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益鄉

三益鄉

三益鄉位於石柱縣腹心地帶,距石柱縣城32公里,是典型的中低山區。全鄉幅員面積23.8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三益鄉積22800畝,耕地面積5205畝(田3905畝,土1450畝)。全鄉地貌呈由東偏北向西偏南高低走向,從南到北被四大河流橫向切割成“三山四壑”。全鄉海拔從820到1450米,境內最高峰為三堆山1450米。全鄉轄寨上村、大堡村、新田村、中堆村四個行政村,十個片區。22個村民小組,1710戶,5612人。全鄉共有黨員136名。

基本信息

三益鄉位於石柱縣腹心地帶,距石柱縣城32公里,是典型的中低山區。全鄉幅員面積23.8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
三益鄉三益鄉
積22800畝,耕地面積5205畝(田3905畝,土1450畝)。全鄉地貌呈由東偏北向西偏南高低走向,從南到北被四大河流橫向切割成“三山四壑”。全鄉海拔從820到1450米,境內最高峰為三堆山1450米。
全鄉轄寨上村、大堡村、新田村、中堆村四個行政村,十個片區。22個村民小組,1710戶,5612人。全鄉共有黨員136名。

基本情況

三益鄉位於石柱縣腹心地帶,距石柱縣城32公里,是典型的中低山區。全鄉幅員面積23.8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
三益鄉三益鄉
積22800畝,耕地面積5205畝(田3905畝,土1450畝)。全鄉地貌呈由東偏北向西偏南高低走向,從南到北被四大河流橫向切割成“三山四壑”。全鄉海拔從820到1450米,境內最高峰為三堆山1450米。境內有小(二)型水利樞紐——茶園溝水庫及茶園溝大堰,蓄水庫容14萬立方米,可控灌耕地面積5000多畝。三(益)悅(來)公路由北向南貫通寨上村、大堡村,三(益)橋(頭)公路由西南向東北沿新田村、寨上村、大堡村分界線直通三益場鎮。全鄉村道公路共有10條,形成了三益鄉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全鄉公路里程達到42公里。
全鄉轄寨上村、大堡村、新田村、中堆村四個行政村,十個片區。22個村民小組,1710戶,5612人。全鄉共有黨員136名。建立基層農村黨支部4個,政府機關和國小黨支部各1個。現有三益國小、三益中心衛生院、獸醫站、信用社三益代辦點、郵政局三益代辦點等鄉級部門。
成立了辣椒專業合作社及協會、長毛兔專業合作社及協會兩大產業經濟合作組織,組建了農村公路養護協會,重組並規範了計畫生育協會。全鄉的主要產業為以辣椒產業為主的經濟作物種植業、以長毛兔為主的畜牧養殖業和外出務工收入。
三益鄉辣椒生產歷史悠久,地產朝天紅尖椒、七姊妹、王中王、牛角椒以鮮紅、肉厚、味辣、籽少、油氣充足聞
三益鄉三益鄉
名。1965年曾出口伊斯蘭卡,但因量少和市場波動,長期未得到發展。1999年,中共三益鄉委員會鄉政府提出把歷史上形成的三益辣椒種植優勢轉化未農業支柱的構想得到縣區領導和民眾的支持,經過種植對比,篩選出適合三益種植的品種。2000年發動民眾種植辣椒1008畝,產鮮椒950噸,創產值228萬元,農民人均創收427.3元,2001年,乘勢而上,於8月3日,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註冊了“三益牌”商標,2003年,三益鄉成立了石柱縣第一個辣椒生產合作社聯合社,下有4個專業社,形成了“農工貿”“產供銷”一體化的經營模式,增強了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成為三益鄉新的經濟成長點。
長毛兔產業發展歷史悠久,自70年代起步發展以來,規模逐漸擴大。現已圈存長毛兔40000餘只,其中500隻大戶1個,300隻大戶4個,200隻大戶10個,100隻大戶96個。僅此項產業可使人均增收450元以上。
近幾年來勞務經濟收入也成為三益鄉的又一經濟成長點。三益鄉是山區農業鄉,總人口5668人,其中農業人口5550人,到2007年,外出務工人數1863人,勞務收入1000多萬元,為家鄉掙回發展資金480多萬元以上,占總收入的50%以上。為家鄉的發展、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社會發展

境內有小(二)型水利樞紐——茶園溝水庫及茶園溝大堰,蓄水庫容14萬立方米,可控灌耕地面積5000多畝。
三益鄉三益鄉
(益)悅(來)公路由北向南貫通寨上村、大堡村,三(益)橋(頭)公路由西南向東北沿新田村、寨上村、大堡村分界線直通三益場鎮。全鄉村道公路共有10條,形成了三益鄉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全鄉公路里程達到42公里。
建立基層農村黨支部4個,政府機關和國小黨支部各1個。現有三益國小、三益中心衛生院、獸醫站、信用社三益代辦點、郵政局三益代辦點等鄉級部門。
成立了辣椒專業合作社及協會、長毛兔專業合作社及協會兩大產業經濟合作組織,組建了農村公路養護協會,重組並規範了計畫生育協會。全鄉的主要產業為以辣椒產業為主的經濟作物種植業、以長毛兔為主的畜牧養殖業和外出務工收入。

特色農業

三益鄉辣椒生產歷史悠久,地產朝天紅尖椒、七姊妹、王中王、牛角椒以鮮紅、肉厚、味辣、籽少、油氣充足聞名。1965年曾出口伊斯蘭卡,但因量少和市場波動,長期未得到發展。1999年,中共三益鄉委員會鄉政府提出把歷史上形成的三益辣椒種植優勢轉化未農業支柱的構想得到縣區領導和民眾的支持,經過種植對比,篩選出適合三益種植的品種。2000年發動民眾種植辣椒1008畝,產鮮椒950噸,創產值228萬元,農民人均創收427.3元,2001年,乘勢而上,於8月3日,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註冊了“三益牌”商標,2003年,三益鄉成立了石柱縣第一個辣椒生產合作社聯合社,下有4個專業社,形成了“農工貿”“產供銷”一體化的經營模式,增強了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成為三益鄉新的經濟成長點。

經濟建設

長毛兔產業發展歷史悠久,自70年代起步發展以來,規模逐漸擴大。現已圈存長毛兔40000餘只,其中500隻大戶1個,300隻大戶4個,200隻大戶10個,100隻大戶96個。僅此項產業可使人均增收450元以上。
近幾年來勞務經濟收入也成為三益鄉的又一經濟成長點。三益鄉是山區農業鄉,總人口5668人,其中農業人口5550人,到2007年,外出務工人數1863人,勞務收入1000多萬元,為家鄉掙回發展資金480多萬元以上,占總收入的50%以上。為家鄉的發展、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三益鄉位於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部,距縣城44千米。轄寨上、大堡、新田、中堆4個行政村。
[代碼]500240207:~201寨上村 ~202大堡村 ~203新田村 ~204中堆村
[沿革]明屬豐都縣南賓里,1942年劃入石柱縣中益鄉,1946年析置三益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7年,面積23.7平方千米,人口0.5萬,鄉政府駐三益場,轄寨上、大堡、新田、中堆、4個行政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