSSG )制定出4條診斷標準( 石巧雲,2000 ) :

不安腿綜合徵不安腿綜合徵
1、因感覺異常、感覺減退不由自主地活動患肢。

2、運動不寧。

3、休息時發病或加重,活動後緩解。

4、夜間入睡後症狀加重。白天加重都民有。

鑑別診斷

腿部痙攣性疾病、纖維性肌痛也屬同一種遠傷病,不寧腿不屬神經症,神經症患者常有精神創傷因素、心理背景,症狀多變,白天、晚上均有症狀也不限於下肢。

檢查

目前醫學上對遠傷病還無檢測手段,對於影像圖片反映的現象,更是不能作為依據。美國醫師協會(AmericanCollegeofPhysicans)和美國疼痛學會(AmericanPainsociety)已經發出了這樣的臨床指南,“強烈建議醫生在給非特異性腰痛患者診斷時,不要參考他們的MRI圖片或其他檢查結果。”所以下列檢查是沒有必要的。

實驗室檢查

不安腿綜合徵不安腿綜合徵
對於最近出現症狀的患者,應檢查血糖、血清鐵、鐵蛋白葉酸維生素B12、肌酐、促甲狀腺激素等。

其它輔助檢查

頭顱、下肢影像學檢查絕大多數是正常結果。

相關檢查

葉酸、維生素B12、血清鐵、鐵蛋白。

治療

治療時姿勢或臥或坐,以病人合適和治療方便而定。根據病灶輕重程度,揉摩各種方法均可使用,以期將遠傷病理物清除,讓病灶消除。一般治療當天即可解除難受和不安症狀。但要給患者講清,即使沒有症狀了,也還是要繼續治療,直到無遠傷病灶出現為止。當時沒有症狀的個別位置沒有治到,以後發生各種症狀,比如轉筋(痙攣)、疼痛或無力,隨時可進行治療。
不寧腿不需要服任何藥物,也不需要作其他無謂的治療。治療後也無禁忌。

預防

不安腿綜合徵不安腿綜合徵

預後

同所有遠傷病,均可以得到根治,治療之後立即緩解或症狀消失,無復發。

預防

1、發生之後馬上治療。

2、平時活動中要避免擠壓性軟組織損傷,受傷後作後續治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