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長兩短

三長兩短

三長兩短(sān cháng liǎng duǎn)指意外的災禍或事故。借指人的死亡。三長兩短是指一副棺材的三塊長板(底面和左右兩面,棺材蓋要最後蓋上,所以不算)和前後兩塊短板。因此“三長兩短”是暗指棺材,有危險和死亡之意。用現代話作一簡要複述:古時棺木不用釘子,用皮條把棺材底與蓋捆合在一起。橫的方向捆三道,縱的方向捆兩道。橫的方向木板長,縱的方向木板短,“三長兩短”即源於此。還有一種說法三長兩短是指把一個人完整的分開為兩條胳膊和兩條腿,外加上軀幹,剛好三長兩短。缺失任何部位都可謂之三長兩短。

基本信息

示例

三長兩短三長兩短

1、“萬一海兒有個~,那我也活不下去了。”(巴金《春》)

2、要是萬一李嫂子有~,真是可惜!(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

3:A小朋友要和B小朋友去打架C不同意,說道萬一你有個三長兩短......(這裡不會出現死亡,只是小孩打架)

4:A要去蓋2層民房做工,B不放心,道:爬梯子不安全,不去行嗎?萬一有個三長兩短......(這裡指出現事故,摔到胳膊或腿腳等部位,不會出現死亡)

解析:以上2個例子說明三長兩短不一定指人的死亡,在沒有死亡的情況下和棺材有什麼關係呢???

三長兩短更多的是指出現事故,人體的某個部位失去了!

三長兩短更多的體現一種擔憂和關懷!

近義詞

·山高水低

·一差二錯

反義詞

·安然無恙

歇後語

將“三長兩短”用作歇後語,意思是說人的五個手指頭兩邊矮。

燈謎

將“三長兩短”用作燈謎,謎底就是指人的五個手指。

典故

道家用燒香的速度來預測未來,比如三支香燃燒速度平等就是平安香,若是三支香兩長一短就是七日內家中穿孝服,兩短一長為壽祿。

道家最不願點的就是五支香,那是代表命數的香,其中三長兩短最為兇險,一旦出現三長兩短的催命香,除非有轉機否則劫數難逃。因此三長兩短就被用來形容催命死亡

三長兩短來自於棺材是不對的說法,是來自於燒香,指的的五支香三長兩短為催命香,後來用來被指為兇險

【出處】明·羅貫中《三遂平妖傳》:“萬一些後再有三長兩短,終不能靠著太醫活命。 ”

春秋時代越國鑄劍大師歐冶子鑄“三長兩短”五把神器:純鈞、磐郢(一說勝邪)、湛盧、巨闕和魚腸。其中純鈞、巨闕和湛盧為長劍,磐郢(勝邪)和魚腸為短劍。

因此五把神劍均鋒利無匹,故後人遇到事情的時候,三長兩短則成了意外災禍的代名詞。

辨析

中國的成語有不少源於史實或寓言故事,也有源於生活習俗的。這些成語大多容易找到出處,極少因年代久遠而不易搞清的。

有學者認為三長兩短指的是未蓋上蓋兒的棺材,因為棺材正好由三塊長木板、兩塊短木板構成一個匣子。棺材是用來裝死屍的,“三長兩短”在口語中常指意外的災禍、有生命危險的事故,或許與此有關。這位學者擔心隨著火葬制度的推行,後世見不到棺材也就搞不清“三長兩短”的來源了。有學者認為加上棺蓋就不是“三長兩短”而是“四長兩短”了,因為這樣無法下葬,可俗話通常用“一隻腳踏進棺材”來形容危險,不一定非得死亡,癱瘓、昏迷或者各種各樣身不由己、離死亡只差一步的狀況都可以適用,在瞻仰遺容哀悼時裡面的人也是睡在“三長兩短”里的。如果硬要加上棺蓋才作數,那另一種說法里的五把劍才是三長兩短,也必須得考慮其中有的劍,比如湛盧所代表的忠義正道寬厚慈祥是否與意外災禍的涵義相違背了。

對照《辭源》、《漢語大詞典》、《成語辭典》等書,“三長兩短均”只有釋義與例句,沒有出處。較早的例子有明朝的,如範文若《鴛鴦棒傳奇·恚剔》:“我還怕薄情郎折倒我的女兒,須一路尋上去,萬一有三長兩短,定要討個明白。”以後馮夢龍《醒世恆言·喬太守亂點鴛鴦譜》中也有:“倘有三長兩短,你取出道袍穿了,竟自走回,那個扯得你住!”。

《禮記·檀弓上》有如下記載:“棺束,縮二,衡三;衽,每束一”。“棺束者,古棺木無釘,故用皮束合之。縮二者,縮縱也。縱束者二行也。衡三者,橫束者三行也。衽,每束一者。衽,小要也,其形兩頭廣,中央小也。既不用釘棺,但先鑿棺邊及兩頭合際處作坎形,則以小要連之令固,並相對每束之處以一行之衽連之,若豎束之處則豎著其衽以連棺蓋及底之木,使與棺頭尾之材相固。漢時呼衽為小要也。”

用現代話作一簡要複述:古時棺木不用釘子,用皮條把棺材底與蓋捆合在一起。橫的方向捆三道,縱的方向捆兩道。橫的方向木板長,縱的方向木板短,“三長兩短”即源於此。衽原本指衣服的縫合處,此指連線棺蓋與棺底的木楔,兩頭寬中間窄,插入棺口兩旁的坎中,使蓋與棺身密合。衽與皮條聯用,就是為了緊固棺蓋。發展到後來用釘子釘棺蓋,既方便又快捷,衽也就逐漸被淘汰。三長兩短的捆棺材皮條也隨之消失,但這個詞語卻一直流傳下來,在現代漢語中也經常使用。

另一種說法為:鑄劍大師歐冶子(約公元前514年前後,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越國人)鑄過“三長兩短”五把名劍:純鈞、勝邪、湛盧、巨闕、和魚腸。其中純鈞、巨闕、和湛盧為長劍,勝邪和魚腸為短劍。由於這五把劍全都鋒利無比,故而三長兩短則成了意外災禍的代名詞。

純鈞劍:相傳為越國歐冶子所鑄。外觀精緻華美,觀之令人賞心悅目。雖距今年代久遠,但其鋒芒不減,斬金截鐵如同摧枯拉朽。

勝邪劍:相傳為越國歐冶子所鑄。在煉製過程中,歐冶子曾云:每鑄一劍,便鑄十惡。故此劍名曰勝邪。

湛盧劍:相傳為越國歐冶子所鑄。據《吳越春秋》記載,歐冶子一共獻給越王勾踐,共純鈞、勝邪、湛盧、巨闕、和魚腸五名劍,其中湛盧就列榜首。

巨闕劍:相傳為越國歐冶子所鑄。此劍刃長三尺有三,刃寬約五寸,重約五斤,揮動起來能穿銅釜,絕鐵糲,胥中決如粢米。

魚腸劍:相傳為越國歐冶子所鑄。小巧得能夠藏身於魚腹之中,刺客專諸曾用其一舉刺穿王僚的三層狻猊鎧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