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法寶

三大法寶

三大法寶即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這是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是毛澤東對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經驗的基本總結。毛澤東關於三大法寶的思想還集中體現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基本信息

歷史由來

毛澤東三大法寶毛澤東三大法寶
1939年10月,毛澤東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一文中,總結了兩次國內革命戰爭經驗教訓,揭示了中國革命的客觀規律。指出:“十八年的經驗,已使我們懂得: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三個主要的法寶。”統一戰線和武裝鬥爭,是戰勝敵人的兩個基本武器。統一戰線,是實行武裝鬥爭的統一戰線,而黨的組織,則是掌握統一戰線和武裝鬥爭這兩個武器以實行對敵衝鋒陷陣的英勇戰士。這就是三者的相互關係。正確地理解了這三個問題及其相互關係,就等於正確地領導了全部中國革命。

民主專政

1949年6月,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對三大法寶的內容和意義作了更加完整的概括,指出:一個有紀律的,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武裝的,採取自我批評方法的,聯繫人民民眾的黨;一個由這樣的黨領導的軍隊;一個由這樣的黨領導的各革命階級各革命派別的統一戰線;這三件是我們戰勝敵人的主要武器。依靠這三件,使我們取得了基本的勝利。

統一戰線

三大法寶三大法寶
毛澤東指出,無產階級要領導革命取得勝利,必須團結一切可能團結的階級和階層,組織革命的統一戰線。他科學地分析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狀況,指出農民是無產階級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軍,工農聯盟是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農民以外的小資產階級也是無產階級的可靠的同盟者。中國資產階級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依附於帝國主義的大資產階級,另一部分是民族資產階級。由於他們代表的生產關係不同,對革命所持有的態度也不同。

民族資產階級

民族資產階級是具有兩重性的階級,一方面由於他們受帝國主義的壓迫和封建主義的束縛而贊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有一定的革命性;另一方面,由於他們在經濟上和政治上軟弱,同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因而在反帝反封建的鬥爭中又具有妥協性。這就決定了它在一般情況下能夠參加革命統一戰線,成為無產階級聯合的力量,但是在一定歷史環境下,它也會動搖,跟隨大資產階級離開統一戰線。
大資產階級是直接為帝國主義服務並為他們所豢養的階級,是革命的對象。但是,由於大資產階級的各個集團是以不同的帝國主義為背景的,所以當各帝國主義相互間的矛盾尖銳化,當革命鋒芒主要是反對某一個帝國主義的時候,依附於某個帝國主義的大資產階級集團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的時期內參加反對另一個帝國主義的鬥爭。所以,無產階級在同資產階級結成統一戰線時,就應該實行又團結又鬥爭、以鬥爭求團結的政策;在被迫同資產階級,主要是同大資產階級分裂時,要敢於並善於同大資產階級進行堅決的武裝鬥爭,同時繼續爭取民族資產階級的同情或中立。

獨立自主

毛澤東認為,無產階級應堅持在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對共產黨來說,這是實現統一戰線中無產階級領導權問題的前提和條件。為了堅持無產階級在統一戰線中的領導權,保持無產階級和共產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的獨立性,毛澤東強調,一定要反對兩種錯誤傾向,開展兩條戰線上的鬥爭。一方面,要反對忽視資產階級在一定時期中一定程度上能夠參加革命鬥爭的錯誤。這種錯誤是把中國的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國家的資產階級等同看待,忽視同資產階級建立統一戰線,孤立自己的“左”傾關門主義。另一方面,又要反對把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綱領、政策、思想、實踐等混為一談,忽視他們之間的原則差別。這種錯誤是無視資產階級不但極力影響小資產階級和農民,而且極力影響無產階級和共產黨的事實,是放棄革命領導權,把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變成資產階級及其政黨的尾巴的右傾投降主義。

武裝鬥爭

毛澤東認為,中國革命必須以長期的武裝鬥爭為主要形式。因為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具有和資本主義各國不同的情況。在內部沒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的壓迫,在外部沒有民族獨立,而受帝國主義的壓迫。帝國主義及其在中國的反動勢力,憑藉武裝力量對人民實行獨裁恐怖統治。中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無議會可以利用,無組織工人舉行罷工的合法權利。因此,中國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裝鬥爭,主要的組織形式是軍隊。中國共產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聯合儘可能多的同盟軍,組織武裝鬥爭,反對武裝的反革命,為爭取民族和社會的解放而鬥爭。
毛澤東認為,在中國,離開了武裝鬥爭,就沒有無產階級和共產黨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的革命任務。毛澤東指出,從馬克思主義關於國家學說的觀點看來,軍隊是國家政權的主要成分。誰想奪取國家政權,並想保持它,誰就應有強大的軍隊。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因此,共產黨員不爭個人的兵權,但要爭黨的兵權,爭人民的兵權,爭民族的兵權。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是中國革命的特點之一,也是中國革命的優點之一。
毛澤東認為,中國革命不僅要以武裝鬥爭為主要形式,而且要進行長期的武裝鬥爭。因為我們的敵人是異常強大的,不僅有強大的帝國主義,而且有強大的封建勢力,而且在一定時期內還有勾結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以與人民為敵的資產階級的反動派,所以,革命力量就非在長期間內不能聚積和鍛鍊成為一個足以最後地戰勝敵人的力量。只有經過長期的,艱苦卓絕的武裝鬥爭,才能使自己由弱變強,使敵人由強變弱,最後戰勝敵人,建立新中國。毛澤東認為,中國的武裝鬥爭,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農民為主體的革命戰爭。農民是無產階級最可靠的同盟軍和中國革命的主力軍。
毛澤東還強調,戰爭和武裝鬥爭必須和其它各種形式的鬥爭相配合。否則,就不能取得革命的徹底勝利。

黨的建設

毛澤東認為,黨的建設必須密切聯繫黨的政治路線。黨的綱領和政治路線決定著黨的行動的總方向,決定著黨的建設。要把黨建設成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實現黨的領導作用,就必須有一條馬克思主義的革命路線。
毛澤東特別著重於從思想上建設黨,提出黨員不但要在組織上入黨,而且要在思想上入黨,經常注意以無產階級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他指出,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民眾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誌。他針對歷史上黨內鬥爭中存在過的“殘酷鬥爭、無情打擊”的左傾錯誤,提出了“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正確方針,強調在黨內鬥爭中要達到既弄清思想又團結同志的目的。毛澤東創造了在全黨通過批評與自我批評進行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的整風形式。建國前夕和建國以後,鑒於我們黨成為領導全國政權的黨,毛澤東多次提出要繼續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奮鬥的作風,警惕資產階級思想的侵蝕,反對脫離民眾的官僚主義。

法寶理論

毛澤東關於三大法寶的理論,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無產階級領導人民革命的理論和策略,是毛澤東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寶庫的一個傑出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