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路村

下路村地處福建省漳州市華安縣新圩鎮,海拔480米,在省道西港線距漳州44公里處的半山坡上,距離西港線10公里,距離縣城34公里,人口576人。

基本信息

下路村

剛進村時,村民的耕作方式還是較為原始,只提供農產品的原材料,過著自給自足的日子。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218元,村財收入為零,與村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水、路等基礎設施相當薄弱,全村無一條水泥路,村民進出村莊基本靠走,貨物基本靠挑,十分不方便是個遠近聞名的窮村。下路村兩委的各項工作有序的開展並取得一定成效。兩年多來共籌措資金691.53萬元(其中省電力公司資助235.39萬元),修建村主幹道水泥路10公里;修建自然村水泥路3.18公里;建設村部一座(三層435M2);修繕國小一座;建設籃球場及健身路徑一個;修建機耕道3.5公里;建設沼氣池100口,造福工程搬遷217人,安裝路燈30盞;發展黨員3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5名及4名後備幹部,村兩委精神面貌明顯改變。村民人均純收入提高了3551元(統計至2009年底);村集體入股縣國資委下屬的水電廠年收入3.6萬元;制茶設備出租年收入0.5萬元;實現了村財零的突破;村裡的各項公益事業蓬勃發展。在2009年9月15日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扶貧調研座談會上,漳州市趙靜副市長給予了充分的肯定:這次的掛鈎扶貧工作很有成效,“路通、電通、萬事通,燈亮、心亮、前程亮”。村兩委也有能為民辦實事;村委會不僅獲得了村民的賞識、認可,同時也獲得了縣委的肯定並於2008年7月份獲得了“五個好”村黨支部的光榮稱號。下路村2008年6月在掛鈎單位的幫扶下,籌集資金30萬元讓村委會入股縣國資委下屬的興安水電廠,村委會每年可獲得12%以上的分紅,作為村財收入。村裡有了一份固定的收入用於村里公益事業的發展和發放村兩委的誤工補貼,穩定了幹部隊伍。通過抓規範和大力發展公益事業村兩委的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現在村民願意找村委會協商辦事,道路通了居住環境逐漸好了起來,但最關鍵的還是要村民的袋子鼓起來。通過走訪調查,發現下路農產品種植主要以衫木、毛竹、甘蔗為主,整體效益都很低。為選好主要產品,廣泛徵求村兩委及黨員同志的意見,並帶村兩委和部分村民外出參觀考察,近的參觀了華安的華山村、遠的參觀了安溪的茶都,最終確定以發展茶葉為主要產業。為推動茶葉種植,爭取了縣政府對農民每新種一畝補助200元,村里再補助300元支持村民種植茶葉。廈門電業局無償贊助20萬元為村委會購買五套制茶設備;村委會通過以招投標的形式出租給村民,幫助村民發展生產。大大地促進了農民的增收。目前下路村已掀起了種植加工茶葉的高潮,一村一品的目標正在形成。近期又培育了兩個個體小企業。一是利用下路的本土資源,開展竹筍加工,經過牽線搭橋,已有一家廈門企業下了一萬斤的訂單,竹筍加工已開始起步。二是鼓勵一戶村民發展肉牛養殖,初步餵養45頭,場內規劃發展到養殖300頭;先摸索養殖經驗接著將開展公司加農戶的模式,大力推廣肉牛養殖。下路村村民致富的思路已經打開,已搭上了快速發展的列車。[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