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笑圖

天子臨潯陽,遠公不出山①。 匡廬高九疊,峻絕不可攀②。 陶:東晉大詩人陶淵明。

詩詞原文

天子臨潯陽,遠公不出山①。
胡為遇陶陸,過溪開笑顏①
匡廬高九疊,峻絕不可攀②。
畫圖寫遺像,清風滿塵寰③。

注釋譯文

①天子:此處指東晉權臣桓溫。桓溫(312-373),東晉譙國龍亢(今安徽省懷遠縣)人。桓彝之子,明帝之婿。以軍功官至大司馬,威權日盛。專擅朝政,隨意廢立。曾向人說道:“既不能流芳後世,不足復遺臭萬載耶!”擬廢晉而自建王朝,事未及成而死。潯陽:古郡縣名,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桓溫嘗任潯陽刺史。遠公:指慧遠大師。桓溫至潯陽,召見慧遠大師,大師不應召,作《沙門不敬王侯論》以對。②胡為:為什麼。陶:東晉大詩人陶淵明。陸:南朝宋著名道士。過溪句:謂陶陸來訪,慧遠大師送客時,因交談投機,遂忘平日習慣,越過虎溪,引起寺後老虎大吼,三人相視大笑。按陸修靜與慧、陶並不同時,此為傳說附會之言。③匡廬:廬山。九疊:重重疊疊,極言山峰層疊之眾。另廬山有九疊屏,以瀑布著名。峻絕:極其險峻。④寫:繪畫。遺像:指上述三人的三笑形象。清風:猶言高風,清雅的風操。塵寰:人世間。

詩詞鑑賞

虎溪三笑,本為淨土宗始祖慧遠大師在名勝匡廬的一段著名佳話,後人以此題材作有《三笑圖》。如蘭所作此詩,表面看來似乎僅僅是敘述本事,實則借似抒發作者自己的情懷:追慕遠古高賢的俾睨世俗、皈依自然的高風亮節。詩寫得格調清新,節奏明朗,可諷可誦,很有韻味。

作者簡介

,元末明初浙江杭州天竺寺僧。字古春,號支離,富陽(今屬浙江省)人。生卒年、俗姓均不詳,大約公元1366年前後在世。少習儒業,與夢觀守仁俱游楊維楨之門。後出家,居杭州天竺山。明成祖永樂初年,召四方高德名僧於京,校理經律論三藏,蘭公名列首位,極受優寵。善相術,曾相於謙於其幼時,稱為救世之才而惜不令終。與守仁最契,仁公逝後,為之編定《夢觀集》六卷。蘭公長文才,善詩賦,詩風超邁俊豪,時有靈氣,當時享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