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方言

七彩方言

《七彩方言》,即《七彩方言——方言與文化趣談》,講解中華民族56個民族之間的語種,民族間溝通話語。本書的寫作,從醞釀到成書,歷時五年,筆者耗費了大量的心血,雖然不敢說沒有錯誤,但基本上尊重方言事實,求實求真求趣,將漢語方言中最精華的東西呈現給親愛的讀者。

基本信息

概述

七彩方言主要是講解中華民族56個民族之間的語種,每個民族間有不同的語所以七彩方言這本書概述了56個民族的語言及他們民族間溝通話語。

內容

方言學的讀物,可以寫得深奧、嚴謹、學究氣十足,但那樣不符合本書的宗旨。本書的讀者對象是中等

《七彩方言》《七彩方言》

文化程度以上的讀者,因此,我們寫作時便要處處考慮到這些讀者的接受能力和品味,文章要短小精悍,筆觸要生動活潑,用詞要通俗易懂,通過各個版塊的有機聯繫,將漢語方言的知識和現象串聯成一個“網路”。讀者讀完全書,自然對漢語方言的基本知識有概要式的了解,即使是有選擇性地閱讀,對於提升讀者的語文知識,對於加強他們對祖國傳統文化的認識也大有好處。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載體,可以說,沒有方言,地方文化就失去了依附。我們以前由於認識上的偏差,對於方言有不少誤解,以為研究、介紹方言,不利於推廣國語、不利於語言規範化。其實,深入地研究和認識方言的特點,非但不會妨礙“推普”,不會妨礙語言規範化,反而會有效地促進這項具有歷史意義的工作,箇中道理,請讀者詳細閱讀本書的有關章節,這裡就不贅述了。

本書的寫作,從醞釀到成書,歷時五年,筆者耗費了大量的心血,雖然不敢說沒有錯誤,但基本上尊重方言事實,求實求真求趣,將漢語方言中最精華的東西呈現給親愛的讀者。然而,書成之後,不免惶恐,實在是因為筆者學識有限,閱歷有限,時間也有限。如果有遺珠之憾,責任當然要由我來負。在此預先向讀者致歉,希望得到讀者的指教和批評,令此書將來再版時可以有機會不斷改善。

書稿殺青在即,不禁想起諸位師長在本人成長過程中所給予的關愛。是詹伯慧教授引導我走入方言研究的學術殿堂,他的人格魅力有口皆碑,他的學識亦使我受惠無窮,他老人家在我感到彷徨的時候,數度伸手扶助,感激之情,難以言表。張日升教授也是我的患難之交,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是他用真誠的情誼,幫助了我,如今他遠在異國,令人懷念。“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很遺憾不能在有限的篇幅一一列舉幫助過我的同事和朋友,但他們的友情,可以說是我編寫成這本書的動力之一。

本書篇目精短,目的不在於長篇大論地討論學術,而是希望通過一些比較簡單準確的知識性介紹和趣味性漫談,讓讀者了解究竟方言是怎么回事,同時又可體會到方言的樂趣。我們希望提供一個正確的導向,讓更多的方言愛好者,“愛方言,知其所以愛”。

目錄

方言縱橫談

漢民族共同語

什麼是漢語方言

為何會有方言差異

漢語方言學

漢語方言的分區

方言與國語的差異

研究方言的意義

北方方言的形成與分布

北方方言的特點

東北方言的民俗劃分

侃侃北京話

說說天津話

嘮嘮東北話

吳方言的形成與分布

吳方言的特點

湘方言的形成與分布

湘方言的特點

贛方言的形成與分布

贛方言的特點

客家方言的形成與分布

客家方言的特點

粵方言的形成與分布

粵方言的特點

閩方言的形成與分布

閩方言的特點

晉語簡介

徽語簡介

廣西平話

海外的漢語方言

方言博物館

古音的保存

廣州話古語詞的保留

閩人與閩地

嶺南地名與古代圖騰文化

唐人種種

近代漢語事態助詞“來”在方言中的留存

追溯港澳街道名的近代史

“辦館”溯源

文白讀中尋古溯源

“把”=“給”=“被”?

方言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我弟弟的箱子的底子是紙的”

從“嚼瑟”說起

東北官話中的“站話”

東乾語和西北方言

新加坡閩南語對“華語”的影響

馬來西亞的華人方言

方言流行風

多姿多彩的方言語詞

最強勢的方言

北京俏皮話兒

上海方言熟語

東北方言詞語趣談

東北方言熟語

東北方言中的動詞“整”

豐富多彩的程度副詞

說說“睡會兒先”

戲說“白話”

方言繞口令

口頭禪

流行語

潮汕話的趣味形容

“唔該”一句,妙處多多

“牛人真牛”

穿“馬甲兒”就不認識你了?

從“小強”說起

方言流行曲

影視劇對白百“話”齊放

方言風景線

方言親屬稱謂趣談

方言對對碰

漢語方言中的少數民族語言借詞

方言地名睇真D

讀地名,名從主人

陝西方言中的形容方式

東北方言中的一類特殊的狀態形容詞

湖南中部地區特殊的表程度的方言形容詞

河南話里的“中”

閩語潮汕話的“了了了”

湘方言辭彙的一致性和差異性

雙峰話中的“師傅”和“領導”

方言禁忌語

從“培光”說起

怎一個“死”字了得

千奇百怪的名稱

“黃”“王”不分

數字的“錢”途

‘水”性楊花…

剁具一格的滬上店名

“峇峇”及其他

“大飽”與“大包”

馬來西亞的“黃梨”

京都小吃吆喝聲

順心順意的食物

潮汕小吃——“錁”

人人齊“撈生”

以稀為貴的“金銀果”

榴褳飄香

中華美食與美辭

“跑龍套”的花樣兒

“騙人”的花樣兒

來玩兒“捉迷藏”

說“摳搜

方言與文學藝術

豐富多彩的方言文學

北京話與京味兒小說

東北方言與東北二人轉

“二人轉”與“二人台”

西北方言與“信天游”

西北方言與“花兒”

山西方言與山西民歌

相聲與方言

異彩紛呈的天津曲藝

豫劇唱腔與河南方言聲韻

客家方言與客家口頭文學

廣東的方言文學

廣東的曲藝

抗戰時期的方言歌

粵劇唱詞韻味無窮

廈門漁歌唱出真生活

泉腔梨園戲與泉州方言

西洋景和獨腳戲

鄉味貫於耳的雙峰民歌

粵方言風采

廣東的民系和語言

廣州話

粵音概說

廣州話的聲母和韻母

廣州話的聲調與平仄

廣州話的變調

粵語本字追蹤

粵語的量詞

粵語的體貌

粵語的文白異讀

亦做做夫子,也說說粵語

香港粵語的特點

香港粵語中的英文詞

至in香港粵語

粵語的“三字”熟語

粵語的諺語和成語

粵語中的歇後語

粵語稱謂“萬花筒”

粵語的句末語氣詞

吉祥語和禁忌語的使用

數字迷信不可取

粵式“洋涇浜”

樂趣多多的粵語兒歌

不能不去的香港地(一)

不能不去的香港地(二)

俗語中的廣東文化

方言精品書架

《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

《漢語方言大詞典》

《中國語言地圖集》

《國語基礎方言基本辭彙集》

昌黎方言志

《漢語方言概要》

漢語方言及方言調查

《漢語方言語法類編》

方言調查字表

《漢語方音字彙》和《漢語方言辭彙》

《方言》季刊

廣東粵方言概要

《廣州話正音字典》

《客贛方言比較研究》

方言學入門書目

方言與文化

方言研究新視角

粵方言書目

客家方言書目

閩方言書目

吳方言書目

附錄1 方言網站介紹

附錄2 方言怪味豆

附錄3 全國部分城市漢語方言系屬簡表

附錄4 全國務大院校招收方言學研究生導師一覽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