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峰岩

七峰岩

七峰岩,位於江西省上饒縣境內,屬丹霞地貌,平原低丘,海拔70米至300米。

基本信息

簡介

七峰岩七峰岩
七峰岩,位於江西省上饒縣境內,屬丹霞地貌,平原低丘,海拔70米至300米。

七峰岩原是岩洞寺廟,因岩洞周圍有七座山峰圍繞而得名,所以亦名“七峰寺”,岩洞背負鶴山,前眺信水,有龍井、神岩毗連其東,山林幽靜,古木參天,正屋天井中,有一株鐵樹,據傳植於唐末,“皖南事變”後,因七峰岩僻靜隱蔽,成為國民黨囚禁新四軍軍長葉挺等二十餘名高級將領地方。現有總面積1407平方米。

1957年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公布為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4年公布為全國100條紅色旅遊線之一。
七峰岩寺院始建於唐代開元年間(713—714),從四川峨嵋山的松月禪師,雲遊途經七峰岩,見岩谷空曠、風光美麗,遂結草堂於岩前、收徒傳教。松月禪師苦心經營,七峰岩寺院名聲大振,得到唐玄宗的讚揚和扶持。鹹通六年, 有文人作‘老佛前經唐帝贊,高僧本自雪山’一聯,刻於雄偉的七峰岩的山門前。

明朝大學士鄭以偉來此覽勝,有“丘壑川原,去住底迥,妙在一石補天”,“風雲雪月,吞吐浮沉,廓然三千世界”等句刻石。植於宋時的鐵樹,1949年開花,至今樹挺葉茂,英姿勃發。青峰、綠水、奇岩、古樹;構成一景,遊人絡繹不絕。陳運和詩《七峰岩》稱之“不光是中國革命史的一個逗號記載過腥風血雨的‘皖南事變’”、“不光是新四軍的硬骨、葉挺的頭顱高昂於一度烏雲翻滾的萬里長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