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樣經

上海花樣經

上海花樣經是上海剪紙藝人走街穿巷、設攤賣藝時的口訣和唱詞,其特點是邊剪邊唱,在剪花樣的同時唱出相關的花樣經。花樣經的傳唱主要表達吉祥和祝福,唱詞內容以民歌、民謠和順口溜等為主,剪紙藝人分別根據季節、需求和每個人的年齡、身份、性別唱出不同的花樣經。上海人習慣把剪紙稱為花樣。過去的剪紙藝人很多不識字,全憑花樣經記憶各種花樣,還常被請去在堂會或喜慶活動中,根據需求即興編唱詞為客人助興,並將唱詞在花樣中表現出來,往往一首花樣經唱完,一張花樣也剪好了,得到眾人的喝彩。

基本信息

上海花樣經的傳人鄭樹林上海花樣經的傳人鄭樹林

 文化遺產名稱:上海花樣經
所屬地區: 上海 ·楊浦區
遺產編號:Ⅰ-5
遺產類別:民間音樂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楊浦區
遺產級別: 市

代表人物

鄭樹林,藝名石泓,1960年出生,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上海剪紙協會會員,居住在楊浦區五角場地區。1980年他師從陳庭裕學習上海花樣經,並得到過剪紙大師林曦明的指點。他蒐集、整理了幾乎失傳的鞋樣花,掌握了“花彩艷”、“十二月花事”等幾十種不同的上海花樣經,並增加表現新生活的內容,賦予了上海花樣經新的活力。他能“以剪代筆”,不需底稿,手隨心運,極其熟練地一剪刀剪出各種動物造型或人的姓名。

傳承意義

花樣經里傳承著歷代剪紙藝人的剪紙技藝口訣,討口彩的唱詞濃縮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是花樣背後的故事和傳承花樣所不可缺少的內容。這種邊剪邊唱的形式,反映了中國剪紙藝人的傳統生活習俗。能唱出花樣經的上海剪紙藝人越來越少了,邊剪邊唱的傳統剪花樣方式已逐漸消失,亟待保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