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三爛

詞語

基本信息

前言

在沒用上機器磨電磨之前,北方吃糧食首先要用石磨把糧食(麥子大豆玉米等,谷黍類除外)磨成面,這個把糧食磨成面的過程很費力,有牲口的用牲口拉著磨,沒有牲口的就得用人推。所以,磨麵的過程又叫“推磨”。

概述


把糧食磨成面大多要翻來覆去好幾個循環:第一個循環是把糧食放在磨上面,糧食通過“磨眼”被軋碎,然後流到磨盤上。磨盤上被軋過的糧食被收起,放在羅里羅,羅上面的再倒在磨頂上,這一個循環叫“一爛”。而羅上而的糧食再推下來,就成為“第二爛”。如此循環往復,直至大多數糧食變成面為止。之所以叫做“爛”,大概是因為將完整的東西(糧食)軋碎了,這也符合“爛”的本意。
第一個循環到第三個循環即“前三爛”出面多,而且所出的面皆為糧食里的核心,即精華部分,質量好,孝順的兒女往往把“前三爛”所出的面單做成乾糧孝順老人,。剩餘的“下三爛”所出的面多為糧食內貼皮的或是攙雜了些碎皮,質量明顯不如“前三爛”,為“不是好糧食”,延伸為“不是好東西”、“不是正經東西”屬貶義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