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磨

推磨是在過去農村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只不過現在已見不到了。

定義

在沒用上機器磨電磨之前,北方吃糧食首先要用石磨把糧食(麥子大豆玉米等,谷黍類除外)磨成面,這個把糧食磨成面的過程很費力,有牲口的用牲口拉著磨,沒有牲口的就得用人推。所以,磨麵的過程又叫“推磨”。

隨記

推磨是在過去農村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只不過現在已見不到了。我們那時候把推磨叫趕“圈集”。在過去的農村生活中,每家都有一個最基本的家產就是“磨”。它是我記憶當中最不能望記的事。我知道我是吃煎餅長大的,要說煎餅,大多人們都知道,街上買的菜煎餅、面煎餅、高梁煎餅、麥子煎餅等等多種多樣,誰都能說出個一二三來。可我說的煎餅是用“磨”推後攤出來的煎餅。

磨,現在只有在農村的農家小院也許能夠見到,但大多因時間的過遷都不在保留它了。偶爾在農家的不顯眼出你才能發現。磨的結構很簡單,就是兩個團團圓圓的大石輪,上薄下厚摳在一起,中間有一柱心,上輪為公以柱心為圓,全圈上突約1公分的磨赤,下輪為母全圈凹下約1 公分的赤溝,上赤下溝的相互來回壓濟形成合力助成一起,就構造成了我們說的磨了。

推磨,這可是一件不想乾又不能不乾的活,因為在過去他是農村人基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農村生活每天三餐吃的就是煎餅,煎餅的由來是最初用磨推出的糊子攤出來的。

現在已經不存在推磨這詞了,那都是過去的事了。現在人不可能有這一經歷,不過想起來過去的推磨,時難忘懷。記得在我能拿起磨棍的那天起,我就開始推磨了,這工序很簡單,不需要培訓就能上崗。我第一次推磨時還感到很新鮮,覺著好玩,拿著一跟不太長的棍子,插在磨盤上蹊磨眼的繩子上,向前推著走,隨著人的推動磨盤上下赤溝的壓濟將放進磨眼裡的糧食就磨成了糨糊,糊子才能攤出煎餅。

上崗可就下不來了,每天都要吃煎餅,每次推磨磨出來的糊子所攤的煎餅也只能夠全家吃三天的,那就是說每隔三天都要推一次磨。

那個時候在家推磨叫乾私活,不能占用白天到生產隊上工的時間,又不像在企事業單位、工廠還有星期天,生產隊可沒有星期天這說法,所以每次推磨、攤煎餅也只能選擇晚上或夜裡進行。我家的磨很大至少要兩人才能推動,沒次推磨我是不能缺的,推磨是個非常煩人的差事,既枯燥又勞累,每次推磨都要在三四個小時左右,一圈又一圈的圍著磨盤轉,一年四季每次如此。一提推磨,我怕極了,我家每次推磨的時間都是選擇下半夜,那時侯沒有表,我母親看天上的三星來確定時間。每當該推磨時,我母親頭天晚上就早早地做好了準備,將用碓窩子踹好的地瓜乾或鮮地瓜泡上滿滿的兩大盆,夜裡母親看著三星升起的高低來叫起我們姐三去推磨。每次母親喊起床時,我都聽見了也裝著沒有聽見,睡在床上蒙著頭就是不起,我是真心的不情願推這個磨,母親一邊又一邊的大聲喊,有時直接到床前掀開被子擰著耳朵把我從床上拽起來。無奈我只好扛起磨棍一圈又一圈地趕起了“圈集”,又困又累,不知推了多少圈,走了多少里路,時常還夾著眼睛,打著瞌睡,一不留神手裡的磨棍戳到了磨盤上的糊子裡,經常受到母親的責怪,恨不得把泡好的兩大盆瓜乾全部都追進磨眼裡,好儘早地把磨推完。地圍著磨盤趕起“圈集”來,又困又累每次下來不知要走多少里路,有時閉著眼睛推著磨,時常將磨棍戳到磨盤的糊子上。那時我真嚮往城裡人的生活,不用推磨,沒有煩惱,每天還吃著白面饃饃,多么幸福啊,什麼時候才能不在推磨,不吃地瓜煎餅,能達到這些我就心滿意足了。

事過境遷,推磨也都是三十年前的事了。現在人們已不在推磨了,推磨的煩惱已一去不復返了過去的石磨已換成了電磨。但是推磨缺成了我生活當中難以忘懷的美好回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