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同盟(1940)

三國同盟(1940)

正文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意日 3個法西斯國家組成的政治和軍事侵略性同盟。1938年初至1939年夏,德、意、日在柏林羅馬東京分別進行多次談判,醞釀在日德意《反共產國際協定》基礎上建立三國同盟。1939年 5月22日,德國和義大利於柏林訂立同盟條約,此為法西斯軸心國軍事同盟之始。日本和德國則因他們各自的侵略目標與步驟有異,談判停滯不前。1938年 8月23日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訂立後,日本一度中斷與德國締結同盟的談判。德國進攻波蘭後,日本曾表示採取不介入歐洲戰爭的立場。迨1940年夏,德國武裝侵略勢力席捲西歐、北歐後,日本為加緊侵華戰爭並準備發動太平洋戰爭,對建立三國同盟又趨積極。同年9月27日德國外長J.von里賓特洛甫、義大利外長G.齊亞諾及日本外相來棲三郎在柏林簽定《德日意三國同盟條約》(亦稱《柏林條約》)。其主要內容為:德、意和日本彼此承認在歐洲亞洲的“領導地位”。三國中一國受到未參加中日戰爭和歐洲戰爭國家的攻擊時,相互給予政治、經濟和軍事援助。三國同盟的簽訂表明德意日3國軸心軍事同盟正式形成,它促成德國武裝進攻蘇聯太平洋戰爭的爆發。

三國同盟(1940)三國同盟(1940)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