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饒集中營名勝區

上饒集中營名勝區

上饒集中營名勝區位於江西省信州城南郊,是國民黨第三戰區設立的一座規模龐大的法西斯式的人間地獄,羈押了在皖南事變中下山談判被扣押的新四軍軍長葉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將軍和彈盡糧絕、因病因傷而被俘的新四軍排以上幹部。為了紀念在集中營被國民黨迫害的多名烈士而設立,目前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簡介

上饒集中營名勝區上饒集中營名勝區
上饒集中營名勝區位於江西省信州城南郊的茅家嶺、周田和上饒縣的七峰岩、李村等地,距信州城區約3?23公里。1939年至1942年,國民黨當局曾在此設立了規模龐大的法西斯式的集中營,用以囚禁、迫害“皖南事變”中被俘的新四軍官兵,及從東南各省搜捕來的共產黨員、愛國志士共700餘人,製造了一系列慘絕人寰、駭人聽聞的法西斯暴行。先後計有200多名烈士壯烈犧牲於此。上饒集中營因而聞名於世。1955年,政府修復了上饒集中營部分舊址的原貌,建立烈士紀念館,供後人觀瞻。集中營現存的主要監獄舊址有:茅家嶺監獄、審訊室、李村葉挺囚室、七峰岩高乾禁閉室、周田苦工營、大禮堂、太平間、大操場、特訓班、七君子囚室、第一大隊1、2、3中隊、第二大隊4、5、6中隊舊址等。另還有石底監獄舊址已被周田水庫淹沒,鉛山石塘士兵苦工大營舊址已蕩然無存。被囚禁的共產黨人在那個特殊的環境裡,以高度的政治覺悟和政治紀律,自覺地聯繫,及時組建了獄中秘密黨支部,領導革命志士們展開了形式多樣的鬥爭,有力地打擊了國民黨頑固派的囂張氣焰,挫敗了他們妄圖從政治上精神上瓦解抗日革命隊伍的陰謀。先後成功舉行的茅家嶺暴動崇陽溪河畔赤石暴動,英勇悲壯、可歌可泣,顯示了革命志士為捍衛真理,堅定信念、頑強不屈、英勇鬥爭、敢於勝利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力量,為中國革命建樹了彪炳千秋的豐功偉績。

設立背景

上饒集中營名勝區上饒集中營名勝區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人民政府為了緬懷革命先烈,宣傳革命志士的偉大精神,在加強保護、修復舊址的同時,先後興建、擴建、重建了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陵園(含烈士紀念碑、烈士公墓、烈士塑像、烈士紀念亭、紀念館)。歷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及所屬相關職能部門,對上饒集中營名勝區的各項建設非常重視。從興建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公墓和烈士陵園起,60多年間,各種大小工程年年不斷,以各級人民政府投資為主,烈士家鄉、社會各界捐款為輔,共約投資近2億元人民幣,先後陸續首建、多次擴建、幾次重建了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陵園(內含革命烈士公墓、革命烈士紀念碑、革命烈士紀念館、馮達飛等烈士殉難紀念亭、施奇烈士塑像、李子芳烈士紀念亭、引景大道——中軸線等)。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陵園內,綠色蔥蘢,生機勃發,心曠神怡;看到茅家嶺監獄舊址,保護良好;引景大道、革命烈士紀念碑,革命烈士紀念館等,雄偉壯觀。每年清明時節,上饒各界人士都會懷著崇敬的心情走進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陵園,敬獻花圈、花籃和輓聯,寄託哀思,緬懷先烈。

榮譽

上饒集中營名勝區上饒集中營名勝區
1957年和1988年,上饒集中營舊址先後被列為省級和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又被民政部等國家六部委列為全國中國小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是上饒集中營名勝區旅遊大發展的一年,現代化的新紀念館落成;參觀遊客全年達50萬人次,與上年同比增長20%,旅遊收入達710萬元,與上年同比增長39%;景區榮獲2006年度百姓喜愛的“江西百景”稱號;景區管委會被省政府評為發展紅色旅遊工作先進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