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垂

三垂,謂北、東、南也。 註:“三垂,謂西方、南方、東方。 註:“三垂,謂北、東、南也。

詞語信息

詞目: 三垂
拼音:sān chuí
注音:ㄙㄢ ㄔㄨㄟˊ
解釋:猶三邊。指東、西、南三方邊疆。

典源

《漢書》卷十四〈諸侯王表〉~393~
漢興之初,海內新定,同姓寡少,懲戒亡秦孤立之敗,於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啟九國。自雁門以東,盡遼陽,為燕、代。常山以南,太行左轉,度河、濟,漸于海,為齊、趙。谷、泗以往,奄有龜、蒙,為梁、楚。東帶江、湖,薄會稽,為荊吳。北界淮瀕,略廬、衡,為淮南。波漢之陽,亘九嶷,為長沙。諸侯比境,周匝三垂,外接胡越。天子自有三河、東郡、潁川、南陽,自江陵以西至巴蜀,北自雲中至隴西,與京師內史凡十五郡,公主、列侯頗邑其中。而藩國大者夸州兼郡,連城數十,宮室百官同制京師,可謂撟過其正矣。雖然,高祖創業,日不暇給,孝惠享國又淺,高后女主攝位,而海內晏如,亡狂狡之憂,卒折諸呂之難,成太宗之業者,亦賴之於諸侯也。唐·顏師古註:「比,謂相接次也。三垂,謂北、東、南也。比,音頻寐反。」
《漢書》卷八十五〈谷永杜鄴列傳·谷永〉~345~
方今四夷賓服,皆為臣妾,北無薰粥冒頓之患,南無趙佗、呂嘉之難,三垂晏然,靡有兵革之警。諸侯大者乃食數縣,漢吏制其權柄,不得有為,亡吳、楚、燕、梁之勢。百官盤互,親疏相錯,骨肉大臣有申伯之忠,洞洞屬屬,小心畏忌,無重合、安陽、博陸之亂。三者無毛髮之辜,不可歸咎諸舅。此欲以政事過差丞相父子、中尚書宦官,檻塞大異,皆瞽說欺天者也。竊恐陛下舍昭昭之白過,忽天地之明戒,聽晻昧之瞽說,歸咎乎無辜,倚異乎政事,重失天心,不可之大者也。

釋義

(猶三邊。指東、西、南三方邊疆。《文選·揚雄<羽獵賦>》:“雖頗割其三垂,以贍齊民。” 李善 註:“三垂,謂西方、南方、東方。”

運用示例

漢 桓寬 《鹽鐵論·備胡》:“今三垂已平,唯北邊未定。”
《漢書·諸侯王表序》:“諸侯比境,周帀三垂。” 顏師古 註:“三垂,謂北、東、南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