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清明應制

這是一首清明賞春詞。全詞鋪敘詳盡、點面結合,宛如一軸《清明上河圖》。詞分三疊。首疊寫春色先到皇家,然後傳遍京城內外。二疊承上,生動描繪了京城清明風俗。三疊著重寫皇家貴宅的節日景象,渲染天下太平的盛世之況。

簡介

名稱: 三台·清明應制
作者: 万俟詠
万俟詠
生卒年不詳。字雅言。崇寧中充大晟府制撰。工詞,每出一章,即盛傳京都。《全宋詞》存詞二十八首,斷句一則。
主題
主題詞或關鍵字:宋詞
欄目關鍵字: 宋詞三百首
體裁: 詞
年代: 北宋 內容介紹
原文
三台·清明應制①
万俟詠
見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內苑春②、不禁過青門,御溝漲、潛通南浦。東風靜、細柳垂金縷。望鳳闕、非煙非霧。好時代、朝野多歡,遍九陌③、太平蕭鼓。
乍鶯兒百囀斷續,燕子飛來飛去。近綠水、台榭映鞦韆,鬥草聚、雙雙游女。餳香更④、酒冷踏青路。會暗識、夭桃朱戶。向晚驟、寶馬雕鞍,醉襟惹、亂花飛絮。正輕寒輕暖漏永⑤,半陰半晴雲暮。禁火天⑥、已是試新妝,歲華到、三分佳處。清明看、漢宮傳蠟炬⑦,散翠煙、飛入槐府⑧。斂兵衛、閶闔門開,住傳宣⑨、又還休務⑩。
注釋
[注釋]
①三台:唐教坊曲名。應制:即應詔。
②內苑:皇宮花園。
③九陌:都城主路。
④餳(xíng):麥芽糖。
⑤漏永:夜漫長。
⑥禁火:古俗寒食日禁火三天。
⑦漢宮傳蠟炬:唐韓翃《寒食》詩:“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⑧槐府:指貴人宅第。
⑨住傳宣:停止傳旨、宣官員上殿。
⑩休務:停止公務。辦公休止,宋人語

賞析

這是一首詠清明節序的應制詞。上闋寫清明時暮春景,隱含朝廷恩澤普及百姓的微旨,如“好時代”四句,全是歌功頌德。中闋重點寫自然的生機及民間的祥和。”下闋就寒食到清明景象分別寫民間“試新妝”的喜氣及官邸、宮廷傳蠟燭“燃新火”的景況。全詞語言、節律、意境都美。
全詞用賦的筆法極力鋪敘京城清明時的節序風光。上片寫宮苑中的春景,同內及外;中片寫郊外之游,具體描寫鶯歌燕舞各色人物遊冶歡樂的情形;下片寫貴族宅院中的喜慶景象,全詞具有粉飾太平的傾向,但卻客觀上反映了北宋末期汴京清明時的繁盛熱鬧景象見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梨花、海棠、夜月、朝雨,色彩清麗,倒不梁宮廷富貴氣息。春意由宮廷延向民間,既有野外春意的寧靜,又見宮殿建築的巍峨,不失為一幅春望圖卷。見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梨花、海棠、夜月、朝雨,色彩清麗,倒不梁宮廷富貴氣息。春意由宮廷延向民間,既有野外春意的寧靜,又見宮殿建築的巍峨,不失為一幅春望圖卷。全詞具有粉飾太平的傾向,但卻客觀上反映了北宋末期汴京清明時的繁盛熱鬧景象。繪景逼真,刻畫生動,與張擇端的名畫《清明上河圖》用不同的形式表現了北宋末期的虛假繁榮和風俗民情。全詞平正和雅,工整自然,辭采清新熨貼,並沒有庸俗的頌聖之辭。在應制詞中不失為佳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