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見光天文學

不可見光天文學

各種天體都會釋放電磁輻射,這些輻射只有一少部分以可見光的形式出現,大多數則是不可見的。如伽馬射線、X射線、紫外線、紅外線和射頻電波。這些輻射攜帶著天體的多種信息,以光速在宇宙中穿行,經過成千上萬年來到地球。由於地球大氣層的吸收作用,它們大部分不能到達地面。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可以使用設備在地面接收這些輻射,還可以避開低層大氣利用衛星接收宇宙輻射。現在,除了傳統的光學天文學外,還出現了紅外天文學、射電天文學、紫外天文學、X射線天文學、伽馬射線天文學等。這些都統稱為不可見光天文學。

不可見光天文學

不可見光天文學

自從發明了望遠鏡,人類觀測天體的眼界大開,對宇宙的研究進入了一個突飛猛進的時期。而到了20世紀後期,人們開始利用宇宙輻射來研究天體時,宇宙的大門才算是真正徹底打開了。各種天體都會釋放電磁輻射,這些輻射只有一少部分以可見光的形式出現,大多數則是不可見的。如伽馬射線、X射線、紫外線、紅外線和射頻電波。這些輻射攜帶著天體的多種信息,以光速在宇宙中穿行,經過成千上萬年來到地球。由於地球大氣層的吸收作用,它們大部分不能到達地面。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可以使用設備在地面接收這些輻射,還可以避開低層大氣利用衛星接收宇宙輻射。現在,除了傳統的光學天文學外,還出現了紅外天文學、射電天文學、紫外天文學、X射線天文學、伽馬射線天文學等。這些都統稱為不可見光天文學。如果我們的眼睛能看到這些輻射,那么天空不僅將會讓我們感到陌生,更會使我們驚詫宇宙間無比奇妙的絢麗多彩。

不可見光天文學的優點

星系中塵埃瀰漫,它使可見光難以穿行。而紅外線可以一直穿透星際塵埃。宇宙中所有比一般恆星溫度(3000攝氏度)低的天體都發出紅外線。使用紅外望遠鏡不但能看到更多的天體,還能“察覺”出它們的冷熱。從3000度的恆星到零下250度的塵雲,都能區別出來。
相比之下,射電望遠鏡就不那么直觀了。它那個大大的盤子樣的天線接收到的東西,我們並不能直接看出什麼,需要經過計算機處理才能轉換成電子圖像。不過他們的本事卻極大,甚至能超過哈勃太空望遠鏡。人們還把很多這樣的天線排起來,讓它們聯合起來工作。這樣能夠觀測得更好。美國特長基線天線陣居然橫跨了全國。人們用射電望遠鏡可以研究特大質量黑洞周圍的磁場鏇渦、極高能量的大爆炸過程,甚至跟蹤太空里的分子,即新行星和生命的原材料。
宇宙中有很多比太陽還熱的恆星,它們超過1萬攝氏度,發出強烈的紫外線。研究這些天體就離不開紫外望遠鏡。紫外望遠鏡可以看到恆星之間那些雖熱卻不可見的氣體,分析出它們是什麼物質。當然,紫外望遠鏡並不只研究恆星,用紫外望遠鏡也可以觀看地球。只是在紫外望遠鏡中,我們所看到的東西總是怪怪的顏色,要是沒有專門的知識,是看不出什麼名堂來的。因為地球大氣層會擋住紫外線,所以紫外望遠鏡要用衛星帶上天去。
X射線是一種高能電磁輻射,只有超過100萬攝氏度的天體才會釋放這種射線,就是說它能攜帶很高的能量,穿透力極強,所以醫院會給病人照X光。用X射線望遠鏡看天空,到處都是發光的東西,一塊塊氣體雲,一顆顆閃爍不定的X射線星。太陽也能發出X射線,但比起那些超過100萬攝氏度的天體來,就顯得很微弱了。因此,用X射線望遠鏡可以看到宇宙中很多熱點,像超新星遺蹟、脈衝星周圍的氣體,還有黑洞,它們的溫度甚至高達1億攝氏度,是十分強大的X射線源。
脈衝星-內部結構模型圖脈衝星-內部結構模型圖

X射線的能量雖高,但還不是最高的。最高的是伽馬射線(伽瑪射線粒子的能量是可見光光子的 4千多萬倍)。利用伽馬射線可以探測宇宙的更深處,可以探測脈衝星、類星體和黑洞。伽馬射線不是由恆星或氣體雲的高溫產生的,它是宇宙中放射性原子產生的輻射,是微粒以接近光速相互撞擊或是物質與反物質相互湮滅所產生出來的。因此,它可能會探測到最為奇特壯觀的宇宙情景。在伽馬射線望遠鏡中看到的天空將是完全陌生的,我們熟悉的星辰星座都消失了,呈現在眼前的是一片片巨大的發光氣體雲,那是受到高速電子轟擊的氣體狀雲團。還有不時閃著光的亮點。這些亮點有的閃爍得很有規律,那是脈衝星;有的在幾秒鐘內突然發亮到最強,那是伽馬射線爆發星。目前,伽馬射線天文學還不是很成熟。
(附圖說明)圖中間明亮的部分是類星體3C279,這是一幅由伽瑪射線 波段觀測到的影像,就像大部分的類星體一樣,3C279非常暗,在可見光波段的天空里,它只是一個星星樣的光點。 而在伽瑪射線望遠鏡中,3C279是天空中非常亮的一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