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清朝慢·踏青

《慶清朝慢·踏青》,北宋詞,作者王觀。全詞在鋪敘與描寫的技巧、手法上繼承和發展了柳永的藝術表現方法,而在內容上又富有生活氣息,讀來令人耳目為之一新。

簡介

名稱: 慶清朝慢·踏青
作者: 王觀
王觀
生卒年不詳。字通叟,如皋(今江蘇如皋)人。宋仁宗嘉二年(1057)進士。元豐二年(1079)為大理寺丞,知江都縣,因事除名永州編管。詞集名《冠柳集》。
主題
主題詞或關鍵字: 宋詞
欄目關鍵字: 宋詞三百首
體裁: 詞
年代: 北宋 內容介紹
原文
慶清朝慢·踏青①
王觀
調雨為酥,催冰做水,東君分付春還②。何人便將輕暖,點破殘寒。結伴踏青去好,平頭鞋子小雙鸞③。煙郊外、望中秀色,如有無間。
晴則個④,陰則上⑤,餖飣得天氣,有許多般。須教鏤花撥柳⑥,爭要先看。不道吳綾繡襪⑦,香泥斜沁幾行斑。東風巧,盡收翠綠,吹上眉山。
注釋
[注釋]
①慶清朝慢:王觀創調。
②東君:司春之神。古亦稱太陽為東君。
③小雙鸞:鞋面所繡之雙鸞圖案。
④則個:表示動作進行時之語助詞,近於“著”或“者”。全句意思相當於“有時晴,有時陰”。
⑤餖飣(dòu dìng):堆砌詞藻。此處亦作堆砌解,含幽默語氣。
⑥鏤花:一作“撩花”。
⑦吳綾:吳地所產綾羅絲綢。

賞析

[賞析]
此詞詠踏青,“調雨”、“催冰”,“將輕暖,點破殘寒”,將春意完全賦予動態,顯示出自然的運動和春情衍生的過程。接著寫踏青。“平頭鞋子小雙鸞”,突出“踏青”主題的主要描寫對象,將踏青女士們融入“煙郊”似有似無的“秀色”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