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平腳

古體詩的平仄運用上,多用“三平腳”。即每句詩的最後三個字用平生腳。近現代詩則盡力避免這折喔那個三平腳。

簡介

每一詩句最後三個字都用平聲字,稱為“三平腳”。古體詩在平仄的運用上,多用“三平腳”,而近體詩則要極力避免使用“三平腳”。古詩使用三平腳,不是單純的以三個平聲字結句,而且也要求上句的第二字用平,第五字用仄,然後以對句的三平腳應之。

舉例

王士禎《古詩平仄論》說:“出句終以二、五為憑,落句終以三平為式。”這些出句和對句,都不能雜人律句。像韓愈《華山女》詩就是如此。三平腳的句子,如孟浩然《仲夏歸漢南園》詩:“嘗讀高士傳,最嘉陶江君丶“陶江君”三字俱是平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