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上海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上海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的前身是創建於1992年3月的上海工業大學科技園區,1994年5月更名為上海大學科技園區;由原國家科委批准列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上海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一區六園”的組成部分;是上海市最早的10家孵化基地之一;被國家科技部、教育部批准啟動建設國家大學科技園;通過國家科技部、教育部驗收,成為國家大學科技園;同年被批准為上海國際企業孵化器“一器六基地”之一。通過質量管理體系ISO9001:2000;獲上海科技企業孵化器協會最具活力科技創業園;在上海市科技企業孵化器協會評比中,獲得最高的A級;被國家科技部批准為“國家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

基本信息

園區簡介

上海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上海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上海大學科技園區創辦於1992年,由原國家科委批准列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為上海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一區六園"的組成部分,是上海市最早的10家孵化基地之一.2002年啟動建設國家大學科技園.2003年,被國家科技部教育部批准為國家大學科技園,同年成為上海國際企業孵化器"一器六基地"組成部分.2004年,通過IS09001:2000質量體系認證.上海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的母體為上海大學.

上海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形成了由孵化基地、輻射區、工業園和創業園以及產業化基地等組成的綜合型、多功能大學科技園。

上海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上海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國家大學科技園擁有孵化大樓、中試廠房和實驗大樓等孵化面積7.3萬平方米;在孵科技企業198家,其中已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有19家,留學生企業28家;在園區內設立的各類研究開發機構11家,獲有信息安全法律諮詢、環保、廢水處理、建築設計等資質;在孵企業獲多項國家重點新產品計畫、國家級火炬計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支持,獲得具有智慧財產權的專利共有28件孵化;企業2003年銷售收入達到16億元。經過多年的努力,上海大學科技園已具備了持續創新的有利條件,為推動學校高新科技成果產業化,促進地區產業結構調整,扶持海外學子歸國創業,同時也為引進技術、吸收外資創辦高新技術企業提供了一個開放性、社會化的創新平台。

發展思路與目標

根據上海大學一體(寶山新校區)兩翼(延長校區、嘉定校區)的布局,主動融入地區經濟發展,積極構建與地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相一致的孵化平台,加快高新技術成果轉化。

上海大學上海大學

科技園延長孵化基地以軟體產業發展為重點,以多媒體軟體開發與多媒體展示技術為重點,結合閘北區7.8平方公里多媒體谷建設,建成三個基地,即“研發基地”、“產業化基地”和“套用示範基地”。集聚一批多媒體軟體開發企業,打造以多媒體軟體開發、多媒體製作、多媒體傳輸技術、多媒體展示為特點的產業鏈。

科技園與寶山區政府共建的上海市納米技術產業化基地,規劃在2005年完成上海市納米粉體功能套用技術中試基地的建設,在2006年形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以功能納米粉體材料、光催化納米材料、納米碳――碳複合材料為突破口的納米成果產業化基地,併合作進行海納大廈7000平米孵化場地的納米科技項目與企業的孵化工作。

科技園區嘉定校區孵化基地,將根據上海市對汽車工業的整體規劃和嘉定汽車城建設,以汽車零部件製造裝備的設計製造,汽車零部件處理為主的科研生產基地。

上海大學上海大學

位於松江輻射區的上海大學科技園區莘莘學子創業園將規劃遷址於59.8平方公里的松江試點區內,重點發展電路信息產業,圍繞IC產業的設計、開發,吸引一批高科技“小而專”、“小而精”的企業入園,實現規模化發展。
上海大學科技園區作為國家大學科技園已經形成了發展目標:

依託上海大學的綜合優勢,為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提供全面的優質服務,推進國際企業(項目)交流合作,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培育成功的企業和企業家,打造國家大學科技園品牌。

園區特色

企業孵化技術平台

國家大學科技園是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橋樑和紐帶。學校從組織上確保了大學科技園的建設,錢偉長校長擔任科技園領導小組組長,科技園所在區的區長,市科委、教委、知識產權局等主管領導一起參與科技園發展方向和重大問題的決策。黨委書記兼常務副校長任科技園管委會主任,學校主管科研的副校長任科技園管委會第一副主任;一批年青的博士、教授擔任科技園發展公司的專兼職副總經理;定期召開科研、科技園、產業、聯席會議,商討、協調有關發展事宜;配備專職黨委書記,入孵企業建立了黨組織與流動黨員服務站。學校科技園發展公司是科技園的運作載體,入駐的孵化項目實行項目組長負責制,孵化企業按現代企業制度運行;發展公司以資金投入或無形資產參股的方式入股新公司,對參股企業的管理按照股東會和董事會的職責許可權實施,堅持強化監督機制,但不直接介入企業經營;企業經營不拘泥於某種特定模式而是多樣性與多元化,園區內入駐有專業的中介機構,為在孵企業提供法律諮詢、專利代理及ISO認證等服務。

上海大學科技園上海大學科技園

上海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作為上海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一區六園”的組成部分,其規劃與建設已納入上海市“十五”發展規劃,享受市政府規定的相關優惠財稅政策和融資、貸款扶持相關基金支持;大學還為科技園的發展特殊的政策。如允許科技人員持有一定比例的技術股份;鼓勵科技管理人員資金入股;明確對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成果轉化項目給予獎勵;對兼職從事成果轉化、科技創業的教師、科研人員,提供科研實驗、技術開發條件,進出自由;為園區內的創業人員職稱晉級實行單列等。科技園置身於主要校區內,使校有資源共享有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學科門類齊全,具有信息人才技術優勢;國家和市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及863主題產業化基地,成為科技園科技成果產業化、商品化的活躍源頭。學校以科技園為載體,技術成果優先在園區孵化,源源不斷地向大學科技園輸送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術轉讓信息;投資2000萬元的測試分析中心;每秒運行4500億次的高性能並行計算機系統;微電子電路設計軟體系統平台;快速製造系統平台;高速校園網與科技園網相連,以及先進的圖書文獻系統等,均向科技園企業開放,為中小孵化企業服務,給予大學科技園以全方位、強有力的支持。

上海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區與上海科技投資公司、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閘北分中心聯合出資3000萬成立了上海億創投資公司,組建優秀的風險基金管理團隊,完善專家顧問系統,開展投資諮詢服務,投資公司為科技園區的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形成良性循環以求自身發展。

企業孵化企業孵化

多年孵化基地運作的管理經驗,形成了完備的服務體系、良好的政策環境、多元化的投資機制以及市場化的運行機制,為技術成果產業化商品化、科技人員創業營造了良好的氛圍與環境。“模糊控制變頻空調控制器”成果,1997年50萬元資金入園孵化,1999年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通過國際認證,取得國際市場的“綠色通行證”,公司與著名空調器廠實施戰略合作,主營產銷規模快速增長,2002-2003年連續產值突破億元,被評為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

根據地區發展的布局,結合學校的專業特點和優勢,科技園在重點構建延長校區孵化基地、寶山納米技術產業化基地、嘉定校區“863”主題產業化基地的基礎上,抓住上海正面臨著技術跨越推動經濟跨越式發展的機遇,由注重數量向注重質量轉化,在綜合性企業孵化器基礎上,使單項分散的技術成果得到集成,扶植三個極具產業化前景的專業孵化器,由此形成有競爭力的產業,從而提高學校的核心競爭力。

多媒體專業孵化器

虛擬工具機虛擬工具機

為打造上海市多媒體專業新高地,2002年8月,上海市多媒體產業化基地、上海市上大多媒體套用技術研究中心同時揭牌成立,標誌著上海“多媒體谷”建設工程正式啟動。上海市上大多媒體套用技術研究中心,是我校多種學科經過整合而成的一個跨學科研發中心,這是一個具有多種專業特色的技術創新平台。通過資源共享,提升專業水平,降低製作成本,提高了參與承接重大工程的競爭能力。如以光、機、電、計算機美術影視等藝術專業結合,形成了綜合競爭優勢,承擔並圓滿完成了99昆明世博會、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上海科技館一期二期、韶山毛澤東紀念館等20餘項大型展示項目,參加了義大利羅馬博覽會,在國內外現代展示技術領域取得了良好的聲譽。

另外,在與英格蘭東北署的支持下與英國蒂塞德大學聯合成立“上海大學-英國蒂塞德大學多媒體數碼中心”,目標在於引進多媒體領域先進技術、開發最新的數碼影視產品、承接大型高端數碼製作項目、培養多媒體技術領域的高級技術人才。

IC專業孵化器

根據國家和地區對微電子產業的發展需求,上海大學在2001年9月成立了微電子研究與開發中心,該中心匯聚了學校一批微電子技術專業的人才。博士和博士後人才達到80%以上,招收了微電子專業碩士、博士研究生100餘名。學校以此為基礎,

IC專業孵化器IC專業孵化器

在科技園成立了面向社會的專業孵化器,並通過與外資合作成立了上大眾鑫微電子有限公司,依託和利用上海大學微電子研發中心的專業人才與研發成果,採用成果孵化和技術嫁接等方式,使得上大微電子研發中心和眾芯微電子有限公司均得到快速發展。微電子研發中心成了公司的技術創新源,公司成了高新技術產業化的載體,不到兩年時間,申請多項專利。其中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第一代VAD字元疊加晶片第三款產品已實現市場銷售。這是一個能提供高品質、個性化服務的積體電路晶片,受到國外客戶的青睞,市場前景看好。

2003年,上海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與瑞典合作了上大瑞滬微電子公司,引進瑞典原廠封裝設備開發晶片封裝各向異性材料,對目前上海支柱產業IC晶片設計、製造、封裝具有直接關係。

納米專業孵化器

納米材料納米材料

納米科學技術研究是國家重點研究發展的領域之一。為了推動納米科技的發展,增強基礎研究的能力,我校與2001年5月成立了跨學科的納米科學技術研究中心。由中科院院士孫晉良任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周邦新任科學顧問,組成了近百人的納米科學研究隊伍,其中專家、教授就達40餘人,先後承擔了國家自然基金、國家“863”納米專項、上海市納米專項等項目,有的產品被列入國家“火炬計畫”,還啟動了國際合作項目。納米專業孵化器針對國內外納米技術發展趨勢,與市科委、寶山區政府共同投資建設“上海市納米功能材料中試技術公共平台”,並與有關高校和企業在納米生物醫藥等領域展開廣泛合作,力爭實現納米科技產業的規模化發展 。

依託平台

上海大學

上海大學上海大學

上海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之一。現任校長是著名教育家科學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偉長教授,黨委書記是於信匯教授、常務副校長是周哲瑋教授。
上海大學是一所綜合性大學,現設有23個學院和1個校管系;設有68個學士學位專業、 131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7個工程碩士領域、35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9個自主增設二級學科博士專業、1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MBA授權點和1個法律碩士授權點;擁有教育部重點學科4個、上海市優勢學科4個、上海市特色學科5個;擁有2個科技部與上海市共建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上海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上海大學上海大學

上海大學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現有專任教師2500餘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者948人,占專任教師比例為37.59%;具有碩士學位者885人,占專任教師比例為35.09%;教授428人,占專任教師比例16.97%,副教授765人,占專任教師比例30.33%。現有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10人,博士生導師200餘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專家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8人。

上海大學是上海市重要的人才培養基地。2003年10月,學校通過教育部首批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並獲得優秀。現有普通高校學生43000餘人,其中本科生28000餘人,研究生近8000人,高職生近7000人。另外,還有成人教育學生10000餘人。
上海大學科研實力在全國高校中處於先進水平。現建有國家大學科技園和高新技術開發區,還有各種研究所、研究中心100多個。學校近五年,科研經費一直位於全國高校20位左右,國際三大檢索(SCIEIISTP)收錄的學術論文數一直位於全國高校30 位左右,專利申請與授權數位於全國高校20位左右。
上海大學開展了廣泛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迄今,已與幾十所國外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關係。與此同時,學校不間斷地派遣教師出國進修、考察和學術交流。學校現在每年在校的外國留學生超過2400人。

上海大學上海大學

上海大學現校園占地200餘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10餘萬平方米。圖書館建築面積 6.4萬平方米,館藏圖書340萬冊,期刊3600餘種,包括外文期刊530餘種,網路和光碟資料庫60餘種。校園通信光纜連線三個校區以及所有大樓,建成了較完整的信息網路服務體系。學校體育場館容量大、設施先進。學校還建成了一批先進的基礎教學實驗中心和多媒體教室。
上海大學一貫重視黨的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1998年榮獲全國“黨的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等學校”稱號,1994年以來,學校已6次被評為“上海市文明單位”,並且是全國綠化模範學校。
上海大學已制定了學校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提出了更高的奮鬥目標,即發揚自強不息精神,構建綠色、文明、信息化校園,建立與上海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地位相適應的高層次人才教育體系和科技創新體系,成為國內一流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輻射基地

嘉定產業化基地

假定產業化基地假定產業化基地

上海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嘉定產業化基地,是繼上海大學主辦的上海市納米產業化基地和多媒體產業化基地之後,又一個高新技術研發、轉化和產業化發展平台。實行政府、高校與民企(包括外資)——“三結合”優勢互補的全新運行模式,以高起點規劃,現代化建設,生態化環境,人文化氛圍和市場化機製得到進一步推進,爭取成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先進生產製造業開發建設的成功典範。

上海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嘉定產業化基地具有高起點規劃,現代化建設、生態化環境、便捷化交通、人文化氛圍和市場化機制等一系列孕育高品質企業成長和發展所必需的所有要素,在此您都能得到充分的享受。

嘉定基地嘉定基地

經政府批准,產業化基地開發的規劃占地面積達568畝(約34公頃),基地建設的第一期1標工程(占地60畝)即將完工,2標工程(33畝)即將啟動。嶄新的4萬平方米的產業化大樓以及2萬多平方米的新型標準化廠房已經矗立在嘉定工業開發區(北區)的最南端,成為了這一地塊的標誌性建築。

我們真誠地期待著您的關注和光臨,有您的參與我們將更有信心。讓我們攜手在助您的企業發展、壯大的同時,共同將我們上海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嘉定產業化基地打造成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先進生產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開發建設的成功典範。

嘉定基地嘉定基地

(1)國家科技部、教育部命名上海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嘉定高新技術先進制造生產基地。
(2)依靠國家重點211工程的上海大學高新科技產品的科研成果優勢,大力實施科教興市的主戰略,成為有潛力的“小巨人”,致力營造良好的科技成果轉化環境。
(3)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核心技術生產力的高新技術成果和產業投資的平台。
(4)製造高附加值產業銷售量和稅收,為國家經濟做出貢獻,產業化基地目標達到15億產值。
上海大學科技園是上海“一區六園”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之一,依託上海大學的教學與科技優勢,以孵化高新技術企業,轉化科技成果、培養創新人才為主要任務,以“提升傳統產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為戰略目標,以“科技企業的孵化器”為核心功能,依託共建高校的科技優勢和人才、學科、實驗設備、體制創新等綜合資源優勢,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化,重點發展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能源與環境工程、生物製藥、納米技術和新材料等領域。

納米技術產業化寶山基地

上海市納米技術產業化寶山基地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授牌的市級納米技術產業化示範基地。由寶山區人民政府、上海大學等共同建設,實行“產、學、研”結合,發展以納米科技為主的高科技開放式園區。

寶山基地寶山基地

上海市納米技術產業化寶山基地位於上海大學新校區南側,西靠外環線,東接滬太路,北臨規劃建設的軌道交通7號線,南近中環線。

上海市納米技術產業化寶山基地占地面積33公頃,由加拿大HOK設計師事務所進行概念性總體規劃,分為研發孵化辦公區和居住休憩區。基地主要發展納米科技的研發、孵化,納米技術在生物醫藥、電子器件、新材料等領域的產業化項目以及基地高科技項目。

上海市納米技術產業化寶山基地首期標誌性建築——海納科技大樓於2003年8月底竣工,大樓建築面積為8500平方米。設有研發孵化用房,測試評價平台,網路化信息平台等綜合服務功能。同時基地將協助辦理高新技術項目認定,協助申請享受相關優惠政策等。

進入基地的高新技術項目除可享受國家和上海市的有關優惠政策外,由寶山區人民政府的專項資金予以獎勵。基地設立了“寶山區納米科技扶持基金”,在土地使用、房屋租賃、貸款貼息、人才引進等各方面進行全力扶持。

多媒體產業化基地

多媒體基地多媒體基地

上海大學計算機學院在1985年就建立了網路多媒體研究室,是國內最早從事多媒體技術和套用開發研究的單位之一。2002年5月成立上海大學多媒體技術研究與開發中心,2002年8月,配合上海市多媒體產業化基地建設,由上海市科委批准成立上海市上大多媒體套用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統稱多媒體中心)。
多媒體中心針對國內外網路與多媒體技術發展趨勢,結合上海大學具體情況,發揮學校多學科綜合優勢,在多媒體展示與影視技術、多媒體傳輸技術、工程多媒體技術、套用型視頻會議系統及多媒體虛擬教育系統、技術培訓與技術服務、多媒體信息檢索等領域開展了許多工作,為上海多媒體谷產業化基地及上海多媒體產業園提供了技術支持與技術儲備。

上海多媒體基地上海多媒體基地

多媒體中心結合上海市科委多媒體產業化基地建設,重點突破增強現實技術(AR)、高清晰度影視製作、立體幻影成像技術、虛擬工具機和基於Internet的實時立體成像等關鍵技術。建設了多媒體中心公共研發平台和高清晰度影視製作平台,為校內外多媒體科技研究及產業化工作、特別是上海多媒體谷及上海多媒體產業園提供服務;在現有基礎上還加強投入,添置必要的設備,建立了與多媒體公共研發平台相關的AR研究、虛擬現實及機器人遠程控制、現代影視技術等工作室、用於推動多媒體套用技術的產業化。
多媒體中心充分發揮上海大學的綜合優勢,集成了聲、光、機、電等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結合了上海大學影視、美術等學院的專業特長,近年來在現代多媒體展示技術領域形成了鮮明的特色,研究開發成功的媒體展示項目及技術產品主要有:幻影成像系統、懸浮立體成像系統、動態三維成像I型系統、半景畫多媒體展示系統、城市漫遊CAVE系統、機器遠程控制系統、動態三維成像II型系統、實時影像合成系統、虛擬導遊系統、多變多媒體展示系統、三維實物加動畫演示系統等數十項。

上海多媒體基地上海多媒體基地

多媒體中心提倡多學科交叉,注重有套用前景或具有智慧財產權及創新價值的多媒體技術和產品的研究,鼓勵探索網路及多媒體中的新技術、新現象、新規律;結合上海市科委多媒體產業化基地建設,重點突破增強現實技術(AR)、高清晰度影視製作、立體幻影成像技術、虛擬工具機和基於Internet的實時立體成像等關鍵技術,開發出有市場競爭力的套用產品,形成相關產品的高技術產業。
多媒體中心研究開發的科研成果連續參加了第五屆、第六屆、第七屆中國(上海)工業博覽會,多媒體中心發揮學校綜合優勢,完成了上海市科委的重大科研攻關項目“基於PC平台的AR系統關鍵技術研究和基於VR培訓系統開發”,並獲得了2004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完成了上海市科委的重點科研攻關項目“基於Internet的智慧型控制技術的研究與套用”,並獲得了2005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申請並獲得了多項國家發明專利及軟體製作權。
多媒體中心常駐人員有3位教授、2位副教授、4位講師(均具有博士學位),主要學術帶頭人為陳一民教授和丁友東教授。目前重點研究方向為三維重建技術、幾何設計與計算、圖像變形技術、計算機動畫、非真實感圖形技術、生物特徵識別技術、可視媒體修復技術、多媒體信息檢索技術、流媒體技術與套用等。計算機學院組建可視媒體藝術與套用研究組,開展可視媒體的修復、檢索、著作權保護、藝術處理和海量數據智慧型處理等研究。目前多媒體中心承擔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高科技項目和上海市科委、教委資助的各類基金項目。

入園企業(部分)

上海上技軟體科技

上海上技軟體科技有限公司是家專業從事環保產業的高科技公司,同時也是“中宜環能環保技術有限公司——CECO”的合作夥伴和華東地區的代理商。主要從事於各類廢棄物綜合處理系統組要包括:液態廢棄物處理系統、航空廢棄物處理系統、工業危險廢棄物處理系統、化工製藥廢棄物處理系統、各類垃圾前分選處理系統、建築廢棄物綜合利用處理系統、特殊廢棄物處理系統、工業污泥焚化處理系統、醫用垃圾焚化處理系統、工業區廢棄物集中處理系統、工業廢棄物焚化爐、醫療垃圾廢棄物集中處理系統、高危險廢棄物處理系統。

在治理環境污染的同時全面實現了廢棄物處理的“資源化、無害化、安定化和無量化”。強大的技術領先優勢使我們能擠身於國際著名大型環保企業的前列,成為世界上最具有發展潛力和發展速度最快的大型環保企業。

上海兆富通信技術

上海兆富通信技術上海兆富通信技術

上海兆富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致力於低成本低功耗無線窄帶通信及組網技術的高科技公司。

公司成立於上海大學國家級高科技園區,公司配備了強大的產品開發、系統研究、客戶服務以及生產管理的專業人才,並和上海大學達成長期橫向合作聯盟,優勢互補,其專業技術領域涉及通信技術、電子技術、計算機軟硬體技術和機電自動化技術。公司幾位發起人均一直從事無線通信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工作,至今已有近二十年從業經歷,有著豐富的技術經驗和積累。

公司在基於RF技術和Adhoc技術的無線通信和控制產品方面具有顯著的技術優勢和競爭實力。產品各項技術指標在同類產品中均處於行業領先地位,開創了“低成本、低功耗、自組織、高性能”無線通信和控制技術的新紀元。

上大眾芯微電子有限公司

上大眾芯微電子有限公司由上海大學和馬來西亞kedah waper emas sdn bhd公司於2001年9月18日合資組建,位於國家級科技園區——上海大學科技園區。

微電子微電子

上大眾芯微電子有限公司在充分依託和利用上海大學現有高新技術架構、專業人才和技術成果的基礎上,採用技術嫁接和資本運作的方式進行市場運營。
上大眾芯微電子有限公司將本著“求實、創新、自我超越“的精神和以人才為根本宗旨,立足培養一支充滿追求新穎的創新模式、具有充分團隊合作精神與奉獻精神、技術過硬、能夠快速回響市場的隊伍,力求達到經驗與創新的完美結合。
上大眾芯微電子有限公司將秉承科研與產業相結合、晶片設計與套用開發相結合的方針,力爭在數據處理器(dsp)、功率器件、平板顯示器的控制掃描及驅動、攝像及影像壓縮技術、語音綜合及語音辨識碼、通訊無線前端技術之化合物半導體射頻rp及cmos射頻rp、高頻模擬ic、smart card、微機械mems、cmos及hall感測器、3g通訊基站及lp phone等方面開展系統和積體電路產品的設計與開發,為國內外大型客戶和高成長中小型客戶提供高品質、個“性化和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積體電路晶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