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楊[明代台閣體詩文代表人物]

三楊[明代台閣體詩文代表人物]

三楊,指楊士奇、楊榮、楊溥,為明代台閣體詩文的代表人物。三人均歷仕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四朝,先後位至台閣重臣,正統時加大學士銜輔政,人稱三楊。以三楊為代表的台閣體詩文,內容上歌功頌德,粉飾現實;藝術上追求雅正,流於平實。永樂至成化年間,明代文壇幾乎為台閣體壟斷。時人鹹稱楊士奇有學行,楊榮有才識,楊溥有雅操。又以居所,稱士奇為西楊、榮為東楊、溥為南楊。

基本信息

簡介

明代"台閣體"詩文的代表人物楊士奇楊榮楊溥
楊士奇(1365~1444),江西泰和人。楊榮(1371~1440),福建建安(今建甌)人。楊溥(1372~1446)湖廣石首(今屬湖北)人。

政客

楊榮、楊溥、楊士奇擔任內閣成員的洪熙、宣德以至正統時期的內閣被稱為“三楊內閣”。他們在任輔臣期間,安定邊防、整頓吏治、發展經濟,使明朝的國力繼續沿著鼎盛的軌道發展,並使明代閣臣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由原來的皇帝辦事員轉變為具有丞相性質的輔臣,他們因此被史家視為名臣。明人焦竑《玉堂叢語》卷七中有言:“正統間,文貞(楊士奇)為西楊,文敏(楊榮)為東楊,因居第別之。文定(楊溥)郡望,每書南郡,世遂稱南楊。西楊有相才,東楊有相業,南楊有相度。故論我朝賢相,必曰三楊。”

楊士奇

楊士奇楊士奇
楊士奇(1365—1444),名寓,字士奇,號東里,江西泰和人。因其居地所處,時人稱之為“西楊”。“三楊”中,楊士奇以“學行”見長,先後擔任《明太宗實錄》、《明仁宗實錄》、《明宣宗實錄》總裁。楊士奇年幼時,家庭貧寒,父親早逝,更為孤兒寡母的生活雪上加霜,其母改嫁。楊士奇隨繼父曾改姓羅。嚴酷的生活環境造就成他勤奮好學、堅韌不拔、寬容嚴謹的優秀品格。曾在湖廣江夏(今湖北武昌)等地授徒自給。建文元年(1399),朝廷準備修撰《明太祖實錄》,從社會上徵集文人參加。因學行出眾,楊士奇屬於應徵之列。由此契機,楊士奇以布衣身份進入翰林院,充當了編纂官。不久,吏部尚書張紞考察編纂工作,發現楊士奇是個難得的人才,便將其提拔為吳王府審理副。朱棣經過靖難之役登上了皇帝的寶座,為了保證政局的穩定,將楊士奇等人由翰林院選入內閣,參與國家的大政方針,同時楊士奇被晉升為翰林院侍講,正式開始了從政的生涯。永樂二年(1404),朱棣選拔他為輔助皇太子的官僚,於是他和後來的皇帝朱高熾結下了難得的師友之緣。不久,楊士奇晉升為左中允(正六品官)。永樂五年再次升任左諭德(從五品官),輔助左春坊大學士承擔太子的檔案往還及學習的有關事務,同時兼任翰林院侍講,承擔為皇帝講讀經史的任務。在當時的太子朱高熾與其弟朱高煦為爭奪皇位而進行的明爭暗鬥中,楊士奇成為堅定的太子派,後來終於將朱高熾推上了皇帝寶座。永樂二十二年(1424),朱棣去世,朱高熾即位,是為明仁宗,楊士奇被提拔為禮部左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自然,楊士奇備受仁宗的信任與恩寵,並在仁宗去世後,繼續成為宣宗朱瞻基的首席顧命大臣。正統九年,楊士奇去世,諡號文貞。

楊榮

楊榮楊榮
楊榮(1371—1440),初名子榮,字勉仁,建安(今福建建甌)人 建文二年(1400),楊榮考中進士,被授予翰林院編修。建文四年,朱棣進入南京,楊榮和解縉、楊士奇等一同迎附。其性警敏通達,善於察言觀色,在文淵閣治事三十八年,謀而能斷,老成持重,尤其擅長謀劃邊防事務。然而由於其恃才自傲,難容他人之過,與同事常有過節,並且還經常接受邊將的饋贈,因此往往遭人議論。楊榮一生中最大的貢獻在於謀劃邊防,尤其是在明成祖時最為突出。朱棣即位後,蒙古三部雖然處在分裂仇殺之中,卻並未歸附明朝。為了解決蒙古問題,朱棣一方面直接針對蒙古三部採取分化瓦解的措施,另一方面著力於東北和西北地區的經營,形成控制蒙古地區的一把鉗子。在實施這一戰略過程中,楊榮先後被派往甘肅和寧夏。楊榮恪盡職守,詳細地了解山川形勢、軍事配備、軍民士氣、城堡建設,然後提出自己的構想及對策,朱棣予以充分的鼓勵並加以採納。明永樂二十年七月十八日,朱棣在征蒙古回師途中病逝於榆木川,隨從宦官馬雲等人不知所措,與楊榮、金幼孜密商如何處置。楊榮指揮若定,與金幼孜商議,認為離北京尚遠,為防止軍心渙散,應秘不發喪。他們用錫鑄椑將朱棣屍體收殮起來放在車中,每到一地進膳和平時一樣,明軍渾然不覺。楊榮和海壽先回京師,向太子報告情況,決定處理方法。結果,朱高熾順利地即位,國家政局未發生絲毫的騷動。楊榮因貢獻突出,被晉升為太子少傅、謹身殿大學士兼工部尚書,並食三祿。正統五年,楊榮在回鄉的路上去世,被追贈為太師,諡號文敏。

楊溥

楊溥楊溥
楊溥(1372—1446),字弘濟,湖廣石首(今屬湖北)人。他和楊榮同為建文二年進士,同授編修,但是兩人的仕途經歷卻大不相同。楊榮因其後被檢入內閣,又不斷跟隨成祖北征而成為永樂朝的近臣。楊溥卻因為被選侍太子朱高熾為洗馬,成為太子身邊的官僚,也因此而遭到漢王朱高煦奪嫡的威脅,並且一度為這場奪嫡鬥爭而入獄。朱高熾即位後的第三天,楊溥被授官翰林學士,重新開始了他的官場生涯。宣宗即位後,楊溥進入內閣,開始與楊士奇、楊榮等閣臣共掌機要。待到正統初年,“三楊”便完全以三朝元老而構成了一個最為穩定的政治三角。楊溥與楊士奇和楊榮在性格處事上有著很大的區別,他在為人處事上有時顯得過於謹慎,就連上朝時也總是低頭循牆而行。但是像他那樣已經取得了內閣重臣地位的人物,這種小心謹慎的舉止,又給人一種老成穩重的感覺,更何況楊溥本人在律己方面又確實足以作為百官的楷模。正統十一年,楊溥去世,諡號文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