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益三

楊益三

楊益三(1873-1924) 字常謙,號益三,人稱“三蛇六”,廣東遂溪人。年輕時當過僱工,乾過雜役,清末在廣州灣法租界赤坎市(今湛江市赤坎區)開鋪經商,辛亥革命前曾任廣州灣商會董事。清宣統二年(1910年),孫中山胞兄到廣州灣秘密發展同盟會員,楊益三加入同盟會。翌年武昌起義,他負責在廣州灣(今廣東湛江市)籌款,支持欽廉、防城、鎮南關等戰役的給養。辛亥革命後,益三不願為官,仍以經商至終,享年52歲。卒後,國民黨軍政要員汪清衛、林森、孫科等為其撰寫墓碑或題匾。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楊益三,字常謙,外號“天蛇六”,今遂溪縣黃略鎮文車村人,生於1873年,青年時當過僱工、雜役,做過豆腐小本生意,後到 赤坎大通街開鋪經商。

湛江的第一個同盟會會員楊益三1905年8月,孫中山創建中國同盟會,為進一步發展會員,建立基層組織,壯大反清力量,推動革命進程。1907生,孫中山委派胞兄孫眉,以同盟會南方支部副部長身份(正部長為胡漢民)、,秘密潛入 廣州灣(湛江市前身),籌建同盟會廣州灣機關。孫眉經友人介紹,結識赤坎商人楊益三,初入住楊在大通街開設的榮興號商鋪,以經商為掩護,從事革命活動。楊益三在孫眉的影響下,由孫眉當介紹人,盟誓加入同盟會,是廣州灣發展的第一個同盟會會員。

位於麻章西塘鄉楊益三墓園 位於麻章西塘鄉楊益三墓園

楊為人忠厚,信譽較好,講究義氣,被同業推選為廣州灣商會董事。他對腐敗的清朝政府極為不滿,接受孫中山的共和思想。孫眉到廣州灣後,以赤坎為落腳點,他大力協助孫眉開展工作。楊益三加入同盟會後,是廣州灣機關領導成員之一,擔任理財一職。

參加起義密謀,負責廣州灣籌款支持反清鬥爭。所籌餉銀,供給同盟會在1907年9月至1908年4月先後舉行的防城,鎮南關,欽廉,上思等西南邊疆6次武裝起義,沉重打擊和動搖清朝統治,鼓舞和大壇反清革命鬥志。辛亥革命時,與孫眉一道,發動同盟會員,組織雷州三屬、高州六屬軍民起義光復,奔走聯絡,不遺餘力,貢獻甚大,是民國革命的元老。民國建立後,看不慣國民黨內的爭權奪利,毅然棄政從商,重操舊業,繼續在 廣州灣經商。

楊益三墓園紀念亭,亭中有汪精衛撰寫的墓碣 楊益三墓園紀念亭,亭中有汪精衛撰寫的墓碣

1924年夏曆6月14日,楊益三病逝故里,享年52歲,葬於麻章西塘鄉。其墓園很大,墳瑩、涼亭、墓道、欄桿均由水泥磚石砌成。汪精衛為其撰寫墓竭,竭文有楊益三在孫眉影響下從事革命記述:“當總理提倡革命,密令同志孫眉在廣州灣組織機關,相機行事。君慷慨慕義,毅然加入同盟會,對防城,鎮南關,欽廉,上思諸役,始終相從。所有籌餉密謀,事靡巨細,恆視其力之所至,未嘗諉責”。墓志銘則由當時中山大學教授石光瑛所作。墓園四周有民國要員碑文,林森題“岵屹瞻依”,孫科題“山高水長”,遂溪縣長岑滌群題“高山仰止”。楊益三的墓園保存尚好,是市的文物保護單位。

人物家庭

楊益三生有兩子兩女,只有次子楊柱國從政,日本明治大學畢業,相繼擔任過文昌、和平、電白等縣縣長職務。1935年辭官回廣州灣開鋪經商,較大的商鋪有赤坎歐亞大酒店。

後世紀念

坐落於赤坎市區的楊益三紀念堂舊址 坐落於赤坎市區的楊益三紀念堂舊址

楊益三的後人曾在赤坎泰安街祖居旁,建有“ 楊益三紀念堂”,中西合璧結構,宏偉壯觀,至今仍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