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縣

上虞是浙江省建縣最早縣份之一,公元1131年改越州為紹興府。公元1276年改紹興府為紹興路,民國初年改府制為道制,上虞屬會稽道。民國16年(公元1927年)廢道制,直屬於省。今日上虞1983年8月起屬紹興市。1954年秋,紹興縣東關區及湯浦區的四峰、漁浦、湯霞、四村、勝江5鄉和富盛區的長東、保山、長塘、會胡4鄉劃入上虞。1992年10月18日上虞撤縣設市。

基本信息

上虞舜耕公園
上虞是浙江省建縣最早縣份之一,歷史悠久。史籍記載和出土文物證明,4000多年前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裡生活。相傳父系氏族社會後期,虞舜避丹朱之亂來此。據郭沫若考證,殷商甲骨文中已有“上虞”地名。夏帝少康後屬越國戰國時期楚滅越後屬楚,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上虞縣,屬會稽郡。新王莽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廢上虞入會稽縣,屬會稽郡。東漢建武(公元25~56年)初恢復上虞縣,屬會稽郡。永建四年(公元129年),分上虞南鄉入始寧縣,同屬會稽郡,歷三國兩晉南北朝不變。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廢上虞、始寧入會稽縣,先後屬吳州、越州、會稽郡。唐初,今上虞境仍為會稽縣的一部分,屬越州。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曾以剡縣與故始寧地為嵊州,八年州廢。天寶、至德年間(公元742~758年),屬會稽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後,仍屬越州。貞元元年(公元785年)分會稽復置上虞。長慶元年(公元821年)併入餘姚,次年復置,屬越州。五代時屬吳越國東府。北宋仍屬越州。南宋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改越州為紹興府。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改紹興府為紹興路,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復為紹興府,上虞皆為其屬縣。清承明制。民國初年改府制為道制,上虞屬會稽道。民國16年(公元1927年)廢道制,直屬於省。民國21年,屬浙江省第七行政督察區。民國24年,屬第三行政督察區。民國37年,屬第二行政督察區。解放初屬紹興專區。1952年2月起屬寧波專區,1964年9月起屬紹興專區。1968年6月起初屬紹興地區。
今日上虞
1983年8月起屬紹興市。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上虞與紹興縣、餘姚縣相鄰部分地區有幾次變動。1954年秋,紹興縣東關區及湯浦區的四峰、漁浦、湯霞、四村、勝江5鄉和富盛區的長東、保山、長塘、會胡4鄉劃入上虞。1956年11月,豐惠區永興鄉和下管區王家莊、大嶺頂村劃歸餘姚縣,紹興縣川下村劃歸湯浦鄉;1960年8月及1966年1月,下管大公社的大山、隱地、黑龍潭、懸岩、溪山5村以及陳溪公社戴王、糜家2村劃歸餘姚縣。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建縣時縣治設百官鎮,唐長慶二年(公元822年)縣治遷豐惠鎮,1954年9月,縣人民政府遷至百官鎮。1992年10月18日上虞撤縣設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