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論宗的創立者吉藏

吉藏祖輩世奉佛門,其父後來也出家,法名道諒。 至吉藏7歲(一說13歲)時,道諒便讓他投法朗出家,學習經論。 武德六年(623年)五月,吉藏去世,世壽75。

三論宗的創立者吉藏

吉藏,俗姓安,本安息(今伊朗)人,先世避仇,移居南海交、廣(今越南、廣西等地)一帶,後來又遷居金陵而生吉藏。吉藏祖輩世奉佛門,其父後來也出家,法名道諒。早在孩提之年,道諒便帶吉藏去見真諦,真諦為他取名吉藏。道諒又常帶吉藏到興皇寺,聽法朗法師說經,有所領悟。至吉藏7歲(一說13歲)時,道諒便讓他投法朗出家,學習經論。14歲時從法朗學《百論》,至19歲便能為眾複述。吉藏口才極佳,又善於交際,所以很快便脫穎而出,“酬接時彥,綽有餘美,進譽揚邑,有光學眾”。吉藏受戒後,學解更進,聲望日高。陳桂陽王(伯謀)等對吉藏都極其尊敬,“吐納義旨,欽味奉之”。

開皇九年(589年),隋師平陳之際,道俗避亂,紛紛逃亡藏匿,吉藏乃率其徒眾,前往各寺蒐集佛教文疏,堆放於三間堂內。吉藏日後長於目學,著述注引宏博,實得力於此。

隋平定江浙之後,吉藏便移住會稽秦望山嘉祥寺,在那裡弘揚佛法近10年,從他受學者多至千餘人。後來人們便以他常住的寺號,稱他為嘉祥大師。

吉藏在會稽嘉祥寺時,曾開講《法華經》並自著章疏。及智□歸天台,他於開皇十七年(597年)致書延請。智□因病未赴,不久即圓寂。吉藏便從智□弟子灌頂聽天台宗義。

開皇末,晉王楊廣於揚州置四道場,延請僧道名流入住。吉藏也因其盛名入住慧日道場,倍受禮遇。開皇十九年(559年),楊廣入朝,邀吉藏等同行,吉藏到長安後被安置於日嚴寺。吉藏在長安弘法,聲譽日隆。據說,曇獻禪師曾延請吉藏敷演會宗,聽眾成千上萬,堂宇容不下,只好改在露天廣場宣講,“豪族貴游”與“清信道侶”紛紛傾囊布施,以致“財施填積”、“用既有餘”,吉藏除了將這些財物散建諸福田外,所余悉入無盡藏,委付曇獻掌管。隋文帝仁壽年間(601-604年)建成的高百尺的曲池大像,就是在吉藏的努力下才得以建成。

楊廣即位後,其子齊王楊□早聞吉藏盛名,便延請他蒞臨私第,邀集長安名僧名士60餘人舉行辯論會,請吉藏為論主。時有沙門僧粲,自號三國論師,以雄辯著稱,首先征問,吉藏“對引飛激,注贍滔然”,往返40餘回合,僧粲終於無言以對。這次辯論,大大提高了吉藏的知名度。

隋大業十三年(617年),李淵起兵反隋,入主長安。李淵(即唐高祖)召集名僧於虔化門會見,吉藏因德高望重被公推為代表。吉藏在應對時盛讚李淵於“四民塗炭”之時“乘時拯溺”。李淵也“欣然勞問,勤勤不覺影移”。隨後不久,吉藏便被任命為管理佛教事務的“十大德”之一。吉藏輪流駐鍚實際、定水二寺,後又應齊王元吉之請移住延興寺。吉藏晚年也很受唐皇室禮遇,吉藏年老氣衰,朝廷便頻遣中使敕賜良藥。武德六年(623年)五月,吉藏去世,世壽75。臨終前,吉藏草遺表奉獻,又給儲後、諸王遺啟。唐高祖詔令慰贈,東宮以下諸王也並致書慰問。

吉藏一生講“三論”百餘遍,《法華》300餘遍,《大品》、《智論》、《華嚴》、《維摩》等經數10遍。他的著述不少,主要的著作有《中觀論疏》10卷、《百論疏》3卷、《十二門論疏》3卷、《三論玄義》1卷。《大品般若經疏》10卷、《法華經義疏》13卷、《法華經玄論》10卷等。龍樹的《中論》、《十二門論》與提婆的《百論》,並稱“三論”,為大乘空宗的基本論著。吉藏給“三論”作疏,實際上就是將龍樹、提婆等的“三論”思想予以中國化,並在此基礎上,創立了中國佛教三論宗。吉藏弘法50餘年,造就弟子很多,見於記載的有:襄陽智拔、丹陽智凱、揚都智凱、滎陽智命,以及慧灌等。慧灌,高麗國人,後入日本傳弘三論,被稱為日本三論宗的始祖。

吉藏博學、多識、善辯,與陳、隋、唐皇室關係密切,因而名氣很大,但他不善御眾,加之以“愛狎風流,不拘檢約”,所以也時或受到非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