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察隅鎮

上察隅鎮

上察隅鎮位於察隅縣西南部,東臨下察隅鎮、南與印度接壤、西與墨脫縣、北與昌都八宿、波密毗鄰,是察隅縣的邊境鄉鎮之一,邊境線長120餘公里。

基本信息

簡介

上察隅鎮在西藏自治區內位置上察隅鎮在西藏自治區內位置

上察隅鎮,位於察隅縣西南部,東臨下察隅鎮,南與印度接壤,西與墨脫縣、北與昌都八宿、波密毗鄰,邊境線長120餘千米。全鎮平均海拔1900米。
全鎮總人口3002人,其中城鎮人口120人。全鎮共轄16個村委會,26個自然組1988年正式成立上察隅鎮人民政府。全鎮總人口3002人,其中城鎮人口120人。全鎮共轄16個村委會,26個自然組。

沿革

上察隅鎮原先是松林區,區址在現在的松林村,是一九六0年成立,一九八四年成立上察隅鄉人民政府,駐址從松林村搬到現在鎮政府駐址,一九九八年正式成立上察隅鎮人民政府。

政區劃分

察隅縣察隅縣

察隅縣地處西藏東南部,東臨雲南省德欽縣和西藏昌都地區左貢縣,南面與緬甸和印度接壤,西與墨脫縣,北與左貢、八宿、波密縣毗鄰,距地區所在地八一鎮537公里,距邦達機場397公里,距拉薩960公里。全縣總面積31659平方公里(實控面積19200平方公里),轄3鄉3鎮、96個行政村,人口25823人。

察隅縣轄6個鄉,96個村委會:竹瓦根鎮下察隅鎮、上察隅鎮、古玉鄉察瓦龍鄉、古拉鄉。共有100個行政村。縣人民政府駐竹瓦根鎮。

自然地理

全鎮平均海拔1900米,地形複雜,地理位置特殊,年降雨量豐富,屬溫帶氣候,有察隅河支流阿扎河,此河源頭在阿扎村阿扎千年冰川,水資源豐富。

資源條件

自然資源
上察隅鎮林業資源,礦產資源,林下資源都比較豐富,常見的林下資源有松茸、蟲草、天麻、貝母、三七、黃連、木耳和蕨菜。動植物也比較豐富,在高山峻玲中有虎、、熊、鹿、鸚鵝等各類國家保護動物。礦產資源主要有:金、銀、錫等數十種。

林業
上察隅鎮植被類型複雜,森林資源豐富,全鎮森林覆蓋率達70%,樹種有紅豆杉、雲杉、檀香、雲南松等許多種。經濟林樹木主要有蘋果、核桃、木瓜、油桐,油茶。
農業
到2004年底,全鎮耕地面積5223畝其中水田2010畝,旱田3213畝,人均耕地面積1.73畝,糧食總產量達638.078萬斤。農作物主要以小麥、稻穀、大豆、花生、青稞、蕎糧等為主。牧業發展穩步,主要以氂牛、犏牛、黃牛、山羊、綿羊、藏豬為主。

經濟概貌

全鎮國內生產總值898.64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2035.36元。 2007年,下察隅鎮僜人民眾人均純收入為2210元,人均現金收入為1456元。上察隅鎮僜人民眾人均純收入為1731元,人均現金收入為968元。全縣僜人民眾人均純收入為1973.98元,人均現金收入為1008.8元。
(一)以發展特色種養殖為重點,不斷促進增收。該縣按照以特色促增收,以增收促發展思路,立足僜人村實際,積極為僜人民眾提供政策支持,大力扶持僜人民眾發展特色種養殖業。在下察隅鎮沙瓊村建立養雞場,養殖土雞1000餘只,較大程度促進了當地民眾增收,同時引導僜人民眾私家圈養或放養家禽,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僜人群中的增收步伐。上察隅鎮4個僜人村也因地制宜,不斷調整種植業產業結構,積極改良水稻品種,大力推廣油菜等經濟作物的種植,積極推廣家庭式小型養殖業。
(二)以發展特色旅遊為載體,進一步增強增收後勁。我縣深挖當地旅遊優勢,採取優先重點,分步實施,大力發展僜人人文特色旅遊。2003年,我縣下察隅鎮沙瓊僜人村建立了旅遊景點,並積極爭取國家投資70萬元,建造了僜人度假村,修建瓜果長廊100米和1700多米芭蕉村生態觀光旅遊道,維修公路400多米,曬壩850平方米,建設一幢僜人特色接待房並配備相應設備,現該旅遊景點已初具規模。2007年,該村共接待外地遊客1000餘人,全年人均純收入達2648元,人均現金收入1736元,為當地僜人民眾拓寬了增收渠道。

人口數據

上察隅鎮衛星地圖上察隅鎮衛星地圖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3031
男 1535
女 1496
家庭戶戶數 512
家庭戶總人口(總) 2992
家庭戶男 1504
家庭戶女 1488
0-14歲(總) 992
0-14歲男 503
0-14歲女 489
15-64歲(總) 1840
15-64歲男 941
15-64歲女 899
65歲及以上(總) 199
65歲及以上男 91
65歲及以上女 108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2979

下轄村

布宗村 畢達村 榮玉村 古巴村
次巴村 格擁村 體育村 仕仲村
米古村 貢古村 松冷村 本堆村
亞中村 阿扎村 翠西村 木宗村

教育機構

上察隅鎮各學校電話號碼
察隅縣上察隅鎮中心國小
上察隅鎮體育教學點
上察隅鎮古巴教學點
上察隅鎮布宗教學點
上察隅鎮木宗教學點
上察隅鎮翠西教學點
上察隅鎮阿扎教學點

基礎建設

交通通訊
離縣城有120公里,全鎮通公路的村委會有11個,5個村委會不通公路,現已修建騾馬驛道。2003年,開通了衛星電話,2004年通程控電話,使全鎮通訊發展起始。
城鎮建設
小城鎮建設不斷擴展。目前,以體育村為小康示範村,擴建小康村的建設。
水利水電
上察隅8個村委會通電,米古電站的年發電量達310000度,供給農牧民農牧業生產生活的用電需求,農村農網改造如期進展中。

科教文衛

2003年全鎮教育投資達109萬元,其中廣東完美公司投資60萬元修建了中心國小的教學樓。目前,上察隅鎮有2所完小、一所教學點,在校生403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0%,鞏固率達90%,國小開學率100%。

鎮衛生所的醫療條件逐步改善,2004年修建門診部、住院部。現有醫務人員4人,病床8張。加強醫務人員的醫德醫風,提高服務質量,滿足就病人員求醫需求,截止2004年底,全鎮參加合作醫療人數為1483人。

旅遊資源

上察隅鎮地理位置特殊資源豐富,人文自然景觀壯觀。目前,全鎮旅遊景點有:阿扎村阿扎千年冰川,米古檀香木、仕中達瓊寺、精品木碗加工的木碗手工精藝品。為了增加上察隅鎮旅遊事業的發展,政府爭取資金修西巴珞巴民族村。

隨著西部大開發的不斷深入,加大了援助力度,在全鎮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充分發揮現有的資源優勢,狠抓機遇、同心協力,譜寫經濟繁榮、社會穩定、人民富裕和諧新上察隅。

民族文化

僜人民眾僜人民眾

察隅縣僜人民眾主要聚居於上察隅鎮、下察隅鎮,共有301戶、1457人,由於人口極少的原因,至今屬於未被認定民族。

僜人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無文字,以刻木、結繩、擺木棍(樹枝)記事。從衣著上看,僜人婦女一般都戴一對銀質長耳鼓,頭戴護額,頸項掛串珠或銀飾,穿筒裙,赤足;男子頭上都盤著長長的黑帕,戴一種銀耳環。婚姻主要是父權制下的買賣婚姻。無論男女都酷嗜菸酒。喪葬方式有土葬和火葬兩種,忌諱水葬。僜人信鬼不信神。西藏解放前,僜人大多居住在深山老林,房屋以樹枝、樹葉、乾草、獸皮等搭建,十分簡陋。生產工具也非常落後,主要有刀、箭、鏢、木棍等。農業實行刀耕火種,糧食產量低,一年中有半年以上靠採集野菜、野果和狩獵為生。由於生活水平極低,僜人的身體一般都比較矮小。西藏解放時,僜人仍處於原始社會家族制末期。1959年西藏實行了民主改革,在當地藏族和駐軍的幫助下,僜人走出了深山老林,居住到河谷台地,建立起了村寨家園,開始了真正人的生活。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後,國家加大了對僜人的扶持力度,幫助他們修建住房,開墾農田,興修水利,購買農業機械,生產生活都發生了質的變化。目前僜人主要以農業為主。農作物有水稻、玉米、高梁、大豆、綠豆、紅薯、甘蔗、西瓜等和各種蔬菜。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幫助下,如今僜人大多已擺脫貧困,過上了溫飽有餘的小康生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