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島由紀夫:金閣寺

三島由紀夫:金閣寺

《三島由紀夫:金閣寺》是三島由紀夫創作的長篇小說,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三島由紀夫:金閣寺三島由紀夫:金閣寺
作 者:三島由紀夫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條形碼:9787532744565 ; 978-7-5327-4456-5

I S B N :9787532744565

出版時間:2009-1-1

開 本:16開

頁 數:227

定 價:24 元

特色

人類容易毀滅的形象反而浮現永生的幻想,而金閣堅固的美反而露出毀滅的可能性,三島獨特美學觀成熟的標誌。本書描寫青年溝口素來因自己的生理缺陷而自卑並甚而失去生活的信心和樂趣,唯一的精神支柱是寄託於名勝古蹟金閣寺的對美的追求,但又日漸感覺美的永恆存在是對世俗人生追求的阻礙,於是終於一把火燒了金閣寺,擺脫了“美”對人生的禁錮。美概括了各部分的爭執、矛盾和一切的走調,並且君臨其上!它如同用金粉一字一字準確地抄錄在深藏青底冊頁上的納經一樣,是一幢在無明長夜里用金粉築成的建築物。然而我不知道,美是金閣本身,還是美是與籠罩著金閣的這虛無之夜同一性質的東西!恐怕兩者都是美。美既是細部,也是整體,既是金閣,也是籠罩金閣之夜。這么一想,過去曾令我苦惱的金閣之美的不可解,仿佛解了一半。因為倘使審視一下其細部的美,諸如柱子、欄桿、板窗、板門、花頭窗、寶形造型的屋頂……法水院、潮音洞、究竟頂、漱清亭……池面的投影、小島群、松樹乃至泊舟石等等細部的美,就可知道美決不是在細部終了、在細部完結的,任何一部分都包含著下一個美的預兆。細部的美,其本身就充滿著不安。它夢想著完整卻不知完結,被唆使著去追尋下一個美、未知的美。而且,預兆聯繫著預兆,一個一個不存在於這裡的美的預兆,可謂形成了金閣的主題。這種預兆,原來就是虛無的兆頭。虛無,原來就是這個美的結構。因而,美的這些細部的未完成便自然而然地蘊含上虛無的預兆,各部分木材比例精細的這座纖巧的建築物,就像瓔珞在風中飄蕩似的,在虛無的預感中戰慄。

內容簡介

本書是日本著名作家,“日本傳統文學的驕子”,曾兩次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的三島由紀夫的一部重要作品,發表於1956年,曾獲日本第八屆讀賣文學獎。小說取材於金閣寺1950年被僧徒焚毀的真實事件,描寫年輕的僧徒林養賢出於對金閣寺美的妒忌,縱火燒毀金閣寺的犯罪過程,刻畫僧徒對傳統美既愛又恨的扭曲心態。作品以金閣寺與人生相比,描寫美與人生,藝術與人生的悲劇關係。

文章節選

《金閣寺》是日本著名作家,“日本傳統文學的驕子”,曾兩次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的三島由紀夫的一部重要作品,發表於1956年,曾獲日本第八屆讀賣文學獎。小說取材於金閣寺1950年被僧徒焚毀的真實事件,描寫年輕的僧徒林養賢出於對金閣寺美的妒忌,縱火燒毀金閣寺的犯罪過程,刻畫僧徒對傳統美既愛又恨的扭曲心態。作品以金閣寺與人生相比,描寫美與人生,藝術與人生的悲劇關係。

相關資料

第一章我幼年時代,父親常常同我講金閣的故事。我出生在舞鶴東北一個伸向日本海的荒涼的海角。父親老家不是這裡,而是舞鶴東郊的志樂。根據眾人的懇切期望,父親遁入空門,當了偏僻的海角寺廟的住持,在當地娶了妻子,生下了我。在成生海角的寺廟附近,沒有合適的中學。不久,我便離開雙親膝下,寄養在老家的叔父家中,從這裡徒步走讀於東舞鶴中學。老家陽光充足,但是,在一年之中的11月、12月,即使是萬里無雲的晴朗日子,一天也要下四五次陣雨。我的變化無常的情緒,可能就是在這塊土地上培養起來的。五月黃昏,從學校回到家裡,我經常從叔父家的二樓書齋眺望對面的小山。承受著夕照的翠綠的山腰,恍如在原野中央豎起的一扇金屏風。目睹這番景象,我就聯想起金閣來了。從照片上或教科書里,我經常看到現實的金閣,然而在我心中,父親所講的金閣的幻影,遠勝於現實的金閣。父親決不會說現實的金閣是金光閃閃之類的話。按父親講述,人世間再沒有比金閣更美的東西了。同時,我內心裡從金閣這個字面及其音韻所描繪出的金閣,是無與倫比的。每次看見陽光在遠處的水田裡閃耀的時候,我都會疑是肉眼看不見的金閣的投影。成為福井縣和京都府分水嶺的吉場嶺,正好坐落在正東的方向。太陽從這山嶺附近升起。它與現實的京都是正相反的方面,然而我透過山谷的晨曦卻看見了金閣高聳雲天。就這樣,金閣處處皆是,而在現實里卻看不見。在這一點上,它酷似這塊土地上的海。舞鶴灣位於志樂村西邊四公里多地,海被山巒遮擋,看不見了。但這塊土地上總是飄蕩著一種預感到海似的東西。偶爾,風絲也送來了海的氣息。海上一起風暴,海鷗群就紛紛逃命,飛落在這一帶的田野上。我體弱,不論跑步還是練單槓都輸給人家,再加上天生結巴,我就愈加畏首畏尾了。而且大家都知道我是寺廟住持的孩子。頑童們模仿口吃和尚結結巴巴誦經,在取笑我。說書說到結巴的偵探出場的段落,他們就故意讓我念給他們聽。結巴,不消說在我和外界之間設定了一道屏障。我很難發好第一個字音,這第一個字音仿佛是打開我的內心世界和外界之間的門扉的鑰匙,然而這把鑰匙卻從不曾順利地將門扉打開過。一般人通過自由操縱語言,可以敞開內心世界與外界之間的門扉,使它通風良好,可是我怎么也辦不到。我這把鑰匙完全生鏽了。結巴的人為了發出第一聲而焦灼萬分。他就好像一隻企圖從內界濃密的粘鳥膠擺脫出來而拚死掙扎的小鳥,好不容易掙脫出來,卻為時已晚

作者介紹

三島由紀夫(1925-1970),日本作家。本名平岡公威。官僚家庭出身。東京大學法學部畢業。其前期作品唯美主義色彩較濃,後期作品表現出一種可怕的藝術傾斜和顛倒。代表作品有《虛假的告白》、《潮騷》、《春雪》、《志賀寺上人之戀》、《金閣寺》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