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橋鄉

三橋鄉

三橋鄉位於河南省汝南縣城南15公里,總面積127平方公里,轄24個行政村,312個村民小組,6萬人,10.7萬畝耕地,是汝南縣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農業大鄉。地理位置優越,自然環境優美,這裡位於準北平原,天中之最中,勢平坦,特產豐富,交通十分便利。這裡具有悠久的歷史人文景觀,北臨豫南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汝南,亞洲最大的佛教寺院南海禪寺;南有流芳於世的梁祝故里;西有風景宜人的宿鴨湖水庫,境內還有歷史上著名的月台寺和劉莊寨遺址。

基本信息

基本情況

1958年建三橋公社,1983年改鄉。

三橋鄉位於河南省汝南縣城南15公里,轄24個行政村,312個

村民小組,6萬多人,全鄉面積127平方公里,10.7萬畝耕地,是汝南縣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農業大鄉。

2011年8月鄉改鎮,更名為三橋鎮。

地理條件

三橋鄉位於淮北平原,地勢平坦,物產豐富,交通十分便利。西距107國道,京深高速公路、京廣鐵路30公里,省道開龔公路貫穿全境,鄉村道路四通八達。這裡北臨豫南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汝南;亞洲最大的佛教寺院南海禪寺;南有流芳於世的梁祝故里;西有風景宜人的宿鴨湖水庫,境內還有歷史上著名的月台寺和劉莊寨遺址。

行政村劃分

三橋鄉共有24個行政村,分別是:桂莊、魏莊、胡莊、臻頭河、沙口、伍灣、劉寨、君於、韓莊、安莊、秫桿鋪、秧湖、褚莊、賀屯、殷店、馬莊、唐寺、野豬崗、辛莊、廖屯、杜莊、霍埠口、楊莊、余崗。

[代碼]411727202:~200桂莊村 ~201魏莊村 ~202胡莊村 ~203臻頭河村 ~204沙口村 ~205伍灣村 ~206劉寨村 ~207君於村 ~208韓莊村 ~209安莊村 ~210秫桿鋪村 ~211秧湖村 ~212褚莊村 ~213賀屯村 ~214殷店村 ~215馬莊村 ~216唐寺村 ~217野豬崗村 ~218辛莊村 ~219廖屯村 ~220杜莊村 ~221霍埠口 ~222楊莊村 ~223餘崗村

農業資源

三橋鄉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水質優良,適宜多種動植物生長,農副產品豐富。全鄉主要盛產小麥、玉米、花生、棉花、蔬菜、花木等,常年種植優質小麥9.5萬畝,玉米5萬畝、花生4.2萬畝,棉花8000畝,花木5000畝。養殖業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目前,已形成生豬、波爾山羊、肉牛、家禽四大支柱產業,全鄉年存欄生豬10萬頭,山羊4萬多隻,肉牛1.8萬頭,家禽100萬多隻。

鄉鎮企業

目前,全鄉已發展鄉鎮企業10餘家,主要有青島"雙星"集團投資興建的三橋制幫廠,台灣著名客商投資建成的臻頭河花木繁育基地,以及奮進糧油設備廠、雙龍木業有限公司、許昌駱駝鞋業公司三橋分公司、好男兒門窗廠、製糖廠、日日升麵粉廠、國華麵粉廠等企業,發展民營企業16家,引進種養加項目21個,發展個體工商戶480多戶。全鄉現在造廠、磚窯廠、棉花廠,鄉林場等400餘畝土地閒置資產,尚未盤活,是投資可利用的有利場地。

勞動力資源

三橋鄉總人口6萬多人,其中農業人口占90%以上,農村勞動力大量剩餘,全鄉每年外出務工人員達2.2萬多人,年勞務收入1億多元。目前,全鄉2萬多青壯年勞動力中,有各類技術特長的1500多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5500多人,國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3萬多人。

投資環境

基礎設施相互配套,達到水、電、路、通訊"四通"。目前,重新擴建了三橋集三里長街,並建了兩個專業市場。全鄉交通便利,溝河交錯,水資源豐富,電力充沛,建有3.5萬千伏變電站一座;通信發展迅速,可直撥國內外。同時,鄉政府所在地還開辦教育、醫療、郵政、運輸等業務,並設有新華書店、影劇院和歌舞廳等,文化娛樂生活十分活躍。目前,全鄉已發展鄉鎮企業10餘家,主要有青島“雙星”集團投資興建的三橋制幫廠,台灣著名客商投資建成的臻頭河花木繁育基地,以及農用機械廠、富源飲料廠、製糖廠、日日升麵粉廠等企業.,發展民營企業16家,引進種養加項目21個,發展個體工商戶480多戶。全鄉現有造紙廠、磚窯廠、棉花廠、鄉林場400餘畝土地等閒置資產,尚未盤活,是投資可利用的有利場地。

相關信息

三橋鄉念好“四經”助農增收

2007年以來,汝南縣三橋鄉認真貫徹中央1號檔案精神,把促進農民增收作為重中之重來抓,立足鄉情,制定措施,著力念好“四經”。

一是念好特色種植“經”。該鄉根據各村不同種植特色,劃分了區域板塊,建立了優質小麥、花木、麥棉套種、溫棚等四大基地,實行區域化種植、規模化發展、產業化經營,積極發展訂單農業和標準農業,今年擴大麥棉套種面積5000畝,花木面積2000畝,溫棚150多座。

二是念好畜牧養殖“經”。該鄉發展壯大以賀屯、唐寺、沙口、楊莊等為主的生豬基地,以安莊、殷店、野豬崗為主的養羊基地,以賀屯為主的肉牛養殖基地,擴大培育一批養殖專業村、養殖大戶,力爭今年畜牧業總產值達到1億元。

三是念好生態林業“經”。該鄉在鞏固前兩年造林成果的基礎上,今春又發動民眾廣栽速生楊10萬餘棵,全部落實了林權,成材後可增加農民收入2000萬元。

四是念好勞務輸出“經”。為積極引導農民外出務工,該鄉及時與各職介機構,用人單位和勞動部門等開展聯合與合作,為農民提供用工信息、技術培訓、政策諮詢等服務,並做好外出人員的組織協調和管理工作。目前,全鄉已輸出勞務人員1.2萬人,年可增加收入6000萬元。

三橋鄉每周“會診”化解矛盾

如何及時化解民眾中的矛盾糾紛?2007年年初以來,汝南縣三橋鄉黨委、鄉政府實行每周“會診”制度,妥善解決矛盾糾紛問題,深受民眾好評。

該鄉以關注民生、化解矛盾糾紛、確保農村穩定為切入點,組織鄉、村幹部進村入戶發放調查表,深入排查民眾中的矛盾糾紛,並在全鄉24個行政村設立了矛盾糾紛排查點。每村推薦2至3名德高望重的農民為信息員,負責收集民眾中的矛盾糾紛問題。各村每周向鄉政府匯報一次排查情況,鄉黨委、鄉政府對排查出的矛盾糾紛,及時召開領導班子會議進行“會診”,梳理歸類,該哪個部門解決交給哪個部門,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結果。實行每周“會診”制度以來,該鄉已先後幫民眾解決了計畫生育、宅基地、修路等方面的問題36個,促進了全鄉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

三橋鄉落實林權百分百

2007年初以來,汝南縣三橋鄉在抓好植樹造林的同時,積極深化林業產權制度改革,重視林業產權落實,全鄉所有新栽樹苗全部辦理了林權證。

該鄉為徹底解決年年植樹不見樹的問題,提高樹木成識率,鄉政府根據林業的有關法律法規,及時召開了林業產權專題會議,按照“明晰林木所有權,合理流轉使用權,搞活經營管理權”的原則,強力推進林權制度改革,政府只要綠化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留給農民,對已經綠化的路、溝、河、荒灘地及綠色通道上的樹木,採取拍賣、承包、股份制合作等形式,落實林業產權。同時,組織鄉、村幹部對林權落實工作做好宣傳,嚴格操作,簡化辦證手續,解決後顧之憂。植樹的民眾只需本人寫出申請、村幹部簽字、村委蓋章後,到鄉林業站便可順利拿到林權證。止目前,該鄉植樹15萬棵,辦理林權證1600多本,辦證率達到10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